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有座庙,见证了刘氏家族的兴衰,也见证了这片天地的风云变迁

1461年钦建诚伯庙在南田落成,此时距刘基死后已经80余年。从此,这座庙见证了这个家族的兴衰,也见证了这片天地的风云和变迁。

风起于青萍之末。朱棣尚在潜邸时,曾与刘璟下棋,将败,从容说:“卿不少让耶?”璟正色道:“可让处则让,不可让者不敢让也。”成祖默然!数年后,朱棣奄有四海,刘璟的让与不让,成了关乎身家性命的大事。他没有迟疑,据传他于建文四年(1402)五月初四决别家人,被押往京。在这之前,他已经遣散家人,做好了一切准备。“不可让者不敢让”的信念,让他用一个“篡”字形容朱棣的行为,也让他不得不自经于牢狱之间。他完成了他的道德使命,虽然数百年后给他的家族带来荣耀的光环,但在他的时代,他的行为使他整个家族陷入了危机。

幸好朱棣并不打算赶尽杀绝。即便如此,在恶劣的政治形势之下,刘氏仍不可避免的陷入了低谷期,诚意伯停袭,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只有刘璟子刘貊做了刑部照磨这样一个小官。而那些离开故土,飘荡在外的刘氏子孙再也没能迁回故里。

巅峰

景泰三年(1452),通过乡人士子、家庭故旧的帮助,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刘氏迎来了政治曙光,这年刘基七世孙刘禄被授予五经博士。《敕建翊运祠碑》载:“至景泰间,始有博士之命,为之立庙以祀。”天顺二年(1458)奉旨敕建南田刘基庙,天顺五年(1461)落成,礼部尚书姚夔撰《敕建诚意伯刘公祠堂记》碑,由礼部左待郎邹干书,邢部尚书陆瑜篆额。钦建诚意伯庙的落成,驱散了笼罩在刘氏家族头上的政治阴云。在帝国的历史叙事中,刘基因其特殊地位和王朝建立后的政治机缘,逐渐成了天命佐兴的惟一文臣代表,朝廷称之为“开国文臣第一、渡江策士无双”

正德八年,朝廷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嘉靖十年(1531)朝廷决议配享太庙,自此刘基的官方地位达到了顶峰。随着朝廷对刘基功劳一而再、再而三的肯定和封赏,刘氏家族的地位也稳步上升。景泰三年(1452)授刘基七世长孙刘禄为世袭五经博士;弘治十三年(1500)任命刘基九世孙刘瑜为处州卫指挥使,后升任掌南京前军督府事,嘉靖十二年(1533)刘瑜袭封诚意伯爵位。自此以后,刘氏袭诚意伯爵无断,直至明亡,成了少数与明廷共死生的开国勋戚。

飘摇

据《明史》载,末代诚意伯为刘基十四世裔孙刘孔昭。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十余世之后的诚意伯,已经少了刘基父子的士大夫气质,且自九世孙刘瑜以来,已数代为武将,武人气息渐浓。末代诚意伯更是深陷党争,与东林党交恶,使其在风雨飘摇的大明政治舞台上,不太光彩的受到各种攻击。此时诚意伯的招牌,已被岁月的风雨洗去了道德的权威。然而,南明鲁监国十一年(1656)秋,清军攻击刘孔昭等人镇守的舟山时,末代诚意伯表现了作为武将的勇气和明朝所封诚意伯的忠诚,此战刘孔昭的儿子、刘基第十五世裔孙刘永锡阵亡,刘孔昭本人失踪,这在某种程度上消弥了围绕刘孔昭产生的种种争议,保全了诚意伯忠贞的名节,此名节也将造福于刘氏家族,特别是当朝廷再次需要忠臣的时候。然而自此以后作为开国勋臣刘基所带给刘氏家族的荣华富贵烟消云散,一去不返。

此时,从刘光世开始的家族辉煌已历500余年。

有清一代,作为明代勋臣之后的刘氏家族远离朝廷,影响力日渐衰微,无人出仕,亦无人成名。幸好刘基父子的余荫仍然庇护刘氏家族。康熙二十六年(1687),处州知府窦日严来到南田,用一个士子崇敬先贤的角度,以少牢之仪祭祀了刘基。虽然这次祭祀是知府以私人身份开展,而非官方制度性的祭祀,但在一定程度上应该仍然是政治需要的结果。其时清朝定鼎未久,人心未顺,以刘基在瓯括间的影响力,祭祀他是可以起到收服人心的效果的。然而即便如此,从规格和祭祀角度来看与明代已不可同日而语,这种区别似乎也是窦知府刻意为之。

到了乾隆三十年(1765)刘基庙竟已是“祠宇将倾”。幸好刘璟的“不可让者不敢让”的勇气,让刘氏家族再次获得了政治光环。乾隆四十一年(1776)清王朝出于政治需要开展了褒奖忠臣行动,这种行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王朝稳固后总是会不厌其烦的强调忠诚的重要性。这一年,朝廷赐建文朝的忠臣刘璟谥号“忠节”,并令青田县令奉旨重建“敕建长史公祠”。虽然这微微的政治光环,挡不住与政治权力疏远带来的家族衰微,刘氏家族在清代不可避免的走向平民化。在这个过程中,刘氏家族衰微的甚至有点令人吃惊,道光五年(1825)年,刘基庙再次“宇栋则风雨飘摇”,由青田县令捐俸倡议方得重修。而到了民国初竟连刘基的墓地也被他人占去垦为耕地。

延续

民国年间,刘氏家族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复兴的态势,涌现了一批人才,家族里再次有人手握重权或亲近权力核心,这种复兴反映在家族文化上就是刘基庙的重修和扩建。民国十六年(1927),刘耀东、刘绍光等发起,刘氏及当地民众筹资银币二千余元,对庙前庭、头门、西厢房等进行维修,并由刘耀东独资在庙后加建供奉刘基上七祖的追远祠,历时五年完工,并延请海内名士题撰楹联、匾额,形成今天刘基庙的形制。

1989年刘基庙、墓被列入了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列入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刘伯温传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1年在以刘基为祭祀对象的祭祀典礼——太公祭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家族、文化,仍在新的时代延续。

刘基像

刘基庙敕建于明代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刘基庙五百多年来虽经多次维修,但主体建筑仍保留明代的形制和风格,该建筑木质结构,共四进,由照壁、牌坊、头门、仪门、厢房、正厅及追远祠组成合院式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3024平方米,庙的四周为块石砌筑的围墙。庙内壁上嵌有明天顺五年(1461)十一月《敕建诚意伯刘公祠堂记》和民国十九年(1930)、二十年(1931)《重修祠堂碑记》碑刻三方。正殿台基以方形花岗石铺面,前有露台;殿宇面阔九开间,重檐歇山顶,高10.8米,建筑恢宏雄伟。正厅塑有刘基及其二子刘琏、刘璟坐姿仪像,神态壮严。大梁与巨柱上分别悬有历代名流章太炎、林森、于右任、沙孟海、王光英、夏桐郁等题书的匾额和楹联。(选自《淡墨文成》| 作者:郑文清)

锋游记,专注分享旅途风光趣事,带你解锁更多吃喝玩乐新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6

标签:士子   景泰   青田   家族   知府   兴衰   朝廷   祭祀   明代   诚意   见证   政治   风云   天地   文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