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镇信阳,曾是胶南的一颗明珠,如今面临拆迁,沧海桑田!

信阳作为很多人的曾经的回忆,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是在近代对胶南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就在去年作为曾经的镇驻地,信阳一村二村三村都迎来了拆迁,曾经的信阳逐渐褪去记忆,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回顾一下,曾经的千年古镇。

☞1.信阳镇,最早建镇时间是北宋时期的公元960年。直到大金时的公元1234年,仍称信阳镇。

从此信阳开始进入历史舞台,开始了长达千年的发展之路,只是好可惜,现在已经很难找到关于过去的遗址了,这也是最后划归泊里镇的重要原因!

☞2.公元1945年,藏马县抗日民主政府将附近的攒牛场改名为大场,信阳场遂被改为小场,曾隶属旺山区、凤仪乡、常河乡、小场乡、泊里人民公社。1962年,新成立小场人民公社,1984年再改为小场乡1991年又恢复历史名称——信阳镇

现在仍有很多老人称自己是小场的,这是刻在骨子里的记忆,很难改,就算现在已经开始拆迁,还是改不了,就像大部分人还叫自己是胶南银一样,或许这就是乡愁吧。

1.那关于信阳二字,到底是如何得来的呢?

古代信阳,因海因盐立镇:山之南、水之北为阳,这里所处的位置,正是黄海之滨的黄家塘湾,旺山南麓,可谓阳。古代海盐是万民必须之物,朝廷及地方税收的主要来源,生产和经营海盐必须讲究诚信。这也许就是信阳地名的来历和出处吧。

关于信阳物产丰富,还有一句顺口溜,陆上的三宝是:旺山的瓜、河崖的麻、朱家溜的鸭蛋赛红茶。海里的三珍是:海参、鲍鱼、西施舌。犹以西施舌为自豪。

2.另外,关于信阳盐场,更在历史上对人民生活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宋代,信阳即是山东南部沿海的较大盐场之一,当地百姓称为“盐窝子”。

明清时期,信阳海盐出产规模达到史前的最高。

一九五八年,成立胶南县小场盐场,大规模进行老滩改造和盐田扩建,盐场总面积达到六万亩,年产海盐万吨。1991年,随着信阳镇历史名称的恢复,小场盐场也更名为青岛黄海盐场

信阳的标志性建筑,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现在仍然屹立于信阳镇原驻地,始建于1991年,这就是西施女雕像,也是很多80后90后儿童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回忆。

从古到今,信阳镇域面积确实不大,所辖的村落也不多。

信阳镇,面积虽不大,东七里也好,西七里也罢,却有着较多的民间传说。一座山,一道岭,一条河,一块碑,一个庙,都会有一段民间故事。

2001年,新的行政区划调整,恢复历史名称仅十年的信阳镇,再一次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划归到泊里镇。

至此,信阳从官方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在民间一直存在,这种刻在骨子里的回忆和记忆依然无法抹去,这就是乡愁。

无论是信阳还是小场,这不是简单的两个字,现在原信阳镇很多村庄都拆迁了,曾经的信阳已经在慢慢消失,仅以此篇文章,纪念我们心中一直存在的信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2

标签:胶南   信阳   西施   盐场   人民公社   乡愁   海盐   沧海桑田   古镇   公元   明珠   千年   时期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