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祚不长

《世说新语·尤悔》里有一则小故事——王导、温峤俱见明帝,帝问温前世所以得天下之由。温未答,顷,王曰:“温峤年少未谙,臣为陛下陈之。”王乃具叙宣王创业之始,诛夷名族,宠树同己,及文王之末高贵乡公事。明帝闻之,覆面著床曰:“若如公言,祚安得长!”

故事里的“明帝”,指的是东晋第二任皇帝司马绍,温峤与司马绍是布衣之交,王导更是拥戴其父司马睿称帝建立东晋的首功之臣,素有威望。司马绍在这两个人面前比较放得开,而且时值东晋,西晋的事儿还没能形成史书,所以才有了那“灵魂一问”——我司马家前朝这天下,是咋来的呢?温峤听了很尴尬,不敢回答。王导资格老,回答说:“温峤还年轻,过去的事儿哪知道。我来回答。你们司马家从司马懿开始,就杀了好多有名望的大家族,栽培自己的势力,到了司马昭,更是连皇帝(曹髦)都给弑了。”司马绍,听完趴在床上掩面大哭,说“如果一切像您说的那样,我朝的国运怎么会长久呢!”

这就是有名的故事——“晋祚不长”。皇帝痛哭自家国运长不了,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了。秦灭六国以来,中华大地上的大一统王朝,一共只有9个(极特殊的王莽新朝和武周朝暂且不计),分别是秦、西汉、东汉、西晋、隋、唐、元、明、清。这其中要说哪个大一统王朝最没有存在感,我想西晋无论怎么排名都是跑不出前三的。就这还得说是跟在三国时期的后边——沾了罗贯中老人家的光。对这段历史不太熟悉的人们来说,西晋之于三国,就像是一本意犹未尽的巨著之后被画蛇添足的加了个续篇一样,让人恨得牙根儿痒痒——这天下最后咋就归了这么个玩意儿!?

西晋全盛时期疆域图

如果从公元266年晋武帝司马炎接受魏国小皇帝曹奂禅让开始,到公元317年晋愍帝司马邺在后汉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附近)被毒杀为止,西晋国祚51年;但如果要从公元280年司马炎灭掉吴国算起,这个大一统的西晋王朝则只有37年,甚至比隋朝(38年)还要短命。虽然历史存在感低、待机时间短,但要说“乱”,咱大晋那必须是首屈一指、当仁不让。西晋共传位四位皇帝,其中竟然有三位是没有实权的傀儡(包括一位智障人士),把持朝政、祸国殃民的乱臣贼子却能数出来一堆。

短短的37年当中,历经了“八王之乱”、“永嘉南渡”等等历史上数得着的悲惨事件,华夏大地让这帮司马折腾的战乱不断、民不聊生。更恐怖的,还是接踵而至的“五胡乱华”——这一惨绝人寰的空前大灾难,把中国北方的万千黎民彻底推向了人间炼狱。按说,这司马家的西晋,接连灭蜀、代魏、平吴,结束了自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以来的大乱世,能在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成为最终的赢家,相当值得期待啊。不是说好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吗?那为啥咱大晋,就这么不争气呢?

司马家族谱

其实要我说,这司马家的西晋,早夭本就不冤,就像一棵小树苗,栽种的时候根就是烂的,又怎么能长成参天大树?西晋,亡就亡在四个字上——得国不正!

在《世说新语》那个小故事里,王导实际上只讲了两件事,分别是司马懿主导发动“高平陵之变”,以及司马昭弑杀曹魏小皇帝曹髦。这两件事都可以称得上是司马家篡权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然而,从道义上讲,这两件事都极其的不光彩。

公元249年,老艺术家司马懿在病榻上一跃而起,结束了为时两年的演艺生涯,发动了震惊朝野的“高平陵之变”。如果说70岁之前的司马懿算得上是真正的“大魏纯臣”,是为曹魏建功无数的“霸王之贤佐也”;那么70岁之后,行将就木的司马懿却再也无法抑制内心对于皇权的渴望,虽位极人臣但仍梦想进步——人总是要有梦想的嘛,不然跟一条咸鱼又有什么分别呢?但是,老艺术家实现梦想的方式,实在是有些提不上台面。

