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唐朝男女爱舞刀弄剑,将其视作命根子,还爱称自己为侠客?

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一个世纪后的今天,世人对唐朝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诗歌、舞蹈、音乐、书法”等方面。

但历史上的唐朝,并不是这样的。

自开元以来,“尚武”已形成为社会风气,不论男女,都爱舞刀弄剑,将随身佩剑视作一种雅趣和时尚。

那时的读书人,每天除了看书,最大的乐趣就是练剑。他们常常以剑会友,或以剑术来考察对方的德行,由此形成了书剑并举的习惯。

朝廷曾经还专门设立了军乐队,甚至还有专门用来练习剑术的场所——剑器厂。

在民间,以朝廷或地方的名义多次举办各种规模的军事活动,民间诸多剑术高手跳上擂台切磋剑术。

他们视剑如命,还有许多人将自己的心得编纂成剑法流传开来。

“尚武”为何如此盛行?唐代又是如何培养“尚武”之风的? 这一切或许与自古以来的侠文化有关系。

侠以武犯禁

常言道,“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当天下的秩序不再稳定时,侠就会出现在大众视野,以暴力与不公正的社会秩序作斗争。

而在唐朝时期,这种侠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全国人民强身健体、仗义相助的代名词。

“侠”的文化十分古老,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那时“侠”的含义与今天差不多,都是一群心怀正义的豪放之士。

只不过在这个基础上,更添加了一层刀剑的寒意。养在门下普通的士,是可以被看做游侠的,而私养于室内的死士更贴近于“侠”原本的狭窄意。

他们就是韩非子所说的犯禁之侠,具有强烈的牺牲精神,与刺客属同一流。

也有人认为,墨家是“侠”一词的来源和典范,认为他们是真的会动手的社会实践家。

但实际上,侠的气质存在于诸子百家中,不单是墨家才有的。

就拿我们常常以为爱讲道理、不动手的儒家来谈。孔子游历列国,为什么他给君王讲道理,很少人会威胁恐吓他,或者直接赶他走呢?

平常我们看孔子的画像,大部分人会觉得他是个慈眉善目的人,看起来就很有学问,像是会讲深奥道理的老师。

史书曾记,孔子深奥“九尺六寸”,换算成今天通用的单位来看,孔子有接近2米的身高。当时的人们见到他都会感到非常的惊讶和新奇,从没见过这么高的人。

那时的人们还在吃粟米,饮食上也不像后朝那么精致丰富,营养也一般,因此平均身高也不会太高。

当一国的君王听闻有诸子来讲学,一打开门请人进来一看:一个巨汉朝自己走来,无论怎样还是会有些发怵的。

那怎样才能维持一国之君的威严呢,那就只有好好听孔子讲道理,然后再把人家礼貌地送出去。

而且孔子身体很好,周游列国才比较轻松,这样不辞辛苦地游学游说,坚定传达自己的学说。这何尝不是一种侠呢?

唐朝的尚武风气也是从古老侠文化继承而来的,汉魏时期有许多关于游侠、侠客的文学作品。

诸如干宝的《搜神记》或者是广闻人知的《世说新语》,都在里面塑造了诸多男女侠客。

有以刀剑、暗器行走江湖的,还有以神秘方术警示小人的……乱花入眼,潇洒恣意。

与此同时,他们还接受了少数民族风气的洗礼,进而形成了独属于唐朝的社会风气。

唐以前为隋朝,这个朝代虽然短暂,但在中国封建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原来在北朝当官,祖上是西魏、北周的贵族。

