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焕解读国号完结篇-后金为何要改国号为“大清”,什么含义?

刘焕解读国号系列,目前有了7篇。

1、为什么中国秦汉之后的国号就是没有一个叫韩的,为什么没有韩?

2、为什么强大的楚国,作为国号在后世使用频率极低,不如秦燕魏齐?

3、齐国比鲁国更强大,为何山东的简称不是齐?

4、赵国比魏国强大,为何作为国号,魏远比赵多?

5、江南哪里是吴地,哪里是越地?为何江南语叫吴语而不是越语?

6、起于东北,为什么完颜阿骨打和努尔哈赤不用“燕”作为国号?

7、明教还是明王?明朝的国号真的来自于波斯明教吗?


刘焕解读国号系列已经有了7篇,本来四篇就准备完结的,没想到超出了我的写作计划,越写越多,这种不在计划范围内的写作是比较喜悦的。

但是,这个系列终究是要完结了,既然如此,那就以最后一个王朝来完结吧。

清朝。

说到清朝,可以说是中国人最熟悉的王朝了,康熙乾隆,孝庄慈禧,中国人最如数家珍的历史都是清朝历史。

只是,清朝为何叫做“清朝”呢?

清朝这个国号究竟有什么含义呢?

一、为什么努尔哈赤建立的国家叫做“后金”?

说到清朝,必然要说到满族,关于满族的源流,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满族来自哪里?满族的族源来历略考,满族的确是女真人,这篇文章系统讲述了满族的历史。

简单来说,满族是由建州女真作为主体形成的,建州女真说着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的语言。下面是一张图,显示的是通古斯语族的分布

建州女真之所以叫做“女真”,和蒙古是完全不同的民族,那是因为历史上的肃慎人、靺鞨人、金代女真人,同样是说着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的语言, 翻开《女真译语》,我们见到了神秘的金代女真语的真面目,女真语中的金代女真语中,“马”叫“木力”,“牛”叫“亦哈”,“风”叫“额都”,“山”叫“阿力”,而满语中的“马”写作“母林”,“牛”写作“委罕”,“风”写作“厄都温”,“山”写作“阿里因”。说明金代女真语和满语极其相似,所以说,据《满洲实录》记载,叶赫部首领曾向努尔哈赤传话说:“乌拉、哈达、叶赫、辉发、满洲,总一国也,岂有五王之理?”所谓“总一国”就是说他们都是使用的一族语言。

不过,建州女真和金代的完颜女真并不是一脉相承的继承关系,只是先后不断发展的女真部族,金代女真人曾经入主中原,并且发明了女真文字。

女真大字和契丹文字、西夏文字一样,参考的是汉字的偏旁

而到了明代,建州女真还是过着十分原始的奴隶制生活,后来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开启了封建制进程,仿照蒙古文字创立了满文。

满文是参考蒙古文字创造的

虽然满族的文字和金代女真人并不相同,但他们都属于女真民族,一个民族先后使用过两种文字,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说到满族,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辫子发型。

事实上,金代女真人同样是辫子发型,《三朝北盟会编》卷三载:“(金人)妇人辫盘髻,男子辨发垂后,耳垂金银,留脑后发,以色丝系之,富者以珠金为饰”,辫发是通古斯语族民族都使用的发型。

金代女真人的发式--秃头,露出头顶,但是鬓角边留两条辫子,垂于耳旁(或耳后),如图 

满族发式,秃头,但是在后脑勺留一撮辫子,垂于后脑勺,如图

所以满族人后脑勺留一根辫子,这是他们最大的不同,所以金代女真人的发式与满族并不完全相同。

以上就是那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下面来讲述下努尔哈赤的故事。改自我的一篇旧文。

明朝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二月二十一日,努尔哈赤出生在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境内)建州左卫一个小部酋长的家里。他是建州女真人。

