宋初储君之谜(五):赵匡胤和赵光义是否亲密无间?

上面也说过,赵匡胤对赵光义虽然大力培育,是实质上的储君,但是赵匡胤也留下很多后手;

1、赵光义没有正式储君的名分,导致储君之位名不正言不顺;

2、赵匡胤牢牢控制兵权,赵光义没有机会染指军中之事;

3、放任权相赵普和赵光义进行政斗,限制赵光义势力的发展;



其中必须详细介绍一下权相赵普,作为很早就为赵匡胤效力的文臣,赵匡胤对赵普非常信任,视他为之肱骨大臣,从乾德元年(963年)到开宝六年(973年)赵普任相的十年时间,他也和赵光义进行了你死我活的斗争,以下看看这期间发生的几件事:




1、符彦卿典兵



乾德元年(963年)


同年二月

赵匡胤突然要任用符彦卿掌军,被时任的枢密使赵普极力阻止,符彦卿是后周大将,在军中非常有威望,很多士卒愿意为之效死。符彦卿的两个女儿都嫁给周世宗作为皇后,另外一个女儿嫁给赵光义,所以符彦卿也是赵光义的岳父,在宋初并没有实权。

赵匡胤才通过杯酒释兵权接触了几个大将的军权,怎么才两年时间就想重用符彦卿这个军中极有威信的前朝大将?很大可能就是赵光义这个女婿极力推荐,赵光义此前当过殿前都虞,后来卸任当上两年开封府尹间,就想通过岳父把手重新伸到军中,从而掌握兵权。

而赵匡胤那时候还要依仗赵光义这个弟弟坐镇后方,所以不好自己当面否决驳了赵光义的面子,所以就让赵普当这个恶人了。


看看宋史的记载:


【已而,太祖欲使符彦卿管军,赵普屡谏,以为彦卿名位已盛,不可复委以兵权,太祖不从。

宣已出,普复怀之,太祖迎谓之曰:"岂非符彦卿事耶?"

对曰:"非也。"因奏他事。既罢,乃出彦卿宣进之,

太祖曰:"果然,宣何以复在卿所?"

普曰:"臣托以处分之语有侏亻离者,复留之。惟陛下深思利害,勿复悔。"

太祖曰:"卿苦疑彦卿,何也?朕待彦卿厚,彦卿岂负朕耶。"

普对曰:"陛下何以能负周世宗?"

太祖默然,事遂中止。】


赵匡胤可以理直气壮的对赵光义解释,不是皇兄不给你面子,是赵普实在太难缠了,连“何以能负周世宗”这种诛心之言都脱口而出,实在没办法任命你岳父了。


赵匡胤本意就不愿意给符彦卿这个危险分子兵权,实际上后面赵匡胤对符彦卿的态度非常戒备。






同年六月

按照《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


【命大理正奚屿(屿,未见。)知馆陶县,监察御史王祜知魏县,杨应梦知永济县【一一】,(应梦,未见。)屯田员外郎于继徽(继徽,未见。)知临清县。常参官知县,自屿等始也。

时符彦卿久镇大名,专恣不法,属邑颇不治,故特选彊干者往騳之。其后右赞善大夫周渭亦知永济,彦卿郊迎,渭揖于马上,就馆,始与彦卿相见,略不降屈。县有盗伤人而逸,渭捕获,暴其罪,斩之,不以送府。】



符彦卿返回藩镇没多久,就被赵匡胤派一大群精明强干的官员空降来严加看管。


而六年后的开宝二年(969年)七月,按照《宋史》记载:


 【会符彦卿镇大名,颇不治,太祖以(王)祐代之,俾察彦卿动静,谓曰:"此卿故乡,所谓画锦者也。"祐以百口明彦卿无罪,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还有《邵氏闻见录·卷六》的记载:

【王晋公祐,事太祖为知制诰。太祖遣使魏州,以便宜付之,告之曰:「使还,与卿王溥官职。」时溥为相也。

盖魏州节度使符彦卿,太宗之妇翁夫人之父,有飞语闻于上。祐往别太宗于晋邸,太宗却左右,欲与之言,祐径趋出。祐至魏,得彦卿家僮二人挟势恣横,以便宜决配而已。

及还朝,太祖问曰:「汝能保符彦卿无异意乎?」祐曰:「臣与符彦卿家各百口,愿以臣之家保符彦卿家。」

又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长。愿陛下以为戒。」帝怒其语,直贬护国军行军司马,华州安置,七年不召。

