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什么三次被开除公职?

#历史开讲#郑译(540-591),在北周、隋朝分别担任柱国、丞相府长史和隆州、岐州刺史等重要职务,是北周和隋朝两代皇帝身边的红人。此人不仅精于当官,而且是音乐专家,写了《乐府声调》一书,还是法学权威,参与了隋朝法律的修订。这样能力出众的人才,却被三位皇帝三次开除公职(史书称削职为民)。

  第一次,与太子过分亲昵被开除公职。北周武帝宇文邕对太子宇文赟要求十分严格,期望他成为国家的栋梁,在他百年后能够担当重任。他调郑译作太子宫尹,负责扶持太子,每月向他汇报太子的言行。宇文赟表现比较差,有时偷着喝酒,也因为其它事情表现不好,受到父亲的棒打和鞭打。周武帝对郑译也产生了看法,觉得他在教育太子方面不够尽职。有大臣提议另立太子,太子十分慌乱。周武帝为了考验太子的能力,要求他带兵去征讨吐谷浑。太子对郑译说,这次我可能像秦始皇的太子扶苏一样被废掉吧。郑译说,你别怕,只要你勤奋仁孝,尽一个为子之道,别的事你就不要顾虑了。在郑译等人的协助下,太子率军征讨吐谷浑取得了重大胜利。郑译的功劳最大,受到了重奖。但郑译对太子的管束仍然不够有力,过分亲昵,如同以往。周武帝容颜大怒,因此将郑译开除公职。

  第二次,因假公济私被周宣帝开除公职。第一次被开除公职后,郑译因为大臣刘昉的说情,又回到太子身边担任要职。他还是老样子,对太子过分亲近,管束不力。有一次,他对太子说,“殿下,你何时才能当皇帝啊?”太子听后十分高兴。不久,周武帝去世,太子如期登基,史称周宣帝。郑译作为功臣,受到了重任,愈来愈专权、霸道。有一次,宣帝到东京洛阳去了,郑译把为国家盖房的建筑材料拉去给自己盖房子。宣帝十分生气,立即宣布将他开除公职。

  第三次,因信念走偏被开除公职。郑译第二次被开除公职后,又是好朋友刘昉多次向宣帝说情,才把他召回朝廷上班。他与隋国公杨坚是同学,两人关系相当好,经常把朝廷的机密透露给杨坚。杨坚虽然是宣帝的老丈人,但不为周宣帝信任。一次杨坚对郑译说,“我早想出京去辅佐藩王,我冒昧把这事托付给你,请稍稍为我留点心吧。”郑译满口答应了。宣帝生病后,他与刘昉商议,带杨坚回京受托。继而郑译宣诏:“文武百官都受隋公节度。”杨坚还带兵把一些大臣抓了起来。还假传圣旨,任命郑译为内史上大夫。次日,皇帝任命杨坚为丞相,郑译为柱国、相府长史。郑译与杨坚频繁往来,商议大事,无话不谈。后来,杨坚夺取了外孙的权力,建立了隋朝,他对郑译更加亲近、礼遇,不久就升他为上柱国,恕他十次死罪。

因为郑译浅薄,贪婪,不管政务,杨坚惭惭疏远了他。郑译感到很伤心,一次回到府第,悄悄叫来道士做法事(章醮),以祈求福份。奴婢举报郑译搞歪门邪道,用今天的说法,就是大搞封建迷信。司法部门告他不守孝道,没有与其母亲在一个房子居住。杨坚知道后,十分气愤,将他第三次开除公职。还专门下诏,说,“作为人,郑译不是一个有道德的臣子,如果把郑译杀了,他也是一个不孝之鬼,如何面对先人的灵魂啊。没有地方放他,给他送一本《孝经》去看吧”。还明确要求,他必须与母亲一块居住,对母亲奉行孝道。这次开除公职只有3个多月的时间。因为郑译有功于杨坚,杨坚又把他任命到地方做官。有一次,郑译生病,回京治疗,杨坚请郑译一起喝酒,对郑译说:“贬你已经很久了,我心里很挂念、怜悯你。”于是恢复他沛国公的爵位和上柱国的官职。

  开皇十一年(591年),郑译因病去世,时年五十二岁。杨坚派人去吊唁他,谥号为“达”。他的一个儿子继承了他的爵位。杨坚对他的评价很高,“郑译与朕同生共死,间关危难,兴言念此,何日忘之!”

  他为什么被三个皇帝三次开除公职呢?无怪乎三个原因:一是履职不尽责。他作为太子尹,对于太子的成长有着监督引导的重要职责,但结果是太子仍然恣意而行,说明他并没有很好的履行职责。这证明,周武帝对他的处理是有理有据的。二是贪赃枉法。作为一个大臣,不为民谋利,还损公肥私,中饱私囊,利用国家盖官府的材料盖私房,这也是法律所不允许的。从而证明,第二次开除他的公职也是正确的。三是信仰出现偏差。作为一个官员,他的信仰应该是孔孟之道,不能和平民百姓一样讲迷信,更不能在行使孝道上打折扣。由此看来,郑译第三次被开除公职,理由也很充足。

  郑译三次被开除公职,教训十分深刻,对于今天的公职人员,有很大的借鉴意义,那就是,时时刻刻,对自己严格要求,认真履职,不居功自傲,不徇私枉法,不违背信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公职   吐谷浑   北周   隋朝   爵位   孝道   大臣   太子   宇文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