司马懿称病不朝

魏明帝曹叡驾崩前,把年仅8岁的小皇帝曹芳托孤给司马懿和宗室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遭到曹爽排挤,被解除了兵权,明升暗降为无实权的太傅,完全被架空。通过一系列操作,曹爽掌握了朝政和首都洛阳的武装力量,乾纲独断。无奈之下,老艺术家司马懿开始了他长达两年的表演——称病不朝。老艺术家水平就是高,不喊NG就不停,再长的镜头也能一条儿过——两年的时间里一点破绽也没有,让曹爽集团彻底放松了警惕,背地里却让大儿子司马师“阴养死士三千”,散在民间,积蓄力量,等待翻盘的时机。

正始十年(249年),机会终于来了。司马懿趁曹爽陪小皇帝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墓,起兵控制京都。兵变过程中,司马懿的表演技能再次拉满,他让禁军的老领导太尉蒋济跟自己站在同一辆战车上冲向皇宫,为自己背书,让陈群的儿子陈泰等人劝说曹爽放弃抵抗,还指着洛水发誓,只要曹爽放弃抵抗,就只免去他的官职,绝不伤他性命,保他做个富家翁。大司农桓范(与后来东晋权臣桓温同属于龙亢桓氏)劝曹爽不要相信司马懿,但曹爽“驽马恋栈”,让小皇帝曹芳下诏书免除了自己的官职——向司马懿投降了。毫无意外的,投降后不久,曹爽及其兄弟、党羽等人被司马懿全部“夷三族”。

司马昭弑杀曹髦则更加令人不齿,而且带来了其难以承受的恶果。司马懿父子经高平陵事变解决了宗室权臣曹爽后,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公元251年,72岁的老艺术家在解决掉“淮南三叛”中的第一叛王凌后,终究没来得及完成他自己人生最后的嬗变(篡位称帝),丢下偌大的家业,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寰了。

司马懿选定的接班人是大儿子司马师。作为司马家承前启后的第二任当家人,司马师的作用和能力其实一直被后世所忽视,如果司马师的寿命能长久些,历史的走向肯定会与现在不同。另外,司马师还有一个要命的缺陷——无子,他的第一任妻子夏侯徽(就是那个在高平陵之变中被夷三族的曹爽的表姐)为其生下了五个女儿,却一个儿子也没有。司马懿生前做主,将二儿子司马昭的次子司马攸过继给司马师为嗣子。这个司马攸,后来也成为引发西晋初期政局不稳的关键人物。司马师病逝的时候,司马攸才10岁,根本无法完成司马家魏晋嬗代的重任。所以,司马家的大权和这个重任一道落到了司马懿二儿子司马昭身上。

司马师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作为这个家喻户晓的成语的主人公,司马昭在后世名声很大。但是在当时,司马昭的能力和声望,与他的父兄相比都差的很远。公元254年,司马师废黜曹芳,拥立年仅13岁的东海王曹霖之子曹髦为帝(曹髦是曹丕之孙,在入京之前的爵位为高贵乡公,死后连个庙号、谥号都没给,所以后人仍称其为“高贵乡公”)。司马师原以为曹髦年幼,且在洛阳毫无根基,会比曹芳更适合做一名傀儡,哪想到这个曹髦颇有才能。

是年十月四日,曹髦到达京都洛阳北郊邙山的玄武馆。群臣奏请他住在前殿,曹髦回答说前殿乃先帝寝殿,不敢越礼,于是暂住在西厢房中。群臣又奏请以天子之礼迎他入京,他仍不同意。瞧瞧,我们13岁的小皇帝还没入宫呢就知道抬出儒家礼仪为自己背书,带领大家共同温习了一遍经典礼仪制度。这是给谁看呢?给百官看,更是给你司马家看。你把持朝政,你执掌兵权,你权势滔天,但是你只是臣,我才是君,你要摆正位置!我们知道后世明朝嘉靖帝朱厚熜入宫时为争名分闹出了很大的风波,与百官对峙许久,演变为著名的“大礼议”。不知道当时的朱厚熜小朋友入宫前是不是也看到了这段历史而受到启发呢?