以“禅让”夺得皇位,开启隋朝,在生活习惯和政治上,多少融合了北朝少数民族的风气。

而唐朝又继承了隋朝,并且,唐朝统治者与少数民族有很深的渊源。

李家是在北魏起家的,后面世代子孙都在北魏当官。后来北魏灭了,他们又投靠到北周门下,也是地位不低的家族。

并且唐高祖的外祖父是独孤信,是接受了鲜卑文化的匈奴人,也是北周赫赫有名的大将。

而唐高祖本人也和少数民族女性通婚,往下面走,李世民的妻子长孙氏是鲜卑人。

唐朝开头三代都与他族通婚,自然在日常相处中也会互相交流学习,产生影响,况且唐朝的皇室大多喜好善于骑射。

有了统治者带头推崇武力,底下的老百姓也会跟风效仿,这是尚武风气形成的原因之二。

而第三个原因,则是唐初期仍多发战争,朝廷要求全民强身健体,以此壮大国家的军事实力。

那时唐朝刚刚起步,羽翼未丰,周边上的少数民族政权虎视眈眈。其中最为嚣张的是东突厥,在隋朝遗民的唆使下,新继任的颉利可汗想要以杨氏的名义伐唐。

这个时候唐朝也不敢轻举妄动,只能被动地防守。然而这个可汗能力不足,穷兵黩武,许多大臣受不了他直接叛逃。

贞观元年唐太宗即位后,颉利可汗仍不死心,背地里勾结其他势力企图推翻唐朝。

唐太宗忍无可忍,一怒之下带数万人马。花费5年时间消灭了东突厥,将颉利可汗诛杀。

随后再将重新兴起的西突厥一同剿灭,至此西域也就成了唐朝的管辖范围。

在这个过程中,当时唐朝社会内部是非常鼓励人们参军参战的,甚至还有了宁做百夫长,也不愿当普通书生的想法。

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朝廷逐渐扭转了这种风气,倡导文武不分家,还开设了武科招纳良才,这才形成了健康的尚武风气。

紧接着,到了武则天时代,人们在练武的基础上又开始捣鼓剑术。

剑气长存

唐朝立国以来,“尚武”风气盛行,这种风气也与唐初的一场战争密切相关。

唐太宗李世民发动了两次对外战争,一次是“玄武门之变”,一次是征高句丽。两次对外战争都是以少胜多。

唐代统治者就认为,“武德之盛,未有若此也”,并把军事上的成功归于李世民的勇武。

尚武就是保证“战争优势”。

《新唐书》载:“太宗以武功定天下,而以文治定天下。由是人皆重文德而轻武事。”

所以说唐代统治者尚武,不仅有利于提高战斗力,而且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这对于社会的发展非常有利。

而这种认识在武则天时期得到了强化。当时为了选拔武艺才人,武则天特地设立了武举制,给了擅长武艺的百姓发光发热的机会。

她认为唐初的举荐制度限制在了将门后代,这样可选择的范围十分狭窄,并且还容易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

武举一开,天底下擅长武艺的人纷纷涌向朝廷,想以此证明自己的实力。

此外统治者还有意想要借助武举推动武艺的发展,在当时,如果一个人拥有一技之长,并且用这项技艺在平时生活中帮助了许多人。

朝廷除了给予物质奖励外,还会赐予独特的荣誉称号。在这样的引导下,全民掀起了一股学习武艺的风潮,从拳脚功夫,到长枪短剑,或是善用暗器等等。

在明代曾有文人回顾唐朝武艺评价道,这十八般武艺中,矛剑戟是趁手轻便,最好利用的。

因此,剑成为唐朝百姓习武的首选之一。再加上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中剑客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并且李世民本人在战场上曾有手刃千人的记载。

剑客在政治上和力量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剑是人类最古老的兵器之一,远在五千年前,就有“长戈”“戈矛”“甲胄”等各种兵器了,但那时还不能称为剑。

中国最早的剑出现在春秋时期的楚国,到战国时代(前475年),剑已经成为王公贵族和士大夫阶层的常用兵器。

《左传》:“卫人伐齐,遂至于济”。这里的“济”就是济水,指的就是今天的黄河。

《新唐书》载:“上即位,遣使者以兵送魏元忠于漠北,得其剑”。

从这个记载来看,当时,中原王朝的皇帝为了彰显自己的武功,不仅派使节到漠北迎接魏元忠,还得到了一把剑。

可以见得,剑对于唐人而言十分是相当重要,既是荣耀身份的象征,又是武艺高强的证明。

另外,唐代是中国剑术的全盛时期,其剑法的特点是:

