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得春风度玉关-光绪年间,左宗棠率军西征收复新疆始末


新疆 ,古代称之为西域。西汉初年 ,西域共有36国。公元前60年 ,西汉在西域设立了西域都护府,至此 ,西域各国与汉朝的臣属关系完全确定 ,此后历朝均在此设有统治机构。公元1959年,乾隆用兵西域,平准噶尔,定回部,将这块汉代西域都护府、唐代安西都护府的故土,重新归入了大一统王朝的版图。乾隆以“新附旧疆”之意,将之命名为“新疆”。

风雨飘摇中的清帝国

十九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曾经无比辉煌的大清帝国,如今已经到了风雨飘摇的年代。1864年,就在清政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攻入了太平天国首都天京的当年,新疆库车百姓因繁重的劳役和无力承担苛捐杂税的情况下,发动了起义。

由于清军在新疆驻防的薄弱,根本无法控制新疆局势。库车起义爆发之后,星火燎原的反清风暴由南而北,迅速遍及天山南北。

到了1866年3月初,起义军队从伊犁惠远城北门外开挖地道,夜间埋置火药将城墙炸开,攻占了惠远城这一清朝在新疆的统治中心。伊犁将军明绪兵败自杀。至此,清朝在新疆大部分地区的统治被推翻、残余清军只得退守塔城、巴里坤与哈密。

阿古柏

也就是这时,浩罕殖民者阿古柏趁隙窜入新疆,相继消灭了天山以南大大小小的“苏丹”、“帕夏”。于1867 年,阿古柏建立了所谓“哲德沙尔汗国”,开始了他在新疆长达十余年的反动统治。沙俄受其刺激,趁机占领伊犁,引发朝野一片哗然。


正当中国西北“塞防”吃紧的时候 ,东南“海防”由于日本侵台也同时告急。由于财政困难 ,双方均需耗费巨资 ,究竟何重何轻 ,何急何缓?为此 ,1874年底1875年春 ,清廷高层展开西北“塞防”和东南“海防”问题的大讨论。

左宗棠在奏折中提出了塞防海防并举之策,正因为海疆多事,所以才要一劳永逸地解决新疆的阿古柏政权,以便集中全力经营“海防”。

不然,就会“我师退一步,则俄人进一步”,放弃新疆就是自撒藩篱,沙俄必将得寸进尺,不但甘肃和陕西堪忧,就是北路蒙古地区也失去保障,这样北京城也会丧失门户,后果不堪设想。

慈禧考虑到事关北半个中国的存亡,最终采纳了左宗棠的意见。一场“海防”和“塞防”的争论才告结束。

左宗棠厉兵秣马准备收复新疆


1875年,清廷正式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63岁的左宗棠由兰州率队日夜兼程奔赴肃州(今酒泉),标志着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战役正式拉开了帷幕。

西征军大营

当时从各地奔赴酒泉集中的清军部队已经达到了一百多个营,包括后勤人员,左宗棠手中已经有了一支七万人的队伍。

而且这支清军已经大量装备了当时世界上刚刚研发成功的先进武器,比如德国的九响毛瑟枪与美国制造的雷明顿一号步枪。不管是武器数量还是质量上,和当时的欧洲军队相比也丝毫不逊色。

前敌指挥刘锦棠所部的老湘军,一万三千人的精锐部队(步兵十八个营,骑兵七个营),拥有各类来复枪多达两万支。


更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是军队的命脉,为此左宗棠一方面下令前线部队在哈密一带屯田,另一方面建立了从甘肃本地、蒙古及宁夏三条前往新疆哈密的运粮路线。


特别是好在甘肃那几年又风调雨顺获得多年罕有的丰收,后来在第二年准备平南疆时,左宗棠已经搜集了四千多万斤粮食,足可供7万大军食用一年。

但是左宗棠又仔细算了笔账,当时粮食总得从关内往关外运输,到乌鲁木齐接近两千里了,这运费竟然高达每一百斤粮食要足足二十两的银子。差不多是河西一带粮食的20倍的价格了。西征的七万大军光是粮食的运费就要多支出两百万两的银子,这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真是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国多大,阿古伯老巢在哪?喀什噶尔。那从乌鲁木齐过去都快三千多里了。

左宗棠于是将这件事汇报给了朝廷。朝廷一听头就大了,现在哪去筹这么大笔银子呢?后来不得已对左宗棠说,这样吧,你去找外国人借点吧,今后咱慢慢还。

胡雪岩

于是,左宗棠不得已找到了老熟人胡雪岩,从上海的英国汇丰银行借款,这利息竟然高达10%。左宗棠后来也感叹,大清国竟然混得自己国家收复疆土,还要仰鼻息于外人。但是好在钱总算到手了,不至于西征功亏一篑了。