公元255年,司马师在平定“淮南三叛”种的第二叛,也就是毌丘俭、文钦叛乱回京的路上因眼疾不治而病逝。曹髦认为这是重新夺回权力的好机会,于是一面下诏命司马昭留守许昌,让尚书傅嘏“率六军还京师”,一面着手筹划宫廷政变,清除司马家的势力。但司马昭没有奉诏,亲自带大军回京,曹髦也只好作罢。虽然这次机会没有抓住,但是我们看到曹髦并不是一个甘心任人摆布的傀儡,很有自己的想法,遇到机会,也勇于尝试。但或许,这也是司马昭想尽早除掉他的原因。

公元260年,已经19岁的小皇帝曹髦计划在宫中安排死士,召司马昭入宫,并趁机除掉他,但没成想天公不作美,当夜竟然大雨倾盆,计划未能得以实施。曹髦怕事情败露,只能拼死一搏。次日一早,他披上戎装,拔出宝剑,登上辇车,率领殿中宿卫和奴仆总共几百人,杀出宫去。这是宁愿玉碎也不想苟活的架势了。司马昭的弟弟骑校尉司马伷及其部众在东门阻拦,被曹髦呵斥后,兵士们竟然都吓得逃走了。只有中护军贾充率众与皇帝的部众力战,曹髦也亲自挥剑拼杀。这时,太子舍人(一种官职,相当于太子的门客,当时并没有立太子,司马昭就是随便给成济封了个官职)成济问贾充说:“事情危急,你说怎么办?”贾充说:“司马公养你们这些人,正是为了今日。今日之事,没什么可问的!”于是成济立即抽出长戈上前刺杀曹髦,把他弑杀于车下。

曹髦当街被弑

有后人评价曹髦鲁莽、意气用事。但是,这个19岁的年轻人,勇敢的拿起剑,与命运做最后的抗争,无论结局怎样,都是让人肃然起敬的。曹老板泉下有知,看到自己这个最有种的子孙,悲愤悔恨之余也应该有一丝欣慰了。最重要的,曹髦以皇帝之尊献祭了自己的生命,向司马家族立下了最恶毒的诅咒,将司马家及其创立的晋朝,拖入了无尽的阴谋、背叛和杀戮之中,最终落得个全族覆灭的下场。司马昭肯定也没想到,当街一戈带来的后果竟是用整个司马家族的血都无法偿还的,弑君一时爽,全族火葬场。

自古以来,弑君的事件其实并不鲜见,远的西周、东周不说,稍近的西汉、东汉,包括后世唐晚期,都有被弑的皇帝,但好歹王莽、窦冀、董卓等人办事儿的时候都是“鸩杀”,也就是毒死,而且毕竟没有证据,没有人亲眼所见。而曹髦之死,是在洛阳大街上当众被兵器杀死,等于向天下人直播了你弑君的罪行,其带给世人的震撼力度之大,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司马懿高平陵事件,背信弃义,指洛水为誓也可以不算数;司马昭当街弑君,将名义上至高无上的皇权公然踩在脚下。至此,你司马家是什么嘴脸世人都看的清清楚楚,连粉饰遮掩的余地都没有。曹魏待你们司马家不薄,让你们托孤辅政,你司马家却不忠不义不信,阴谋诡计、背信弃义,欺负老曹家的孤儿寡母篡位。篡位这事儿也不是不能干,但“君权神授”这块遮羞布,大家都心照不宣还是要共同维护的,因为这是“正当性、合法性”,你总得为自己的统治找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我为什么能坐这把龙椅?不是随便什么人只要有点实力就可以觊觎大统的!为什么你司马家干得这么不体面?连皇帝都可以当街弑杀,以后你们自己做了皇帝,别人是不是也可以仿而效之?

自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一直是古代中国社会治国理政的基本理念,讲究“三纲五常”、“人道大伦”,以礼、仁为核心的忠孝价值观为帝王的封建统治搭建起了基本的秩序框架。但唯独我大晋,由于得国不正,不敢提“忠、义、信”,只能突出“孝”为核心,建立国家价值体系,强调“以孝治国”,在国家意识形态上,天生残疾,根本无法支撑起以皇权为至尊的制度架构。至此,皇权的大鼎已经遍布裂纹,礼法、纲常、秩序……开始慢慢崩坏,只剩下对权力赤裸裸的欲望,邪恶的种子在野心家们心中萌芽,古老的呐喊又重新响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终于,演变为了另一句更具破坏力的宣言——“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八王之乱”这只司马家亲手解开封印并将埋葬自己的恶魔,已经在前方不远处向着他的主人露出了残忍的微笑……


神州陆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王莽   司马   王朝   洛阳   西晋   皇权   东晋   当街   公元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