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破山河,内忧外患之下,经世思潮的兴起与发展

鸦片战争前夜的思想界和学术界,万马齐暗,少有生气。多数士人沉溺在八股制艺、汉学宋学中,于国计民生,渺不相涉。但一些有识之士看到社会险象环生,“山雨欲来风满楼”,常聚首宏议,慷慨悲歌。开始提倡经世致用思想。

嘉道时期,经世思潮的兴起已经引人注目。1826年,由贺长龄、魏源编纂的《皇朝经世文编》问世,集中反映了经世思潮的发展成果。

经世派倡导经世思想,其着力点有二:一是讥切时弊,二是倡言社会改革。

经世派怀着忧国忧民的心情,对社会的积弊沉疴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抨击。他们用笔描绘清王朝吏治败坏、军备废弛、社会经济凋零、道德沦丧的真实情景,反映出广大人民对清朝腐朽统治的强烈不满。

其中,龚自珍的抨击最具力度。他不仅无情地鞭挞清朝统治的黑暗腐朽,而且进一步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龚自珍认为,“左无才相,右无才史,阃无才将,庠序无才士,陇无才民,座无才工,衢无才商”,即人才的枯竭,是当时社会衰堕的主要征候;而造成人才枯竭、道德沦丧的原因,是君主的“乾纲独断”。

他说:“昔者霸天下之氏,称祖之庙,其力强,其志武,其聪明上,其财多,未尝不仇天下之士。去人之廉,以快号令;去人之耻,以嵩高其身;一人为刚,万夫为柔,以大便其有力。”这种批判触及了封建社会的实质性问题。

在讥切时弊的同时,经世派还探讨了如何使国家振衰起弊的问题。

他们根据儒学的“变易”观,提出了“变法”主张。龚自珍大声疾呼:“一祖之法无不敝,干夫之议无不靡,与其赠来者以劲改革,孰若自改革?”魏源也强调:“变古愈尽,便民愈甚。”

他们试图在不根本变革封建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实行局部性的社会改革来兴利除弊,使清王朝摆脱危机。具体地说,提倡“实政”“实学”,企求匡世济民的实效。所谓“实政”“实学”,是指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一切政务和学问,诸如漕运、盐政、农事、河工、兵制、刑律、吏治、科举及边疆地理等。

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着西方的侵略,民族危机日亟;同时,欧风美雨东渐,又为时人提供了开眼看世界的机会。于是,经世派中一部分人开始向西方寻求救国之道,从而为传统的经世思想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在这方面,林则徐、魏源、姚莹、徐继畲最具建树。

林则徐作为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者,不仅主张坚决抵抗外国侵略,而且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在广东主持禁烟的过程中,较早地摆脱了封建士大夫盲目虚骄的心理,为了解“夷情”,“日日使人刺探夷事,翻译夷书,又购其新闻纸”。

林则徐主持翻译了《澳门新闻纸》《华事夷言》,又把有关外国史地的资料译成《四洲志》。他还注意学习西方船炮技术,不仅购置西方船炮以为我用,而且组织人力摘译有关船炮操作的资料,以便仿造西式战船。

林则徐以钦差大臣之尊,力倡探求域外新知,开风气之先。他被清政府遣戍新疆伊犁后,亲自踏勘天山南北,积极组织当地群众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并以兵农合一、屯垦成边的办法,谋求增强西北边疆的防御力量。

魏源于1842年撰写成著名的《海国图志》50卷(后扩为100卷)。这部著作较为系统地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地理、历史、政情,总结了鸦片战争的经验教训,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魏源批评守旧者虚骄尚气,“徒知侈张中华,未睹寰瀛之大”。他认为,要强国御侮,首先要“洞悉夷情”,了解世界。应当放下天朝大国的架子,面对现实,承认西方有值得中国学习的“长技”。他说:“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建议,在中国设立兵工厂和造船厂,聘请“洋匠”来华施教;同时,译西书,改革科举考试制度,培养新式人才。他期待这样就可使西方“长技”尽为中国所得。魏源肯定人民群众在反侵略斗争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热情赞扬了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他对在战争中暴露出的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深为不满,要求改革内政,“去伪,去饰,去畏难,去养痈,去营窟”,做到“以实事程实功,以实功程实事”。魏源最早提出和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爱国主张,对其时和后来的思想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海国图志》流传到日本,也助益了日本的维新事业。

姚莹(1785—1853),字石甫,安徽桐城人。鸦片战争期间任台湾道,为抵御英军侵略做出了贡献。战后,他积极探求域外新知,“筹制夷之策”。

1845年写成《康輶纪行》一书,介绍中国西南边疆及外国一些地区的史地风情,告诫国人警惕英国侵略野心,主张加强沿海与边疆防务,学习西方的数学、天文学等“长技”。

姚莹自谓,“喋血饮恨”著《康輶纪行》,目的在于“欲吾中国童叟,皆习见习闻,知彼虚实,然后徐筹制夷之策”,“冀雪中国之耻,重边海之防,免胥沦于鬼域”。这与魏源著《海国图志》的爱国动机是一样的。

徐继畲(1795—1873),字健男,山西五台人。1848年于福建巡抚任上成《瀛环志略》10卷。全书以图为纲,依次介绍世界各国的疆域形胜、风土人情及历史变迁。卷帙虽远逊于《海国图志》,但选材更为翔实精当。

《瀛环志略》是继《海国图志》之后出现的又一部介绍世界史地的重要著作。王韬说:“近来谈海外掌故者,当以徐松龛中丞之《瀛环志略》,魏默深司马之《海国图志》为嚆矢…此诚当今有用之书,而吾人所宜盱衡而瞩远者也。”

到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推动倡导经世思潮的代表人物,除了贺、魏外,还有陶澍、林则徐、龚自珍、姚莹、包世臣、何秋涛、张穆、徐继畲等人,他们以天下为己任,不满于汉宋学的空疏无益,主张关心民瘼,形成了地主阶级中的经世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思潮   鸦片战争   实学   时弊   思想界   吏治   内忧外患   边疆   山河   清朝   中国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