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大官被判斩首,行刑前告诉儿子:赶紧回去打包行李,我死不了

有自信心是好事,但是盲目自信过了头就不对了,比如今天所说的这个一品大官就“败”在了这自我感觉良好上,被判斩首的他在行刑前对儿子说:“赶紧回去,我死不了……”

这个大官就是柏葰,清咸丰年间一惹人厌恶的昏庸之官!那他哪来的底气在临死前还这么信心十足呢?结局又有没有他说的那般“美好”呢?

我们走进晚清咸丰帝年间,来一窥究竟吧!

01 本是青天大老爷,官升五次羡煞旁人

柏葰本不叫这个名字,他的原名是“松葰”,为蒙古正蓝旗巴鲁特氏。虽然是满族人,但其参加科考的勤奋劲丝毫不逊色于汉族文人。

道光年间他顺利考上了进士并入朝当官,此后仕途走得也万般顺畅。

初入官场的柏葰还是很清廉刚正的,一些清朝史稿也记载他是个能力不凡的“青天老爷”,他早年当官期间做出过哪些成就呢?这得从其担任朝廷考官讲起。

最初,柏葰是山东、江南等地的科考副考官,在位期间秉公执法严苛异常。

比如1864年担任江南乡试考官的他除了尽职尽责地完成分内之事外,还做起了“廉洁监督员”。

当时的江南漕运贪污腐败现象极其严重,他在发现了此问题后进行了举报,朝廷为此抓获了许多贪官污吏,极大程度上清理了官场的不正之风。

他不仅在政治上大有作为,发展起地方经济来也是棵好苗子!

1855年,他奉命整顿地方经济时顺带解决了蒙古矿场的问题;由于太平天国运动导致国内经济萎靡,他能制定合适的开源节流策略而改善大清经济状况……

如此有用之才自是很受彼时皇帝的青睐,极度看重他的皇帝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将他连升5次!

柏葰从礼部侍郎兼内阁学士至协办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士,其优秀的升迁史堪称奇迹!

1858年时的柏葰可以说已然成为朝中人人羡慕的一品大官。

正因为此前的履历太过辉煌,以至于最后的他和别人都不相信咸丰帝会动手杀之!但结合晚清朝廷“流行的官风”,我们也不难理解……

02 清官逐渐“昏庸”,同流合污埋下祸端

古话“树大招风”及“枪打出头鸟”说得一点也不错,因为备受皇帝宠爱器重,以及能力太过卓越。

柏葰也引来了朝野上的“嫉妒之心”,内心不平衡的大臣们将他视作政敌,这也是造成柏葰结局的重要原因。

晚清官员们勾心斗角导致朝廷腐朽之风盛行,大多数官员只晓得搜刮民脂民膏来充盈家底,若朝中出现一个清廉的不合群异类,势必把他当做敌人并冷眼嘲讽。

不幸的是,身在如此肮脏环境中的柏葰最后还是“妥协了”,他没有将自己清廉美好的作风坚持下去,反是选择和贪官们同流合污,利用自己职务之便来为熟人亲戚等谋利。

有人会说:“官场乱成这样,这咸丰帝是傻子么,竟然毫不知情”?

事实上,他当然是知道的,但对于一些无关大雅的小贪污之事其也懒得过问,多数时候采用睁只眼闭只眼的方式待之,没有为此降罪。

然偏偏柏葰在之后涉及了清朝最大的一次科举舞弊案,这令咸丰帝不得不为此做出严厉决策……

话说那是柏葰以文渊阁大学士身份去掌管顺天府乡试的一年,作为彼时科考主考官的他可谓责任重大,无数栋梁人才的命运皆掌控在他手里。

很快,乡试的结果就出来了,令人出乎意料的是一位叫“平龄”的满族人竟然考了第七名!

大伙之所以如此诧异,是因为平时了解这个人,他成日只知吃喝玩乐而无心学习,甚至考试前一日还去了青楼潇洒,怎么就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呢?

03 柏葰牵扯到科考舞弊案,命悬一线

这下其他考生和一些官员不干了,他们觉得肯定有人在科考中舞弊了!而此事也闹到了朝廷。

咸丰帝听闻后大怒:自古科考舞弊是大罪,谁这么有胆子明知故犯?遂令怡亲王载垣等人前去仔细调查。

经由调查组阅卷发现,本次科考中获得举人头衔的50份试卷均“名不符实”,可以说写得一塌糊涂而让人不忍直视!

那个获得第七名名次的平龄更离谱:其所写的800个字中竟有300个是错别字!

“主考官柏葰是怎么审核的?!赶紧给我把这些人革职查办!”气愤不已的咸丰帝遂将涉及舞弊的官员们全抓了起来,一些等级低的小官甚至被直接判了死刑。

而柏葰是朝廷重臣,无法将之轻易处死,咸丰帝想了下就把他先关进了牢狱之中。

如何处置柏葰成了咸丰头疼的问题,因为经过一番调查,发现他并非本案的主要犯罪成员,最多也只是收了家丁16两银子被判个渎职罪罢了……

问题是肃顺等人坚持说柏葰表面是在整顿贪官,实则中饱私囊,背地里常干受贿之事。

原来,柏葰还是清官时,大力整顿贪污之象时也得罪了不少官场利益团体,肃顺便是其中之一。

如今有了整治报复柏葰的机会,肃顺怎会甘愿放手呢?“墙倒众人推”,既然柏葰已失了“青天老爷”的名声,这帮被其整顿过的官员自然地伺机还击了。

渐渐地,舆论完全站在了柏葰的对立面。

04 咸丰“毁”承诺杀柏葰来震慑官场

咸丰帝的本意是不想杀了他,甚至曾召见过他且承诺道:“虽然你有渎职之罪,但罪不至死,且先将你押入大理寺牢房,总之朕不会杀你。”

有了皇帝所谓的保证,柏葰这才安心不少,甚至在行刑前还吩咐来探望的儿子:“别急,皇帝不会把我怎样,我可是朝廷不能缺少的重臣,最多也只是流放罢了,你赶紧回去帮我收拾行李……”

只是没想到咸丰帝最终还是听取了肃顺的建议,以“杀鸡儆猴”的方式震慑贪污风气,而柏葰直到刽子手挥起大刀的那刻才明白了一切,然一切晚矣。

柏葰就此成为这场舞弊案唯一一位被“斩立决”的一品大官,甚至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当然,其他涉及此事的官员无一幸免的均被严惩了。

为此还有人替其喊冤:“可怜的柏葰,明明只捞到了一点儿好处却承担下莫大的罪名……”

然而假如柏葰没被腐朽的风气给影响而是坚持自我,依旧雷厉风行地整顿官场,或许结局不会如此悲惨。

毕竟,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之人,能落下什么把柄供人诋毁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大官   咸丰   乡试   科考   清廉   晚清   朝廷   官场   行李   官员   皇帝   儿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