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风浪搏击中成长-走进江南造船“最年轻”班组

头图:邵明洋结合图纸资料对H2732船进行船体姿态调整

正月初八刚过,随着一辆辆满载员工的大巴驶进长兴岛,沉寂了一个假期的中国船舶集团所属江南造船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忙。码头、船坞机器轰鸣,江南大道上自行车往来穿梭,一幅“人勤春早争朝夕”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邵明洋是江南造船模块部甲装作业区的班组长,负责船厂所有大型集装箱船的压载系统和舱底水系统的调试效用工作。他所带领的班组不但业务能力强,还是全厂最年轻的班组,平均年龄仅20岁。目前,邵明洋班组正对24000箱集装箱船H2732船进行相关功能调试,为2月底的试航做准备。

1月31日,记者跟随邵明洋登上了停泊在码头的H2732船,记录下他们工作的点滴。

将迷宫“舱室”绘进脑海

工作时不敢多喝水

在邵明洋的带领下,记者第一次登上了这艘还在建造中的“庞然大物”——爬上陡峭的舷梯,穿过宽敞的甲板,随后乘电梯到船顶,再通过扶梯下到他们工作的船舱,整个过程至少需要10分钟。进入船舱后,记者如同走进了一座巨大的迷宫,一眼望不到头的通道两侧是无数扇通往各个舱室的舱门,各类错综复杂的管线、阀门排布四周。记者不免加快步伐,紧紧跟上邵明洋健步如飞的脚步,生怕自己迷失在舱室内。

“我们上船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在脑海中绘制一张‘舱室分布地图’。我和班组成员开展系泊试验前,首先要拿着图纸绕着船舱详细走一遍,尽快摸清各个舱室、阀门、管线位置。有的位置必须‘猫’着腰才能进去,有的时候要爬过直径不足80厘米的人孔,稍微胖一点的人就过不去了。” 邵明洋说,“许多第一次上船的人,绕上几个弯就迷路了,分不清东南西北。培养方向感没有别的捷径,只能自己多走走,熟能生巧嘛。”

班组成员钻进舱底狭窄的人孔进行水系统效用检查

记者在现场感受到,邵明洋班组的工作,和地铁司机的工作颇有几分相似。地铁司机需要在黑暗幽长的隧道内驾驶地铁列车往来穿梭,而邵明洋班组则是在黑暗逼仄的舱室内进行各项试验,如果碰到特别狭窄的通道,只能跪着爬进爬出。“我们的工作每天都能迎接日出和日落。”邵明洋把出舱比喻成日出,进舱比喻成日落,让平日里略显枯燥的工作,多了一丝浪漫。

采访的几个小时中,记者注意到,邵明洋和他的组员都没有带保温杯或者矿泉水上船,整个作业中,也没有喝过一口水。问及原因,邵明洋说道:“我们很多工作,比如开展船舶蒸汽系统的试验,一旦开展试验就不能离人,否则有可能发生无法挽回的后果。”除此之外,路程的不便也令他们宁愿选择少喝水甚至不喝水。“停靠码头作业时,船上是没有设置卫生间等设施的,我们需要到码头上厕所,上上下下、爬进爬出还是挺麻烦的。”

克服试航重重困难

对每一个数据负责

邵明洋今年30岁,和其他刚从学校毕业、初出茅庐的小伙子相比,是班组里年龄最大的“老大哥”。30年前,他出生在武汉的长江边,因此父母在起名的时候,特意用了汪洋大海的“洋”。如今看来,邵明洋似乎从小就预示着自己的职业会和“洋”结下不解之缘。

系泊工作的一部分作业内容需要在船出海试航情况下完成。起锚远航,一去至少一两周时间,或许很多人会很羡慕这份“推开窗就是海”的工作,但邵明洋坦言,试航期间船是在公海上的,手机没有信号,工作也异常繁重,休息时间很短,有时候还需要通宵,根本没有时间欣赏无垠的大海,品味夹杂着淡淡咸涩的海风。

“试航期间,我们不能住进船员房间,需全部集中在甲板的临时集装箱区域生活起居。”邵明洋说,“甲板下就是昼夜不停运转的发动机和风机等设备,低频噪音沿着钢板传导到床板上,就算戴着耳塞也能听到嗡嗡的噪声。不仅如此,一望无际的大海上,海风可比在陆地上猛烈多了,我们都不敢开窗户的,要不然桌上的文件全部都被吹飞了。”

生活的这些种种不便,对于邵明洋他们来说,早已习惯。在他们心中,没有哪一样东西比确保船体符合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来得重要。

