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年到688年大事件,武则天逐步掌权,大非川之战,设波斯都督府


650年五月,李治祭奠李世民周年忌日,入感业寺进香,与在感业寺出家的武则天重逢,两人互诉思念之情。无子失宠的王皇后,为打击萧淑妃,请求李治将武则天纳入宫中。武则天二次进宫,这一年她26岁。

650年,**干布去世,享年34岁,在赞普位20余年。

650年,原东突厥乙注车鼻可汗叛唐,被唐军生擒。

653年,李世民的两位女儿高阳公主和巴陵公主,以及高阳公主驸马房遗爱、巴陵公主驸马柴令武、李世民的妹夫薛万彻等人谋反,密谋拥立李世民的弟弟李元景为帝,事情败露。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等人被处死;李元景、高阳公主、巴陵公主都被赐以自杀。

655年,李治立武则天为后,将王皇后和萧淑妃废为庶人,囚于别院,将反对最强烈的宰相褚遂良外贬。这一年,武则天31岁。

657年,唐朝派遣左屯卫将军苏定方、阿史那步真两路人马征讨叛唐的原西突厥汗国大将阿史那贺鲁,贺鲁战败逃至石国(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市,塔什干在乌兹别克语中是石头城的意思),石国将贺鲁逮捕后,交给唐军,西突厥汗国灭亡。


659年,李治与武则天将长孙无忌、于志宁、韩瑗、来济等人削职免官,贬出京师。

660年,李治风疾发作,头晕目眩,不能处理国家大事,让武则天处理朝政。



661年,阿拉伯人入侵波斯帝国萨珊王朝,波斯王子俾路斯赴长安,请求唐朝提供军事协助,唐朝在波斯疾陵城(今伊朗扎博勒)设波斯都督府,任命卑路斯为都督,隶属安西都护府。


663年,燕然都护府改名为瀚海都护府。

663年,吐蕃吞并吐谷浑,吐谷浑可汗诺曷钵被迫率数千帐,迁入凉州(今甘肃武威市)。

663年,阿拉伯帝国攻陷波斯都督府。

665年,李治率文武百官、扈从仪仗,武则天率内外命妇随行,从东都洛阳出发,前往泰山封禅。


665年,从西突厥分裂出来的弩失毕部和咄陆部,再次脱离唐朝的统治。

666年,武则天从著作郎、左右史中,挑选出一批文人学士,组建自己的智囊班子,这批文人学士被特许从玄武门(北门)出入宫中,称之为“北门学士”,这批文人学士名义上是修撰著作,实际是帮助武则天出谋划策,分减皇权和相权,在经济、军事、文化、政治等方面献出不少良策,为武则天营造舆论做出了很大贡献。

667年,唐高宗命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兼安抚大使率军征伐高句丽,连下十六城。

668年,唐军攻下高句丽都城平壤,宝藏王被俘,高句丽灭亡。宝藏王被唐高宗任命为工部尚书,娶武则天堂兄武惟良的女儿。

669年,瀚海都护府改名为安北都护府。


670年四月,吐蕃宰相钦陵率兵攻占安西四镇,唐高宗命薛仁贵讨伐,副将郭待封不服从薛仁贵军令,唐军大败,吐蕃40万大军,在大非川(今青海共和县西南切吉平原)歼灭10万唐军。大非川之战是唐朝开国之后,对外作战中最大的一次失败,吐蕃成为与大唐分庭抗礼的西部豪强。

672年四月,武则天以两万贯脂粉钱,资助洛阳龙门石窟雕刻卢舍那大佛,唐初佛教兴盛,武则天此举收获了佛教信徒的支持。


673年,唐朝收复安西四镇。

674年,李治称天皇,武则天称天后。

675年,李治风眩症加重,欲禅位给武则天,与大臣们商议,宰相郝处俊劝谏,暂时停议。

678年,唐朝出兵18万,征伐吐蕃,吐蕃宰相钦陵率军迎战,将唐前军全歼,吐蕃再次占领安西四镇。

679年,唐军再次收复安西四镇。


679年,东突厥首领阿史德温傅和阿史德奉职率部,相继反叛唐朝,拥立阿史那泥熟匐为可汗,得到二十四州突厥酋长响应,部众达数十万人。

680年三月,唐朝将领裴行俭在黑山(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北),大破突厥军,擒获阿史德奉职,阿史那泥熟匐可汗被部下所杀,突厥叛军余众退守狼山(今内蒙古杭锦后旗西北)。

681年,东突厥末代可汗颉利从兄之子阿史那伏念,自立为可汗,联兵阿史德温傅,侵犯唐朝。裴行俭再度领兵出征,阿史那伏念在唐军兵临帐前的形势下,得到裴行俭归降不杀的承诺后,押送阿史德温傅,向裴行俭投降。回到长安,唐高宗违背承诺,将阿史那伏念、阿史德温傅处死,为突厥上层人物的再次叛唐,埋下祸根。


682年,阿史那伏念被处死后,颉利可汗族人阿史那骨咄禄,招集伏念散余残部,自立为颉跌利施可汗,建立后突厥政权。

683年十二月,唐高宗驾崩,武则天第三子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唐高宗临终遗诏,军国大事有不能裁决者,由武后处理决断。自此,武则天掌握实权。

684年,武则天迁都洛阳,为提高东都洛阳的政治地位,改东都为神都。

684年,李显升任韦皇后父亲韦玄贞为豫州刺史,并打算升为侍中(宰相职),试图组成自己的势力集团,武则天对中宗的举动大为恼火。二月,继位55天的李显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武则天立其第四子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九月,徐敬业以扶持李显为号召,在扬州领兵10万,反抗武则天,武则天出兵30万镇压,徐敬业兵败自杀。


687年,武则天迫于形势,放弃安西四镇,唐高宗时期用兵频繁,国力军力严重透支,武则天决定暂时收缩战线,减轻负担。

688年,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暗中命人在一块白石上凿字:“圣母临人,永昌帝业。”暗中命人呈献朝廷,称是在洛水中偶然发现。武则天将白石命名为“宝图”,众臣为武则天上尊号为“圣母神皇”。一个月后,武则天将宝图更名为天授圣图,并大赦天下。经过大肆宣传和造势之后,普天之人都知道了宝图之事,武则天被隆重的推上神坛,使民众相信武则天本人是天命所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波斯   东突   吐蕃   安西   文人学士   可汗   洛阳   突厥   都督   宰相   唐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