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为什么不能像东晋、南宋那样被称作正统王朝

在华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很多王朝是存在“上下两部曲”的,例如西周和东周、西汉和东汉、西晋和东晋、北宋和南宋。这些朝代有的属于奴隶制社会,有的属于封建社会;有的实现了华夏文明的大一统,有的只是偏安一隅。当无论如何,他们都是被史学家所公认的正统王朝。而明朝覆灭之后也诞生了一个叫南明的政权,他的经历和东晋、南宋是有很高的相似度的,为什么他不能被称作是正统王朝呢?

其实,南明作为一个政权,它是很有机会成为正统王朝的,甚至说有可能再续大明王朝的辉煌。公元1644年也就是明朝崇祯十七年,李自成起义军占领北京,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消息传到作为留都的南京,在南京的高级官员开始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改元弘光,南明政权正式成立。这时的南明虽危如累卵,但是本钱还是很多的。首先明朝是个实行二京制的王朝,虽然自朱棣之后大明的国都一直是顺天府北京,但是应天府南京也保留了整套的行政班底,六部六科一应俱全,也就是说大明一开始就在南京留了一批人马,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后世子孙遇到突发状况可以迅速启动备用方案,要知道东晋司马睿、南宋赵构在前朝覆灭时可都是光杆司令。其次南明政府掌控着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土地,仍然拥有半壁江山。当时的南明政府不仅拥有上百万军队,而且控制着富庶的江南,在疆土、经济、军事上还是有和清王朝掰手腕的可能,资本不可谓不雄厚。第三则是民心所向,南明虽说不济,但毕竟是汉人统治的王朝,较作为异族入侵的满清而言更能为底层老百姓所接受。很多南明遗民都认为清庭是窃国贼,在传统的儒家思想中是不忠不义的行为。如果南明统治者能够好好发展民间力量,争取民间势力的支持,“反清复明,驱除鞑虏”就不是一句口号。可南明的统治者眼光短浅、大臣各怀鬼胎,统治阶级与百姓离心离德,将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最后还是败了。

那至于为什么南明不能称作正统王朝,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是王朝存在时间短。

同样都是偏安一隅的东晋存在104年,历经十一帝;南宋存在了153年,历经九帝。而南明呢?短短十八年,历经四帝一监国。就在这短短的国祚里南明的统治者还闹出了不少的笑话。先是第一任皇帝弘光皇帝仅仅在位一年,就被清军俘获,送往北京处死。第二任皇帝隆武皇帝也是被清军俘获,绝食而亡。第三任皇帝绍武皇帝和第四任皇帝永历皇帝更加可笑,在政权已如风中残烛那般时,两人不思同仇敌忾一致对外,还争起了所谓的正统。最后被伪装成明军的清军攻入广州,绍武皇帝自杀殉国,永历皇帝逃亡缅甸被吴三桂杀害。而“一监国”指的是弘光之后,隆武之前的鲁王朱以海监国的那段时期。

第二是统治疆域面积小且不固定

在弘光时期,南明所管辖的区域还能称得上与满清、大顺划江而治。可随着与满清的交战,地盘越打越小,最后龟缩到了只剩下广东、广西的部分区域。而且严格来说,南明并没有稳定的疆域,一直处于流动作战中。弘光定都南京,鲁王定都绍兴,隆武定都福州,绍武定都广州,上述政权都只坚持一年左右就灭亡了,本质上南明其实是一个流亡政府,并不是一个稳定的王朝。

第三则是王朝的政治合法性存疑

崇祯帝死后,皇子们死的死,失踪的失踪,根本没有合适的皇位继承者。那些把持朝政的权臣只能在皇帝的旁支中各藩王一推再推,导致南明四帝在朱姓族谱中的辈分也较为混乱。例如崇祯皇帝和第一任弘光皇帝、第四任永历皇帝是堂兄弟的关系,跟第二任隆武皇帝却是叔侄的关系。

第四则是受满清史料记载的影响

清朝作为明朝的后续王朝,它的记载是最接近真实明朝历史的,如果在它的朝代所有史官都在统治者意志的影响将南明不列为正统王朝,那后人所接触的史料必然也是将南明当作一个流窜政权。长期以往,后人自然想当然地忽略了这昙花一现的政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王朝   东晋   南宋   正统   崇祯   大明   明朝   南京   政权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