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为何不主动告诉你,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后续?代价实在太惨烈了

曾经有一篇名叫《将相和》的课文,里面先后说到了“完璧归赵”“负荆请罪”两个经典的典故,其中的情节还甚是让人印象深刻,而蔺相如这个人,便是变得非常有魅力,最后还被赵国君主封为右上卿。

但为什么课文之中没有提到蔺相如的后续呢?老师也没有主动提及,因为代价实在是太惨烈了。

准确来说,这件事就是“完璧归赵”的后续,如今看来,真正说明了什么叫做“弱国无外交”,甚是让人细思恐极。

从完璧归赵的故事来看,有时候昏君加上美人会毁掉一个国家,但和氏璧的存在,几乎同样是让赵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当时在课本中就有提到,蔺相如来到秦国的时候,秦昭襄王对和氏璧赞不绝口,蔺相如看他丝毫没有提城池的事,于是便有了将和氏璧夺走一事。

但秦昭襄王还是念着那块和氏璧的,于是装模作样拿出了地图,跟蔺相如商量着赵国需要哪些城池,蔺相如早就料到秦昭襄王并没有这般诚意,于是暗中派人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

过了几天,秦昭襄王再次接见了蔺相如,但这一次蔺相如却敞开了说:如果秦王有诚意的话,可以先把15座城池划分给赵国,之后便可将和氏璧送到秦国。这一下秦王顿时傻眼了,他犯不着将蔺相如杀了泄愤,于是两人便是就此不欢而散。

不过在课文之中,蔺相如机智勇敢的一面尽可能地被体现了出来,这并不是不合理的,毕竟蔺相如还真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但蔺相如没有料到的是,秦昭襄王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试探赵国的国力,因为想想也知道,秦昭襄王不会为了一块和氏璧就舍弃15座城池,而赵国如果需要这15座城池的话,就是证明了他们的国力,如今的确是乏善可陈。

秦国还真就抓住了这一机会,在公元前280年的时候,便是攻打了赵国的石城,城中将近2万的百姓尽是惨遭屠戮,这对于赵国来说,还真就是一场极大的浩劫。

有人还评价,如果当时将蔺相如放走,没准赵国就不会遭受这等劫难了,其实客观来说,这也是不一定的,因为在那个时候,赵国即便是得到了15座城池,也未必斗得过本就是庞然大物的秦国,正所谓“弱国无外交”,这在历史上根本就不是什么新鲜事。

有人还批评过蔺相如,如果不是他一个劲地在秦王面前抖机灵,也许赵国都不至于会遭受劫难,但这更是一种无稽之谈了,因为当时蔺相如也是奉命行事,就从安排上来说,蔺相如已经是将这件事处理得相当完美了。

当时的秦国,可是有着统一六国的想法,又怎么会因为一个和氏璧的事件,就会放弃统一六国的决策呢?思来想去,这不过都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历史上王朝的没落,纵观历史其实都没有什么太大的新鲜事,毕竟战争永远都有一个直白的道理:谁的拳头硬,谁才有可能笑到最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完璧归赵   和氏璧   秦国   秦王   弱国   新鲜事   城池   劫难   国力   课文   惨烈   代价   主动   老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