在风高浪急之时,船体会发生剧烈摇摆,这时压载水就如同压舱石一般,保证船舶平稳前行。在试航期间,邵明洋班组就要对压载水系统进行调泊试验,以保证设备达到相应设计要求。“舱体加水不像给游泳池加水那么轻松,拧开阀门就可以坐视不管了。加水中要保证前后舱与左右舱的平衡,还要检查管路是否出现漏水、排出舱内空气的透气帽是否正常等内容。”邵明洋透露,压载水调泊试验需要连续操作24小时,班组2人一组轮班进行,直至36个舱室加满水,且各项数据均与图纸相符,才能结束。

诚然,试航不可能每次都能一帆风顺,有时候也会出现一些紧急的棘手问题需要处理。每当此时,邵明洋作为班组长,自然就成为了班组里的“定海神针”。燃气蒸汽加热系统凝水不畅导致蒸汽系统无法正常使用,货舱IMDG泵(危险品泵)工作时泵体结冰无法正常使用,应急消防泵在航行实验中无法建立压力……面对一个个突发问题,邵明洋总是带领团队对系统管路展开检查,锁定问题源头,最终完美解决。“在解决这些疑难杂症的时候,其实也是整个班组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为后续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

不畏晕船呕吐

肯学肯干肯吃苦

21岁的陈宇健是邵明洋一手带出来的“爱徒”,也是班组里成长较快的组员之一。进入班组仅仅2年时间,就从连图纸都看不懂的学徒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老法师”。

可谈及陈宇健第一次参与试航时的情景,邵明洋说:“差点就以为他不适合这个行业。”

“吃什么吐什么,一天没吃饭,床上躺了两天。”邵明洋回忆道,“那次是小陈第一次上船,不巧的是,正好赶上大风浪,船晃得厉害,对我们来说,都要穿着救生衣,扶着栏杆才能行走,更别说对于从来没经历过狂风巨浪的小陈了。”

邵明洋表示,在随船医生简单诊治,开了一些晕船药后,陈宇健晕船的症状才稍微有所缓解。“令我感到意外的是,小陈晕船症状还没完全好,走路仍然晃晃悠悠时,却提出要跟着我一起现场学技术。”

邵明洋(左)与班组成员核对污水系统图纸

“我们组里的年轻人,年龄差距不大,都不怕吃苦,都很肯学。小陈一开始看不懂图纸,就拿着图纸找到现场管理,边看边问,然后再拿着图纸,和电脑系统对着看,跑上跑下把整艘船都刻在了脑子里。”邵明洋骄傲地说,现在,他已经可以放心地将一部分调试工作交给陈宇健独立负责,每天打电话问他进度时,工作都能按照时间节点保质保量完成。

“新人进厂的前几年是他们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平时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他们提出问题就是好事,我会毫无保留地为他们解答,不能荒废他们的大好年华。”邵明洋说,“为了让班组内的‘新鲜血液’迅速成长,班组里推行大师傅‘一带多’的形式帮扶组员,平时大师傅们抽空就给新成员讲解原理图上的内容,并在船上演示说明,将图纸与实际结合,帮助他们更快理解和成才。”

直面“人少事多”

改进操作流程“抢”时间

邵明洋所带领的班组成立于2020年,班组成员14人。近年来,江南造船的订单数持续走高,今年订单数又再次迎来开门红。这就要求在一定建造时间内,安排多条船同时开展系泊试验。因此,每条船也就分配2至3人。

人数少了,但系泊试验所需的时间不会减少,如何才能按时按点且保质保量完成试验?班组将目光放在了用于控制舱室加水的开关——遥控蝶阀上。

检测遥控蝶阀,一般是在船出坞进码头后进行。一艘能载24000箱集装箱体量的集装箱船,分散在船舱各处的遥控蝶阀数量就有上百个,检查一个遥控蝶阀所用的时间约为5分钟,如果再加上调试,检测一个遥控蝶阀所用的时间就达到了10分钟,检查完全船遥控蝶阀,至少需要四十多个小时,这还不包括来回路上的时间。

一天,邵明洋和班组成员们在吃饭间隙的闲聊中,突然灵光一现:“为啥不能将工序提前,他们在船坞装遥控蝶阀的时候,我们就同步进行检测呢?”很快,这一设想得到了在场班组成员的一致认同。于是,一份关于遥控蝶阀检测的“行动指南”诞生了。

“将遥控蝶阀检测的工序从码头阶段提前至船坞阶段,虽然我们工作时间提前了,但能让码头阶段的工作提前7天开工,我们利用这‘抢’出的时间,可以在码头从事更多的试验,为后续的试航减轻压力,更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公司提前交船贡献力量。”邵明洋说。

万里长江从吴淞口汇入滔滔东海。邵明洋和他的班组,将始终带着朝气与活力,耕耘在这片蔚蓝色的大海上。

(本文刊发于《上海工运》2023年2月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班组   江南   舱室   船坞   船体   船舱   作业   加水   风浪   图纸   码头   成员   记者   时间   工作   系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