(一)从民间流传的剑术套路来看,由于大量吸收了外来的技击手法,所以其套路比较丰富,动作舒展,变化较多,有比较明显的民间特色。

(二)从剑术表演来看,它吸收了民间舞蹈、杂技、武术等各种艺术形式,以丰富表演内容。

(三)从唐代剑文化的特点来看,剑文化与儒家文化和佛教文化有很大关系。在唐代,“儒佛剑侠”是人们谈起剑术时经常提起的四个字。

那时的人们十分亲近儒佛文化,因此“侠”的意义发生了变化,其语义范围扩大。

那时一个人只要仗剑走天涯,无所拘束,行侠正义,无论是什么身份都可以是侠。

基于以上的分析,春秋战国的“剑崇拜”和侠文化在唐朝这里得以再次生根发芽。

它不再是贵族的专属,而是来到百姓身边,成为人们的力量、生活的一部分。

难怪唐朝人嗜剑如命,把剑当成自己的心肝宝贝来看,走到哪里都要把剑给配上。

在“尚剑”的风气之中,唐朝百姓又创造出了独特尚剑习俗。

各色剑客

唐朝时,最为流行的尚剑习俗是舞剑,而这项习俗的来源十分古老,是直接从周代的“干戚舞”继承而来,表现出的是猛锐、古朴的尚武精神。

展示剑舞的场景非常广泛,从宫廷到街头,从庆典到节令,只要兴致来了都可以来上一段,旁人不会觉得你奇怪,反而会驻足观赏、拍手称好。

在《太平广记》中曾写了裴旻舞剑的故事,当时裴旻的母亲去世了,他正穿着缟衣服丧。

他当时想请吴道子画画为母亲积攒阴德,吴道子答应了。但是他说自己已经许久没有画画了,如果将军能舞剑为他助兴,避免邪崇近身,那便再好不过了。

裴旻二话不说,立马脱去缟衣,拿上剑舞了起来。

他舞剑时,仿佛骏马飞奔,向左旋转,又向右抽出一剑,最后把剑掷入云中,拿着剑鞘稳当接住从数十米掉下的长剑。其技法刚健而眼花缭乱。

无独有偶,在民间的舞剑高手是公孙大娘。她是开元年间的舞剑能人,年少时的杜甫观赏她的剑舞时,曾写诗称赞其如游龙矫健的技艺。

并且她在传统剑艺上又有创新,创造了诸多剑器舞,其中较为有名的有《西河剑器》《剑器浑脱》等等。

此外,唐代的文武士皆爱佩剑,尤其是文人佩剑,绝对不是花架子。相传李白就师从裴旻,少年15岁就学得一门好剑术,配着剑出门闯荡,曾作游侠。

他曾在诗中写下“十步杀一人”,剑对于他以及诸多文人来讲,也是防身利器。

同样的还有更加侠客的诗人崔涯,他时常带着“三尺铁”,即短剑藏于袖中,如果听闻谁有难了,他就告别妻儿踏上救助那人的旅程。这等仗义豪情,实在难得。

唐代是一个开放的年代,在唐朝统治者的尚武精神引导下,唐代社会弥漫着尚武和尚侠风气。

这在唐代诗文中有所展现,还可以感受到唐代侠客和武士们矫健的身姿。

在大唐开元年间,经济繁荣和文化鼎盛,尚武风气的兴盛,使大唐的军事实力逐渐增强才会出现击败吐蕃、大食诸国,威震四方的结果。

尚剑的风气与侠文化的传承,使得唐代的各路游侠都能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不论是擅使刀剑的侠客,还是精通飞刀奇门武器的隐者,都以尚武为乐,都以佩剑为时尚。

而这种文化符号,一直流传至今,深深刻在了每个人文化潜意识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剑舞   唐朝   孔子   爱称   命根子   隋朝   剑术   武艺   统治者   侠客   唐代   风气   男女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