太宗即位,谓辅臣曰:「王祐文章之外,别有清节,朕所自知。」以兵部侍郎召,不及见而薨。初,祐赴贬时,亲宾送于都门外,谓祐曰:「意公作王溥官职矣。」

祐笑曰:「某不做,儿子二郎必做。」

二郎者,文正公旦也,祐素知其必贵,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已而果然。天下谓之三槐王氏。】



所以就是赵匡胤想罗织符彦卿的罪名,然后将他杀掉,只不过王祐不愿意当这个恶人,甚至愿意用全家性命为符彦卿作保。事后王祐被赵匡胤贬谪出外,而符彦卿也被移镇处理了。按照《邵氏闻见录》记载,王祐虽然没有去见赵光义,也证明赵光义和符彦卿的关系亲密。

可见赵匡胤对符彦卿多么忌惮,而作为符彦卿的女婿,赵匡胤对赵光义也是有隔阂的,他们两兄弟绝对不是亲密无间。就是因为赵光义想通过符彦卿攫取兵权,所以犯了赵匡胤的忌讳,对符彦卿进行毫不留情地打击。






2、张琼被赐死


乾德元年(963年)


同年八月

赵匡胤的心腹大将殿前都虞候张琼被同僚诬陷,遭到赵匡胤赐死,史书记载张琼被赐死的主要原因是“畜部曲百余人,恣作威福”,但是真正的原因是张琼“又诬毁太宗为殿前都虞侯时事”。

当时张琼揭发赵光义担任殿前都虞侯爷时候,多有不法之事,而正是张琼继任赵光义的殿前都虞侯职务。根据其他《玉壶清话》等文献互相印证,张琼还可能向赵匡胤劝告,请求限制赵光义的势力。

正是因为此前刚刚发生符彦卿一事,赵匡胤的心腹大将张琼看出赵光义的野心勃勃,才会向赵匡胤劝谏,这完全出于对赵匡胤的忠诚。

但是因为符彦卿一事,赵匡胤刚刚才好不容易才安抚好赵光义的情绪,他的心腹张琼竟然又挑事了?

实际上很可能是枢密使赵普教张琼这么上疏,后来赵普也是让当时的权知开封府李符上疏给赵廷美下眼药,非常符合赵普对敌人穷追猛打的作风。

这就涉及赵普这个重臣和弟弟赵光义的斗争,是符彦卿事件的延续。

如果处理不好,那么朝堂的稳定就会被破坏。如果赵光义倒下了,那么谁还能继续当备胎储君坐镇后方?如果处理赵普也不成,赵匡胤此时处理国事离不开赵普。

甚至可以脑补,赵光义会私底下赵匡胤说:“皇兄,既然有人告发我,我这个开封府尹不能继续当了。”这叫以退为进,所以赵匡胤为了大局着想,只能处死张琼,强行平息这件事。

无论张琼是否出于忠心,他插手皇位继承人一事,甚至作为殿前司都虞候可能和枢密使赵普有所勾连,都是犯了赵匡胤的大忌。

但是事后,赵匡胤对外表示张琼是被诬告的,对此很后悔,厚赏了张琼的亲属。可对于诬告张琼的将领又不加以处罚,这就是赵匡胤不想外人知晓他和弟弟赵光义有芥蒂,也为了朝堂的稳定,不得不如此作为。



4、李处耘被贬


乾德元年(963年)

同年九月

湖南道行营都监、枢密副使李处耘因为整顿军纪,严惩主帅慕容延钊帐下违反军法的亲校,因此李处耘和慕容延钊爆发激烈矛盾。最后结果是“朝议以延钊宿将贳其过,谪处耘为淄州刺史。”

李处耘是赵匡胤心腹,参与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元老功臣,而慕容延钊也是和赵匡胤私交甚笃的大将,二人都在赵匡胤眼中都具备很重的分量。而且李处耘作为天子心腹整顿军纪是理所当然的,慕容延钊并不占理。哪怕赵匡胤要顾全兄弟慕容延钊的面子,大不了双方各打五十大板,就此揭过就是了。

