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指纹识别技术,为何还要按手印?古人的智慧令人佩服

►伴随我们一生的指纹,就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符号

指纹就是我们常称的手印。人体指纹的出现是在娘胎里4个月的时候开始,直到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指纹都像一枚“徽章”一样伴随着人的一生。

现代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指纹,比如手机解锁、指纹密码锁、上班打卡、安检和支付、刑事案件甄别等,原理就是根据对人体手指末端的纹路特征来鉴定身份。

指纹作为验证身份的一个标志,其作用与意义非常重要。自然生物世界里,很难找到两个一模一样的事物,指纹也如此,与生俱来独一无二。


►指纹简称“人体身份证”,区别于人体其他生理特征,具有“唯一”的独特性

现代生物识别技术的普及,是通过对人体固有的生理特征,包括五官、指纹、声音等进行身份鉴定,不但方便且便捷,更具有安全性。

人体的生理特征虽有相似,但也只是雷同,绝非是完全一模一样的。指纹与人脸不同,人体手指上的特殊纹路一旦形成就一生都不会改变,所以指纹具有独特性。

人的五官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有所改变,所以我们的身份证照片会存在一个有效期,直到中年后才能永久使用。指纹百分百相同的概率微乎其微,所以指纹被称为“人体身份证”。


我们以为现代科技对于指纹的应用自西方的电子技术,其实我国古代很早以前就应用指纹来确认身份,比如签字、画押等,只是那时候通过肉眼或特定的规律来判断指纹的差别。

►古人的指纹就像一枚“徽章”,用于不可替代的身份确认

古时候不止是科技技术不够,还有人们接受教育的程度也不同,不像现在有九年义务教育,受古代封建阶级思想的影响,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很多人终其一生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古装电视剧里经常出现买卖契约、公堂审讯的画面都会是用手印来确认身份。古时候需要签字画押的时候,会写字的要签上名字加盖手印,不会写字的就用指纹来替代。


由此可见,古时候人们就知道指纹是独一无二的,主要用于自我身份的证明,比如可以防止关押在大牢里的犯人被替换,又比如人们在交易中用按手印的方式代表诚信。

古人没有现代的指纹识别技术,那么按了手印后又如何辨别真伪呢?从中国古代指纹发展历程来看,可以了解到各朝各代是如何应用指纹来确认身份。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了指纹人工技术的国家

利用指纹来验证人的身份,在中国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有史料证明,古巴比人和中国在很久以前就利用指纹来验证人的身份。

在中国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代,人们就发现了人体指纹的秘密,在逐步探索的过程中,2500年的战国时期已经可将犯罪现场勘察指纹保存起来,通过指纹比对破案。


直到秦朝指纹的运用得到了大面积普及,用指纹来辨别人的身份,指纹除了作为刑事破案的证据,还应用在身份确认,比如使用于公文密封可以增强保密性和安全程度。

唐宋朝时期,指纹已经普遍应用于各个领域。唐朝著名学者贾公彦是世界上最早提出使用指纹鉴定技术辨别真伪,宋代著名法医学家宋慈,曾多次利用指纹来破获刑事案件。

采取指纹的方法也是多样化,为了就是保证指纹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逐渐形成了一些不成文的规矩,在自己的名字上留下三个手指的指纹就可以作为画纸为信的凭证,也是我们现在发誓时举起三个手指以此代表“守信”的意思。

在元朝,指纹应用已经升级到可以通过人体指纹的形状和疏密度来判断出犯人的年龄和体态,缩小了对罪犯的搜索范围,这可以有效地帮助破案。

元朝以后,古代指纹的应用从技术上逐步提高。虽然古代的指纹技术不比现在这么精准,都是通过肉眼比对分辨出结果,为了高效比对,往往画押时按了手印还需要再加一个掌印。

在古代科学技术不发达,虽然没有指纹识别技术,但是具有通过肉眼观察的比对技术。这一项人工指纹技术经历了3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如今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了更多的运用。

►古代指纹技术的应用,体现了古人的智慧

古代指纹对比的技术,最常见的就是把两个人的指纹分别按在两张纸上,然后放在阳光下将两张纸重合在一起,通过肉眼观察发现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别。

这是源于我们的老祖先很早就发现,每个人的指纹是不一样的。虽然古代的生产力落后,但在指纹技术的应用上充分体现了古人的智慧。

纵观古代指纹技术的发展,其中有许多的历史典故。这些历史典故都足以证明,指纹在古代应用的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也为后现代的指纹技术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参考。