光复北疆之战

星星峡.清

在新疆内乱之际,当时清军还是留了一手,至少保证了星星峡这个号称“新疆第一咽喉重镇”的隘口还控制在自己手中。1876年4月起,大批清军先后经过星星峡西进。


到7月下旬,连同原驻塔城、哈密的部队,清军八十多个营完成了军事集结。在星星峡以东,坐镇肃州城指挥全局的左宗案手中尚握有二十个营的预备队。

得悉清军西进,阿古柏傻眼了,他也没想到清朝内忧外患下,还执意要出兵新疆,于是只得准备仓皇迎战。

要是从军队数量上来说,两边差别也不算大,阿古柏的军队总兵力多达五万人,其中骑兵的占三分之一。但是装备质量就差了不少了。阿古柏的军队的武器基本上是火绳枪,和乾隆年间平定大小和卓时的武器差不多,装弹慢,射程还短。

听说清军武器先进,阿古柏慌忙决定从英属印度和奥斯曼帝国购买大约八千支恩菲尔德M1853前装线膛枪和四千支斯奈得——恩菲尔德M1866后装线膛枪

在清代,浩罕人一直有善战之名,连清政府都一度认为阿古柏是”气吞天南之概”的强敌,但此时阿占柏的军队其实只是只外强中干的”纸老虎”。

由于追随阿古柏入侵新疆的浩罕军人最多也不过一万人,为了满足频繁战争对兵员的需要,阿古柏下令统治区内的15岁到35岁的男性都要强制服兵役。但是浩罕人在阿古柏的军队里享有特权,特别是军官阶层,几乎清一色的浩罕人。

而那些被强征来的士兵们士气低落。沙俄人当时看过阿古柏的军队后,也指出“从阿古柏军队的士气看,它不适于打硬仗”。

1876年8月,收复新疆之战打响。在左宗案“先北后南”,缓进急击”的战略指导下,刘锦棠率军从古城(今奇台)出发,经阜康直取乌鲁木齐的北方门户古牧地(今米泉)。


阜康与古牧地相距百里,有大小两条道路相连,大道平坦,但要经过五十里缺乏水源的戈壁,途径黄田的小道虽然水源充分,但阿古柏军队早已在此严密设防,企图迫使清军从大道行军,等清军人困马乏之际乘机攻击。

清军得悉情况之后就直接来了个暗度陈仓,佯装从大路进兵,待阿古柏在黄田的守军松懈大意之后,在夜色的掩护下,由小道奇袭,清军初战告捷。

阿古柏军猝不及防,狼狈逃回古牧地,企图以古牧地坚固的城墙为依托抗击清军。

12日,清军逼近古牧地。阿古柏军还在计算躲入城中能撑过三月还是半年的时候,突然发现城外的清军推出了一堆大家伙出来。原来清军已经把刚刚买来的德制克虏伯大炮给运了上来。


8月17日黎明时分,古牧地的南门被4公斤重的开花炮弹轰破。杀红眼了的湘军立即冲进城内和阿古柏军展开激烈巷战。最后以158人阵亡、450人负伤的代价全歼守敌6000余人。清军乘胜逼近北疆重镇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地处东西天山结合部,东连哈密,西通昌吉、玛纳斯,在清代既是乌鲁木齐都统驻地,也是迪化州的治所。

阿古柏对清军进展如此之快完全出乎意料、乌鲁木齐的原有守军已在调往古牧地后被清军歼灭,而阿古柏从南疆拼凑的五千骑兵尚在增援路上之时,清军已于8月18日光复守备空虚的乌鲁木齐。

收复乌鲁木齐之后不久,刘锦棠不幸感染重病卧床。所部湘军的湖湘子弟很多也因不服水土而染病,因此左宗棠下令湘军驻守待命,另派金顺部攻取北疆各地。至11月,阿古柏的势力已被彻底从北疆清除。

此时,新疆已经入冬,天山以北已经茫茫一片的冰雪世界,大雪封山,行军十分困难。清军只得转入休整,从关内抽调人马,补齐前线各部的编制,并等待天气好转之后发起进一步攻势。

天山大决战后,南疆也无险可守

1876年11月到1877年4月这大约半年时间内,阿古柏意识到清军肯定还会继续南下,而达坂城就是清军南下必经之路。


于是阿古柏赶跑了达坂城的姑娘,在这里修建了大量的工事,派其“大总管"爱伊德尔胡里率兵五干驻守。

加上达坂城侧后方的吐鲁番八千五百名士兵和托克逊方面的六千士兵,三城互成犄角之势。妄图凭借天山天险阻止清军南下。

左宗棠也认识到阿古柏的主力集结达坂城、吐鲁番和托克逊,意识到决战的时机的到来。清军总计调集了在疆的大部分可用兵力多达五十个营,大约两万五千人的部队,又配备了强大的炮兵,准备一举击破阿古柏的防线。