但是结果却是慕容延钊毫发无损,而李处耘遭到严惩,被贬到淄州,没几年就死了。李处耘作为天子亲信,却只能“处耘惧,不敢自明”,竟然不敢向赵匡胤自白,反而恐惧无比。整件事透露一股诡异,李处耘和慕容延钊的矛盾其实也就是小事一桩,为何赵匡胤要严惩李处耘?下面继续剖析。

李处耘被贬谪后,他的儿子李继隆也跟着倒霉。

《宋史》记载:“亦除籍”。后来李继隆因故恢复旧官职,但是依然被“权臣”打压,家境落魄。

“时权臣与处耘有宿憾者,忌继隆有才,继隆因落魄不治产,以游猎为娱。”——《宋史》

在赵匡胤在位期间,能称为权臣只有赵普,为何赵普要打压李继隆?下面继续分析。


开宝七年(974年)至八年(975年)宋军攻打南唐期间,李继隆在军中作战勇猛无比,赵匡胤非常赏识李继隆,又念及他的父亲李处耘,想要提拔李继隆。

“太祖察其才,且追念其父,欲拔用之。”——《宋史》

而赵普在开宝六年(973年)被罢相,很可能就是先前赵匡胤顾忌宰相赵普的意见,暂不提拔李继隆,要等到赵普下野,赵匡胤才重用李继隆。


“后太祖颇追念之。及开宝中,为太宗纳其次女为妃,即明德皇后也。”——《宋史》


“明德李皇后,潞州上党人。淄州刺史处耘第二女。开宝中,太祖为太宗聘为妃。既纳币,会太祖崩,至太平兴国三年始入宫,年十九。”——《宋史》


根据上述《宋史》的记载,赵匡胤后面追念李处耘,为赵光义聘李处耘为妃,也就是赵光义将来的明德李皇后。而李皇后是十九岁时在太平兴国三年入宫”,古代女子十五岁及笄成年,那么赵匡胤为赵光义下聘的时间大概发生在开宝八年(975年)——开宝九年(976年),很可能也是李继隆被趙匡胤提拔发生在同一时期,同样是发生在赵普罢相之后。

由此可以推断,权臣赵普一直在打压李处耘一家,赵匡胤也要等赵普下野后,才去补偿李处耘的儿女,那么可见李处耘无故被贬谪,也是赵普所为。

那么话说回来为什么赵普要如此打压李处耘?


“在太宗朝,(李继隆)特被亲信,每征行,必委以机要。真宗以元舅之亲,不欲烦以军旅,优游近藩,恩礼甚笃。”——《宋史》


从赵光义纳李处耘的女儿为妃子,也就是日后的明德皇后,并且赵光义登基后对李继隆非常信用,可见赵光义和李处耘关系非常好。

而赵普很可能在八月张琼被赐死后,九月立刻反击,趁着李处耘与大将慕容延钊闹矛盾,借题发挥强行把和赵光义交好又掌握大权的李处耘给贬谪了。

而当时赵普是枢密使,李处耘是枢密副使,赵普为人霸道专权,恐怕也和副手李处耘关系不和,趁着打压赵光义又打击政敌揽权也很符合赵普的作风。上面作者也提及,赵普在构陷赵廷美的时候,也顺势把死敌卢多逊给牵连了,报仇不隔夜是赵普这种强相的风格。





4、石熙载被诬


乾德二年(964年)

五月

在赵光义为殿前都虞候领泰宁军节制的时候,石熙载就被辟为书记官。后来赵光义被赵匡胤任命为开封府尹,就立刻将石熙载任命为开封府推官,石熙载绝对是赵光义的心腹亲信。

之前石熙载因为得罪屯田员外郎、知制诰高锡,被高锡向赵匡胤用谗言,污蔑石熙载毫无作为。赵光义已经为石熙载辩解是高锡在构陷,,赵匡胤也明知道石熙载是无辜的,仍然将他贬出去当出为忠武、崇义二军掌书记,而始作俑者高锡却毫无处罚。


