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一生忠身朝廷为何最后被杀,浅谈康熙不得不杀鳌拜的三大理由

据载,鳌拜乃是清朝初期的三朝元老,他是苏完部首领的孙子,开国元勋费英东的侄子,八门提督卫齐的儿子,作为满洲贵族和名门之后,他从年轻时就一直奋战在军事第一线,在抗击多尔衮集团的斗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也因此在顺治帝临终前成为了辅政大臣之一,逐渐掌握了军政大权。

文|丹青

图|丹妮

01

清朝初期,鳌拜从青年时期就在军中效力,作为典型的满洲人,他精通骑射,曾经跟随清朝的太宗皇太极攻察哈尔部、征朝鲜,不仅如此他还参与俄国,朝鲜,明王朝以及大顺的起义军之战,并且屡立战功,成为了皇太极最为信任的将领之一。并且还被封为“满洲第一勇士”。

皇太极驾崩以后,摄政王多尔衮开始把持朝政。但是作为皇太极的心腹,鳌拜也一直是“保皇派”的核心人物,他一直致力于多尔衮政权的周旋。

最后他不辱使命,顺利的将皇太极的儿子福临送上了皇位,从此以后顺治帝开始处理朝政。就这样,鳌拜深受清朝贵族的拥戴,鳌拜的地位在朝廷也几乎到了顶峰,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02

公元1661年,顺治帝驾崩以后,年仅八岁的玄烨开始登基为帝。由于玄烨年少不懂事,国家大事就由鳌拜、遏必隆、苏克萨哈、索尼这四位朝廷的辅政大臣把控。

公元1667年的时候,索尼去世以后,康熙才获得了亲政的权利。虽然他已经开始涉及政权,但是实际上依然生活在辅政大臣的阴影之下。特别是鳌拜的党羽,已经遍布了整个的朝廷。

图片来源:网络


03

鳌拜权倾朝野期间,连太皇太后都拿他没办法,14岁的康熙开始利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鳌拜这个大臣,为此他密谋了长达2年之久。

这两年期间,他找来了一大群的贵族子己,成天的和这些少年厮混在一起练习摔跤,朝廷大臣都以为贪玩是孩子的天性,却不曾想这些每天摔跤的孩子是康熙培养的死士。

图片来源:网络

04

公元1669年,康熙召鳌拜入宫,在鳌拜进入宫门的那一刻,就被一群年轻的侍卫团团围住,后来经过几番厮杀,鳌拜被制服。这个时候康熙陈列了鳌拜的30条罪状,鳌拜也正式被擒。

据《南亭笔记》记载:“康熙帝在南书房召鳌拜进讲,鳌拜入,内侍以椅之折足者令其坐,而以一 内侍持其后。命赐茗,先以碗煮于水,令极热,持之炙手,砰然坠地,持椅之内侍乘其势而推之,乃仆于地。康熙帝呼曰:鳌拜大不敬。健童悉起擒之,交部论 如律。”

图片来源:网络

05

康熙为什么要杀鳌拜?是因为鳌拜要造反吗?其实不然,鳌拜当时权倾朝野,又掌握兵权,如果鳌拜要造反的话,那几乎是分分钟就能成功的事情。既然鳌拜不是要造反,但是为什么康熙非杀鳌拜不可呢?

首先,鳌拜结党营私,独立专权,他虽然一心的为了朝廷,但是有些事情的处置方式却未必是康熙想要的结果。康熙在亲政的道路上顾虑太多,也正是因为有鳌拜的存在,康熙才在亲政亲权的道路上备受憋屈,因为他不得不打掉这以拦路虎。

第二、正所谓功高盖主,鳌拜作为三朝元老,亲近鳌拜的党羽十分之多,纵然鳌拜没有谋叛之心,但是康熙每做出一个决断的时候,朝堂上的大臣也要看鳌拜的几分脸色。毕竟得罪了鳌拜那可是皇帝都无法救下的罪人。

第三、拥兵自重,鳌拜为清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他却没有选择急流勇退。而是在朝堂上结党营私,滥用职权。这也是康熙不得不除掉鳌拜的一大理由。

图片来源:网络

06

最后鳌拜的死多少的有点憋屈。他作为一位绝世将领,为清朝的开疆拓土,保卫安宁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死在了康熙的手里,而且还背负了一世的骂名,这样的一位三朝元老不得不让人惋惜。

经过数十年以后,康熙晚年又为鳌拜沉冤昭雪,同时他也明白了鳌拜当初的苦衷,追赐他为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并称其为名副其实的忠臣。当时天下关于平反鳌拜事迹,康熙直言这是他一生当中“最大的错误”。从这个时候开始,大家对于鳌拜的各种流言蜚语才逐渐的烟消云散。

图片来源:网络

《清朝全史》记载,康熙为鳌拜沉冤昭雪,雍正追复了他一等公的爵位,并且谥号“超武”。

 大家对于鳌拜是怎么看待的呢?

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评论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朝廷   满洲   康熙   太极   内侍   汗马功劳   元老   大臣   清朝   理由   来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