大决战


1877年4月14日,病愈的刘锦棠率领清军主力三十个营,大约一万五千余人及炮队离开乌鲁木齐南下,清军趁敌不备,衔枚急进,三天后完成了对达坂城的合围。

这日,达坂城内的维吾尔群众冒死出城向清军报告:城里的阿古柏守军眼看援兵无望,正在准备在夜间突围。

于是得到情报的清军在夜间通燃火炬,监视敌军动向。

19日夜,清军用三门克虏伯大炮猛轰达坂城,城内的工事多处被炸坍塌,紧接着清军的一发炮弹命中了城中火药库,顿时轰然一声,如山崩地裂般,火药库内的弹药爆炸起火,此时恰逢大风乍起,火势骤张,阿古柏军血肉横飞,死亡惨重,清军乘势发起总攻,全歼城中阿古柏军,俘虏了包括阿古柏“大总管”爱伊德尔胡里在内的一千二百余人,而清军不过伤亡一百余人。

清军在达坂城休整几日后,继续向南突进,在26日在托克逊城外与阿古伯军相遇,阿古柏军虽然也装备了洋枪洋炮,但是威力远不如清军,而且关键是很多士兵对操控这些新式武器都还不顺手,因此几乎是一触即溃。清军乘胜追击,仅以九十余人伤亡的微小代价,歼敌两千余人,缴获战马数百匹,枪械两千余件。残余敌军饶毁存粮及火药,仓皇向南逃走,托克逊宣告光复。

在此同时,从哈密、巴里坤一线西进的另一路清军二十个营约一万人,也在4月26日兵临吐鲁番城下,慑于清军的强大战斗力,阿古柏在吐鲁番的守军近万人没有进行什么抵抗就开城投降了。

一场左宗棠认为会极为艰苦的大决战,结果仅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以清军连下达坂、托克逊、吐鲁番三城,几乎全歼阿古柏军主力而结束,这次会战彻底打垮了阿古柏苦心经营半年之久的天山防线,至此,南疆已经无险可守。

扫清残敌


1877年5月29日凌晨,穷途末路的阿古柏突然在库尔勒暴死,此人的死亡和出生同样是个谜,有说是暴病身亡,有说是被众叛亲离的部下毒杀,而左宗棠上报清廷的奏章认为阿古柏是在遭到清军沉重打击之后,在绝望中“仰药自毙”。

阿古柏死后,他的几个儿子因为争夺所谓的“汗位”展开内讧。最终伯克胡里在内斗中获胜,在喀什噶尔继承了阿古柏留下的岌岌可危的“汗位”。

可惜这时竟然碰到了吐鲁番那年大旱,夏季酷热,在阴历四月后就已经烈日炎炎,当地百姓也都躲进了地窝子避暑,纷纷说这一年是多年不遇的酷热,大多都是来自关内的官兵更是无法适应这种气候,因此只得放弃了乘着阿古伯死后内乱的机会彻底摧毁其统治的机会。

俄土战争

也就在英国人又插上了一脚。1877年4月,俄土战争爆发,英国政府担心俄国会乘巴尔干多事之际,进一步在中亚扩张,因此感到需要保留阿古柏政权作为俄属中亚和英属印度之间的缓冲。


英国人的打算是,让伯克(当地首领的意思)胡里交出南疆东部,而南疆西部则将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向清朝“朝页”。

左宗棠得悉此事之后愤怒地表示,去你大爷的,要立缓冲国,你咋不去你立你英属印度的土地。为什么要拿中国的土地做什么缓冲国呢?况且喀什噶尔就是古代的疏勒,“汉代已隶中华,固我旧土”。要撤去中国新疆的屏藩去为英属印度做屏障,这是绝不允许的!阿古柏活着也不能允许他盘踞喀什,何况他已经畏罪自尽了。我大军一定要“尽复旧疆”,“岂容他人饶舌”!

清廷支持了左宗棠的正确主张,8月10日,天气开始转凉,左宗棠断然下令前线清军"克日进兵,节节扫荡”。

8月25日,刘锦棠率领马、步三十二个营为前锋,长驱西进。为阻止清军西进,敌军掘开了开都河。这是一条自北而东南注入博斯腾湖的河流,洪水期的河面水宽达数百米。

决河之后,在库尔勒前方形成100余里的河水泛滥区,水深处没过头顶,浅的地方也可以淹没马背。

因此清军行军异常艰难,直到10月份才进入库尔勒这座空城,敌军在劫掠秋粮后早已西逃库车。此时,清军携带的粮食大部分于过水泽时丢弃。剩下的也已吃光,一时间,万余将士陷入断粮的困境!

所幸在当地维吾尔百姓的帮助下,发掘出地窖内的数十万斤粮食,才得以转危为安。左宗棠得悉此事之后惊叹,“此局危险之至”!