宋初,转礼部尚书,依前翰林承旨。穀在翰林,与窦仪不协,仪有公望,虑其轧己,尝附宰相赵普与赵逢、高锡辈共排仪,仪终不至相位。——《宋史-窦仪传》


而根据《宋史》记载,高锡就是依附赵普的党羽,所以高锡诬告石熙载绝对不是仅仅出于私人恩怨,而是听从赵普的指使。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赵普这是在剪除赵光义的心腹羽翼。

非常有意思的,无论《宋史》还是《续资治通鉴长篇》关于这一段记载,赵匡胤都是知道石熙载是被冤枉的,为何赵匡胤还要贬走他?诬陷者高锡毫无处罚?这就是相关宋朝官方史书都在掩盖赵匡胤和赵光义的矛盾。

虽然是赵普指使手下用卑鄙手段打压赵光义手下,但是赵匡胤本人认可这种手段,可见赵匡胤对赵光义也是心存顾虑。



5、冯瓒贿赂


乾德四年(966年)

同年八月

宰相赵普因为嫉妒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冯瓒,所以构陷他贿赂赵光义的开封府幕僚,赵匡胤想赦免冯瓒,但是赵普坚决要求处死冯瓒。最后冯瓒被削去名籍,流放沙门岛,相关案件的开封府幕僚也被罢官。

上述是《宋史》和《续资治通鉴长编》的记载,但是冯瓒被贬谪可能就是赵匡胤指使的,冯瓒没有被冤枉,他贿赂的不是开封府幕僚,而是贿赂开封府尹赵光义,赵匡胤因此大怒,贬谪了冯瓒。赵光义登基后,立刻重新启用冯瓒,可见二人关系亲密。

不然按照上述记载,赵匡胤明知道冯瓒是被赵普陷害的,为何还要贬谪冯瓒?宋朝官史还是不想暴露赵匡胤兄弟之间的矛盾,不得不进行删改史料,最后把黑锅全部扣到赵普头上。当然赵普确实是贬谪冯瓒执行人,幕后主使还是赵匡胤。

为了打击赵光义勾结重臣,赵匡胤是纵容赵普使出构陷罪名这种下作手段。





6、窦仪难相


乾德四年(966年)


同年十一月

重臣窦仪去世,赵匡胤非常伤心,对左右曰:"天何夺我窦仪之速耶!"非常可惜此前没有重用窦仪。

《宋史》和《续资治通鉴长篇》都记载是赵普忌讳窦仪刚直,所以让党羽共同排斥窦仪,让他一直未能拜相。

而窦仪的弟弟窦偁是赵光义选上的开封判官,也是赵光义的心腹,窦仪和赵光义关系交好。非常有可能是赵普为了不让赵光义势力膨胀,所以阻止窦仪拜相。


而《续资治通鉴长编》又记载:【然新传谓普抑仪,旧传亦无之,恐普未必然也。】

上述是作者李焘的批注,李焘也觉得赵普打压窦仪可能是后来官史加上去的内容,窦仪未能拜相,未必是赵普所为。

那么这一切罪魁祸首还只能是赵匡胤这个皇帝,赵匡胤也不想窦仪拜相,让赵光义势力壮大。窦仪死的时候,赵匡胤的哀伤更像一种虚伪的表演。

有可能就是后世宋朝官史为了掩饰赵匡胤和赵光义的芥蒂,所以把打压窦仪的黑锅扣到赵普头上,当然也可能赵普是奉赵匡胤的旨意抑制窦仪。



7、宋琪被逐


乾德四年(966年)

拜左补阙、开封府推官宋琪是赵光义的手下,因为和宰相寨铺交好,被赵光义厌恶,所以让赵匡胤罢宋琪外放到龙州。很可能因为赵光义觉得冯瓒贿赂一案,是宋琪告密,所以将他流放出去,这又是一次赵普和赵光义的交锋。



8、姚恕惨死


开宝四年(971年)

同年十一月

黄河澶州段被洪水冲垮,沿途州郡皆成水乡泽国,澶州通判姚恕也被赵普处以极刑,弃尸于河,死的极其凄惨,不少大理寺官员提出质疑,说姚恕按律只应被判刑并流放,而知州杜审肇只是被赵匡胤罢官回归府邸,

