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历史的隐秘:战国时期的“君”和“侯”到底有什么区别?

揭露历史的隐秘:战国时期的“君”和“侯”到底有什么区别?

首先在回答这个为题之前,我们要先告诉大家,按照古人等级森严的社会形态,如果大家叫错了,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都会“大刑伺候”的。

1.什么是“侯”?

图为组合子“马上封侯”

“侯”的出现很早,早在西周立国初期,周王朝就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公侯伯子男”的阶级序列。

不过由于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列国时期出现了新的等级序列,所以这个时期的“侯”与之前已经大不相同了。

最典型的就是:秦国的“侯”

作为变法最成功的国家,秦国在接受商鞅的改革之后,奠定了统一六国的政治基础。

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使秦国实现强盛,最重要的就是实行二十等爵制。

二十等爵制之中,爵位最高的就是彻侯。

PS:后来因为要规避汉武帝刘彻的名讳,所以将“彻侯”改为了“列侯”。

但是作为“打工人巅峰”的彻侯,几乎不会有人单凭军功就可以成功。

哪怕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杀神白起,靠着杀伐硬生生地把六国杀成了一片“缟素”,厉害吧?

可他老人家最终也只是混到了个16级的大良造,然后就被自己效忠的秦昭襄王背刺而死了。

王翦灭楚之前,为了对秦始皇显示自己绝对没有造反的决心,才向秦始皇要了个“侯”的爵位。

他老人家后来在秦始皇的鼎力支持下,率领了秦国几乎所有的精锐部队完成了“灭楚”的大业。

但严格意义上来说,王翦和他儿子王贲能够封侯是秦朝建立之后的事情了。

那个时候的嬴政已经由“王”变成“皇帝”了,所以他的下一等级也就成了“王”,而不是“侯”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秦国的等级升迁,并不一定要靠军功,有那么一类人可以凭借自己的特殊才能上位,比如说“大阴人”嫪毐。

这个小伙子就是因为把赵太后伺候舒服了,因此被封为了列侯。

2.什么是“君”?

“君”这个称呼虽然西周时期就早已存在了,但是战国时期他才正式被发扬光大。

战国时期的“君”与西周时期的意义截然不同。

西周时期,著名的分封制还没有被瓦解,“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非常明确。

因此那些受封的诸侯乃至卿大夫,在自己的封地里就是一个“土皇帝”,他们封地里的臣子也会称呼他们自己的领主为“君”。

因此,西周时期,无论是诸侯还是卿大夫都不会被受封为“君”。

可随着礼崩乐坏,分封制也开始瓦解,诸侯国们的地位就有些尴尬了。

其中三家分晋之后产生的:韩、赵、魏三国尤为突出。

在平乱智伯之后,这三家已经是实际上的国家了,但由于没有正式得到周天子的任命,所以他们的立场极为尴尬。

PS:作为周礼中最小的贵族单元,“士”是没有封地的,所以最高统治者是“卿大夫”的韩、赵、魏三国并没有能力分封其他人。

因此,赵国“一把手”赵襄子在实行分封时,首创了“君”这个名号,使得他们摆脱了分封的规则限制。

之后,战国七雄等战国时期的大国们也纷纷完成了“变法”,因此他们也或多或少地遭遇了窘境。

PS:传统分封制中,无论是爵位、官职,还是封地、财产都是需要世袭罔替的。

而战国时期各个国家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都对这一点进行了限制,减少甚至废除了“世袭制度”。

由此,战国时期诸侯国的分封就与之前周天子的分封大不相同了。

基于受封人的权力、义务以及受封条件都与以往大不相同,所以称呼也就必须要有相应的改变——“君”由此应用而生。

PS:战国时期的“君”有时候仅仅是一个“荣誉职位”,与“封地”、“土地”甚至是“财产”没有了西周时期的紧密联系。

例如楚国册封苏秦为“武贞君”,秦国册封蔡泽为“刚成君”,都是只有荣誉而没有封地的存在。

3.君和侯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

虽然君和侯几乎是捆绑在一起的,但两者却是两个体系之下完全不同的存在。

以秦国为例,商鞅变法之后的秦王大都是同时启用这两套不同的体系,来激励功臣们奋勇杀敌。

最著名的例子还是我们的“杀神”白起他老人家。

虽然按照军功爵制度,“彻侯”才是巅峰,但实际上能够成为“大良造”基本上就是打工人的巅峰了。

后来,嬴政为了进一步表彰白起的突出贡献,把他封为了“武安君”,并给予了封地。

虽然说“侯”就一定会有封地,最高一等的“彻侯”甚至可以做到世袭罔替,而次一等的关内侯的封地则不能由儿子继承。

但实际上,这种情况在打工人的身上几乎是不可能存在的。

有幸能够成为“彻侯”的人,也绝对是拥有“大气运”的人,比如说吕不韦。

秦国的“侯”,实际上大致相当于有“封地”的“封君”。

只不过“封君”所获得的土地大都面积很小,而且不能世袭罔替。

而“侯”所获得的土地一般面积都很广阔。

PS:在秦国,“侯”是否高贵,看的是封侯的这个人到底拥有多少城池。

明相吕不韦拥有河间的十五座城池和洛阳的十万户人民,因此他老人家在秦国很是风光,可谓是位高权重的代言人。

只可惜,他老人家下场不太好,落得个服毒自尽的结果。

但终究他老人家也算是“爽过了”。

从地位上讲,文臣获得“侯”的机会更大一点,比如说那些位极人臣的宰相们。

当然除了嫪毐,这小伙子大家懂得都懂。

与之相对的,武臣获得“君”称号的可能性更高。

而由于封侯的人一般会获得更广阔的土地,因此封侯的机会要比封君更难一些,也更少一些。

4.“号”是什么?

其实这就相当于后世人要规避皇帝的名讳那样 一般列侯是不会被直呼其名的,而是会被称为“某某侯”。

但这个“某某侯”又由于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所以产生了混乱与不变。

因此,为了规避以往观念的影响,“号”就应运而生了。

最著名的例子,商鞅他老人家。

在击败公子印之后,商鞅由于功劳太大,所以被封为列侯,但是称“号”却是:商君。

因为“号商君”,是为了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当时的秦孝公自己也只是个诸侯,如果册封商鞅为“侯”就会在称呼上产生很大的麻烦。

而古人最重视的就是名分。

PS:虽然商鞅所确立的“列侯”属于二十等爵制,与“公侯伯子男”没什么联系,更没有什么关系,但称呼上却是极为相似。

后来秦国国君正式称王之后,这些称呼上的矛盾也就游刃而解了。

综上所述,秦国的“列侯”是由军功爵制度产生的,而“君”则是对西周分封制度妥协的产物。

这两套制度在秦国历代国君的驾驭下,成为了他们统帅天下英雄最重要的武器,也为秦朝的统一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欢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宝贵的意见,废青工作室与您下期不见不散,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搜集,侵删。 文:小昭 审核:梦愚编辑

文献参考:《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战国策》《左传》《春秋》《吕氏春秋》等。

本文为一点儿历史事作者手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国君   秦国   战国时期   封地   军功   爵位   西周   诸侯   隐秘   时期   等级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