10月12日,刘锦棠挑选精兵两千五百为先锋,穷追敌军。清军势如破竹,一个月疾驰两千里,两次击溃敌军,一举收复库车、阿克苏和乌什,所到之处受到各族百姓热烈欢迎。

维吾尔史料记载着“没有一个城镇向皇帝陛下的大军射过一粒子弹。相反,很多城镇的好人还为皇帝的大军做了力所能及的事。

喀什噶尔的西城门

在清军不可抗拒的攻势面前,阿古柏匪帮内部分崩离析。先是和阗守将向清军请降,紧接着,趁着伯克胡里率领五千骑兵离开喀什噶尔去攻打和阗的机会,十二年前投降阿古柏的前喀什噶尔守备何步云也宣布反正,率领数百满汉兵民占据了喀什噶尔汉城,这是南疆实力最强的一个要塞,其城墙厚达十米高度也达十米,在城墙的齐胸处开有枪眼,在城墙外还有条九米宽的护城河。

喀什噶尔的城楼

由于伯克胡里的住宅也在这个要塞里,因此他的亲眷也全部成为何步云的俘虏。刚刚打下和阗的伯克胡里得知此事之后顿时手忙脚乱,只得仓皇率部返回喀什喝尔,何步云部凭借扬格萨尔要塞的坚固城防顽强固守二十八天,井向清军派出了求援使节。

刘锦棠得到敌军内部陷入内乱的情报后,立即不失时机地发起了全线进攻。清军从南北两路向喀什噶尔发起了钳形攻势。

12月17日,两路清军同时抵达喀什噶尔,伯克胡里在中国土地上已无立足之地,只得趁夜率残部逃入俄国境内。

12月21日与24日,叶尔羌与英吉沙尔先后光复。


董福祥

到第二年(1878年)1月2日,“七城汗国”内最后一个城市和阗被董福祥部清军克复,帕米尔高原上的塔吉克族牧民也把阿古柏派去的“官员”缚送到清军大营。

肆虐新疆十二年之久的阿古柏匪帮终于被彻底从中国领土清除了出去。


此时,被沙俄占据的伊犁地区,仍未回到祖国的怀抱。到了1881年,在左宗棠部署的清军以武力为后盾的谈判中,沙皇俄国被迫吐出了一部分侵略果实,把伊犁地区交还中国。

至此,在“洋务运动”中用近代枪炮武装起来的清军,在左宗棠等人的正确指挥下成功收复了整个新疆。这一壮举被当时的英国观察家盛赞为“从一个多世纪前的乾隆时代以来,一支由中国人领导的中国军队所取得的最光辉成就”。

后记


在中国近代史上,反对外国侵略是时代的主旋律之一。纵观左宗棠的一生,从办洋务的御侮思想,到收复新疆及在伊犁交涉的反侵略斗争实践,再到中法战争中的积极抵抗思想,都贯穿着反对外国侵略的爱国主义思想,其中收复新疆是他一生中的壮举。


资本主义列强对近代中国进行过多次大规模的武装侵略,在中国反侵略的斗争中,取得的最大的和唯一的胜利,就是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斗争。左宗棠之所以能够取得收复新疆伟大胜利,关键是他具有坚定的反侵略立场和爱国主义精神。

有还是没有坚定的反侵略立场和爱国主义精神,对于一场战争的胜负是至关重要的。


左宗棠在强烈的爱国之心和坚定的反侵略思想的指导下,在保卫新疆“塞防”的斗争中,力排众议,不顾征程万里,毅然率兵出关,驱敌复土,在西征中,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为西征大军 筹饷、筹粮、筹运,为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在收复新疆的战争中,勇往直前,除恶务尽,消灭了五万阿古柏匪帮,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在收复伊犁的斗争中,不惧沙俄武力恫吓,秣马厉兵,决一死战,迫使沙俄改定了条约,在收复新疆的善后工作中,注重新疆建设,主张废军府,设行省,巩固了祖国的统一。

左宗棠在收复新疆的历程中,知难而进,百折不挠,终于收复了新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左宗棠是有功于中华民族的。应当说,他收复新疆的壮举和反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将永远彪炳史册。


刘锦棠

1884年,新疆正式建省。奋战在收复新疆战场上的湘军将领刘锦棠出任首任新疆巡抚。

1885年9月5日,左宗棠在北京去世,享年73岁,谨号“文襄”,取其襄赞国家之举。

左宗棠的同乡及幕僚杨昌浚曾应邀西行,见路旁通植“左公柳”,留下七绝一首:

大将筹边尚未还,

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度玉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新疆   沙俄   噶尔   南疆   喀什   伊犁   光绪   牧地   西域   乌鲁木齐   古柏   始末   引得   年间   春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