►我国古代最早使用指纹来断案在是春秋战国时期

美国博物馆收藏的中国西周时期的泥印上,可以清晰的看见拇指印痕,证明当时画押按指纹已经存在,指纹应用的详细记载是从战国时代开始。

据秦朝时期的法医学著作《封诊式》记载道,战国时期已经开始通过指纹来断案。勘察现场找到罪犯留下的“手迹”及指纹残留,然后找到嫌疑人来做指纹比对,最后找到罪犯。

►最早提出指纹识的是唐朝的语言学家贾公彦

唐朝以前,古人知道指纹具有“与生俱来”的特性,才用于到判案和身份识别,但真正得到“一个手指一个指纹,不可改变也不可复制”这一结论的是唐朝的语言学家贾公彦。

唐朝时期契约和遗嘱上都必须要有指纹的存在,可见这个时期指纹技术的成熟应用。在此之前还没有其他国家关于指纹的研究,中国古代指纹技术是先于西方国家。

后来才有德国指纹学博士罗伯特·海因德尔在众多指纹学著作中指出:世上不可能有指纹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人的指纹从出生到死亡终身不变,这一事实奠定了犯罪指纹学的基础。

贾公彦在语言学理论和实践中发现了指纹的特征和用途,给后来指纹识别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使指纹的应用延伸到更的领域,以及提高可做出判断的范围。

►大宋提刑官宋慈,在《洗冤录》中记载了使用指纹来断案的方法

虽然宋慈不是提出通过指纹可以识别人唯一身份的第一人,但宋慈在一代法医学著作《洗冤录里详细记载了如何通过指纹识别来断案的方法。

这也是指纹作为重要的判案证据被记录在案,宋慈的《洗冤录》比1880年英国法医亨利提出的“指纹可以当作犯案证据”还要早几百年。

宋慈的《洗冤录》被称为“洗冤泽物”,其中序言里写道“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验”,正是宋慈细心求证的思想为法医学做出了贡献,也让指纹在法医工作中的地位得到了提升。

北宋时期的文学家黄庭坚说,指印作为辨别真伪的最有效手段,是因为每个人的指印不同的,所以在状纸和契约上按上指印可以确认当事人的身份。

古代司法采用指纹识别人的身份,提高了办案效率,增强了破案力度从而完善司法体系,随着指纹方法论的逐步完善对于后世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使人们认识到指纹的重要性。

►古代指纹技术为穷苦人民伸冤,让恶人得到应有的惩罚

元朝文学家姚燧在《物庵集》中讲到有一宗冤案,富豪为了长期压迫穷人伪造假的卖身契,

办案人员通过指纹不同的形状和疏密程度,判断出罪犯的年龄和体态,最终真相大白,为蒙冤的穷人洗刷了冤屈。

北宋《宋史·元绛传》有记录,一个叫周整的人,嗜赌如命,想将母亲的15亩土地抵押给财主龙聿,他悄悄将家中有母亲指纹的文书拿去伪造成一份卖地契约。

事后周整母亲拒不认卖地契约,财主龙聿将她告上县衙,当场经过指纹比对,发现指纹是一模一样的,县官据此判案将土地判给了财主龙聿。

周整母亲不服又将财主龙聿告到州府,正好遇到新上任的元绛,他非常重视民间冤假错案,于是命人重新展开调查,最终从假地契上找到了蛛丝马迹,判断指纹非本人意愿签署,买卖合约不成立。

眼见事情败露的元聿,无处遁形只好认罪。要说这个案件败诉是因为指纹的事实存在,胜诉也是因为指纹的细节漏洞,可见指纹对于我们普通人是来说非常重要的。

古代指纹的价值体现并非是简单的比对,而是一套完整的体系,特别是在古代仅依靠肉眼观察,很难做到精准与细致,所以对于指纹的把控需要加强观察能力,结合实际来分辨案情。

►古时候指纹不仅是判案和识别身份的重要证据,也代表了人们的信用

所谓的签字画押也是一种信用表现,证明我承认我做过的事情,哪怕是杀人放火的大罪也只有犯人认罪后才能伏法,还证明我讲过的话作数,以手指印为证。

总而言之,古代指纹的使用范围主要用于签字画押也就是诚信、用于重要文件的密封、用于刑事案件的侦查,也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唐朝时有个士兵因为向一位和尚借了一千贯钱,双方约定每月利息一分,而且和尚有需要钱的时候可以随时要回本金和利息,否则就拿走士兵的所有财产。

口说无凭,双方立下字据并按了手印,此字据跟我们现代一样的具有法律效应,这样可以保障双方的权益。这时候的指纹就代表了契约精神和信用体现。

►古代指纹比对技术衍生至现代,其应用已经非常广泛

虽然古时候的指纹使用范围有限,但正是古人依靠肉眼的观察来分辨真假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供后世借鉴,现代指纹的应用也发挥了越多越的作用。

大到可以帮助刑侦破案,小到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认证或解锁的时候,都会用到指纹,因为指纹相对于人体的其他器官具有面积小、储存便捷、获取难度小等优点。

在历史的长河中,古代的指纹技术是古人的智慧结晶。指纹代表了诚信,是人体身份识别的标志。小编也友情提醒大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指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指纹识别   手印   古人   画押   古代   技术   肉眼   指纹   佩服   人体   身份   智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