姚恕原本是开封府判官,还是赵光义的心腹,因为得罪赵普,被赵普故意怂恿赵匡胤调离京师辅助杜太后兄弟杜审肇,涉及舅舅,赵光义也没法留住姚恕。

这次黄河决堤,主责还是知州杜审肇,但是赵匡胤为了保住舅舅,只能让姚恕背锅,而且死得极其凄惨。

其中赵普肯定再次煽风点火,给赵匡胤下眼药,一方面出了当初姚恕得罪他的恶气,另一方面又剪除了赵光义的党羽。从上述赵普和赵光义的斗争,可见赵普此人对待政敌偏向肉体消灭,毫不留情。



9、李崇矩降职


开宝五年(972年)


同年九月

 枢密使李崇矩被门客郑伸出卖诬告,赵匡胤同样明知道李崇矩是被冤枉,依然把李崇矩罢为镇国节度使,而郑伸这个诬告者被赵匡胤赐予同进士出身,酸枣县主簿。为什么赵匡胤又要如此处置?

因为枢密使李崇矩和宰相赵普是至交,曾经赵普想让其子赵承宗娶李崇矩的女儿,亲上加亲。但是赵匡胤知道后非常不满,强行阻止这段婚姻,之后赵承宗娶了燕国长公主(赵匡胤的妹妹)的女儿,赵普反而和赵匡胤结亲了。

并且赵匡胤还曾打算让李崇矩的儿子李继昌当驸马,但是李崇矩父子婉拒,这也让赵匡胤非常不高兴。

宰相赵普的势力已经过于庞大,赵匡胤已经忍无可忍了,枢密使原本是用来分宰相的权力,现在赵普和李崇矩勾肩搭背,赵普有没一点政治敏感性?

所以这次郑伸诬告事件,赵匡胤趁机把李崇矩降职了,这代表赵匡胤即将打压赵普的重要信号。



10、赵普罢相


开宝六年(973年)

六月

赵普的心腹赵孚等人被人告发贪赃枉法,皆是宰相赵普庇护,涉案官员或被斩杀弃市,或被决杖除名,或被籍其家财,赵普的相关党羽被一网打尽。

其后赵匡胤诏参知政事吕馀庆、薛居正升都堂,与宰相同议政事,分宰相赵普的权力。


八月

宰相赵普,被罢为河阳三城节度使、同平章事。



九月

皇弟开封尹光义封晋王,后被赵匡胤下诏位居于宰相之上。

山南西道节度使光美为永兴节度使、兼侍中,

皇子贵州防御使德昭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

吏部侍郎、参知政事薛居正为门下侍郎,枢密副使、户部侍郎沈义伦为中书侍郎,并平章事;

天平节度使石守信兼侍中;归德节度使高怀德、忠武节度使王审琦,并加同平章事;

翰林学士、兵部员外郎、知制诰卢多逊为中书舍人、参知政事;左骁卫大将军判三司楚昭辅为枢密副使。



赵普和赵光义明争暗斗近十年,最终赵普被罢相外放,赵光义被册封为晋王,他的亲信卢多逊和楚昭辅都升官了,进入朝廷中枢,赵光义一党声势一时无两,看似大获全胜。

实际上这都是赵匡胤一手策划的计谋,赵普当宰相实在太久了,党羽遍布朝堂。而且和前枢密使李崇矩关系太好,已经威胁到皇权,终于让赵匡胤忍无可忍,一连串组合拳,将赵普一党彻底打倒。

但是赵普虽然被罢相外放,赵匡胤也没赶尽杀绝,证明只要时机合适,赵普很可能会被再次被赵匡胤起用。

可是为何赵匡胤把赵普罢相后,还把赵光义册封为晋王?开封府尹+晋王这可是柴荣继位前的官爵,政治意义巨大。而长子赵德昭只被封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可有可无的官位。

难道赵匡胤真的想让赵光义继位?

但是从乾德元年开始,赵匡胤纵容赵普对赵光义一系的打压,证明赵匡胤和赵光义不是亲密无间,赵匡胤对赵光义还是有提防的,为何赵匡胤有如此矛盾的举动?

要解释这个疑问,这里必须介绍一下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宋史   明德   府尹   枢密使   节度使   心腹   太祖   亲密无间   宰相   慕容   同年   赵光义   储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