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答,是的,王侯将相看来确实是有“种”的。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了我一跳,二十四史一翻开来看,自黄帝轩辕氏开始,尧舜禹汤,五帝竟然全是轩辕氏血肉相传的子孙,甚至部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那些国君们也是曲曲折折的能在史书上追溯到黄帝的血脉,其余即便不是血脉也是父系或母系是五帝的心腹臣属。一直到了秦朝灭亡,从刘邦开始这才算有了斩白蛇起家的另类帝王传说。

上面所说的轩辕氏血肉相传不是简单的一句炎黄子孙那样的虚无缥缈,而是有些具体的父子相传的族谱形式的追溯。中国古代历史上对帝王的身世进行杜撰的惯例是有的,我也知道这里面也许有很多是牵强附会甚至是凭空编造,但是其中真假姑且不论,只是如此的史书格调让人不得不有一点感慨。

为何五帝之后乃至夏商周春秋战国,跨度上千年的时间里,在面向全体大众公开编著的正史里必须都要有这种给一位帝王追溯成黄帝后裔的习惯格调呢?

能这么写,首先就确定这种风格是为当时的人们所最能接受的一种成见,尽管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史记》是汉代编写的,但是太史公也在文中说过,尧舜禹汤那些历史多半是在《诗经》、《春秋》等的基础上编写的,而《诗经》等这些作品成书以前确实又是受到真实历史所影响的。

所以在如此长的历史时空里,必须要给不同朝代每个帝王都要追溯到黄帝轩辕氏,显然是出于一种对于那段历史时期里,能够跨越时空并具有极大普世性的价值观要求的。

总结一句话的话,那就是那时的人们要求统治者必须是黄帝轩辕氏血脉相传的后裔,也就是说,那时的人们要求王侯将相必须要有黄帝的种!

到了秦朝末年,陈胜吴广振臂一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竿而起推翻了秦朝。但同样就是在陈胜吴广喊出那句名言以后,东阳少年杀了县令,打算立陈婴为王,陈婴的母亲却劝自己儿子说,“你的祖上没有什么显赫的人物,你做不了大王”,最后陈婴就只能带着自己队伍去投奔项梁。

想一想,处于同一历史时空的陈胜吴广和陈婴,一个认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个却还是坚定的因为自己祖上没有大官而带着队伍去投奔项梁,坚信帝王将相必须得有种。

这是多么具有冲击性的画面,陈胜吴广不过是发于行伍近乎于奴隶的最底层最卑微的人物,他的那种“宁有种乎”的觉醒究竟来自哪里?身为秦朝东阳令吏的陈婴对比之下却真的卑微的像个奴隶。

汉高祖出身亭长,如此看来,大约还是无奈实在追溯不到皇帝轩辕才只能“斩白蛇”。

自陈胜吴广始,此后两千多年,纵使有无数次农民起义,大多数却仍然要找个理由“假托天命”,什么天公将军、孝景帝之玄孙、独眼石人,如陈胜吴广这般认定了自己就是穷苦百姓,就是要不甘平庸,就是要拼命发出自己声音的却少之又少,而最后真的成功的更是少之又少,即便是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也还是会给自己的出身逐渐的加上一些“神龙”的色彩。

若是严格的说,如“宁有种乎”那般清澈执着的成功可能就只有一次,仅有的这么一次,他们光荣的自称是“泥腿子”出身,即便走向了权力舞台最中央也还是这么坚定的认为着。

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他们那群清澈执着的人应该很孤独吧,实在知音难觅,可尽管只有短短的几十年,许多人却仍又故态萌发着想着把自己培养成所谓的“贵族”。那群清澈执着的人,曾经用尽了自己的全部力量,带领懵懵懂懂的大众都站上了权利的舞台,但是今天许多人却又妄想着“跳大神”把王侯将相的“魂”招回来附在自己身上,然后把那些懵懂的大众通通都再赶下舞台。

所以,我们,我们还能懵懂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陈胜吴广   东阳   秦朝   大众   黄帝   血脉   帝王   出身   清澈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