长白山

赫图阿拉城四面环山,有大小河流纵横交错,利于灌溉。而且土地肥沃,便于耕种。这么好的环境,自然要用来种粮食了。于是女真人也开始学会了种地,在这块不大的土地上种植着他们的梦想,也是他们赖以活命的唯一希望。于是黄土地也成为了女真人崇拜的神,因为这片土地可以种出庄稼,有了粮食,女真人才可以填饱肚子,才可以活命。红色、白色、蓝色与黄色正是明代女真人最喜欢的四种颜色,后来努尔哈赤便在这四种颜色基础上确立了八旗,这四种颜色便是女真人对于太阳、土地、蓝天与白云的崇敬,便是对于自然的深深敬畏。

明代女真人分布图

在努尔哈赤25岁那年,因为建州女真的王杲和明朝交恶,袭击明军,明朝将军李成梁率军攻打建州女真,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为了减少建州城的伤亡,进城谈判,却被建州女真的叛徒尼堪外兰所害,努尔哈赤祖父和父亲死于战火,他怒不可遏,于当年五月,以十三副铠甲起兵反明,以黑旗为帜,同时解开了女真统一战争的序幕。

努尔哈赤起兵,报仇固然是一部分,但统一建州女真也是重要的因素,努尔哈赤一方面安抚明朝,一方面逐渐统一了建州女真。

努尔哈赤影视形象

明朝为了安抚他,开放了互市,努尔哈赤交易貂皮、马匹等,建州女真有了大量的资本。建州女真的强大引发了其他女真各部的惊恐,同时他们恐惧被努尔哈赤统一,海西女真的叶赫部联合野人女真、科尔沁蒙古等组成九部联军浩浩荡荡杀向建州女真,来到了浑河边。

在古勒山的决战中,努尔哈赤临危不惧,利用集市上听说书提到的,各个击破,首先击败联军中的哈达、辉发等部落,打开薄弱环节后,大败九部联军,经过这场大战,海西女真四部落中的哈达、辉发彻底衰落,仅剩下叶赫部和乌拉部仍然强盛,与建州女真三足鼎立。

这次战役让努尔哈赤认识到了浑河的重要性,浑河,以前是辽河的支流,现在已不再是其支流,这条河流古代又被称为小辽水,因为水流湍急,里面石灰岩较多,呈现出浑浊颜色而叫浑河,也叫沈河,“沈”古代和“沉”是一个字,意思是颜色很沉重的一条河流。

今天的浑河,昔日污染严重的河流已经经过了十年治理

明代女真分布

在统一东北后,公元1616年,努哈赤于老家赫图阿拉城称汗建国,国号为金,史称后金。

虽然建州女真并不是金代完颜女真的直系后裔,但同为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民族,既然金代完颜女真曾经入主中原,建立了“金国”。

那么,努尔哈赤建国之后,肯定想效仿完颜女真入主中原的丰功伟绩,所以努尔哈赤的国号同样叫做“金”,历史上为了区分,就被称为“后金”了。

统一女真后的后金已经十分强大,但是和明朝相比,还十分弱小

建立后金的同时,努尔哈赤采取金代女真猛安谋克制度,建立了八旗制度。后金建立的消息震惊了明朝,明神宗怒不可遏。

在女真族还比较弱小的200年前,1467年,明宪宗朱见深曾经派兵绞杀建州女真,命令捣其巢穴,绝其种类。当时还十分弱小的建州女真首领被杀,全部落被斩首1700人,遭到灭顶之灾,史称成化犁庭,所以女真和明朝本来就有世仇,如今努尔哈赤起兵,算上新仇旧恨,颁布了“七大恨”,正式讨伐明朝。

就此,努尔哈赤开始了征讨明朝的过程。

听到努尔哈赤建国的消息,明朝怒不可遏,开始征讨大军要消灭努尔哈赤。

当时的明朝早已经腐朽,明神宗长期不亲自上朝,利用侥幸赢得了几场战争,还给自己封了所谓的“万历三大征”,可是此次征讨努尔哈赤,一下子现了原形,不仅分兵,而且整个军队效率极低。

面对朝廷的催促,经略辽东的兵部右侍郎杨镐不得不被迫出兵,分兵四路齐头并进:杜松率领最为精锐的西路军约4万人自沈阳出发,经抚顺关一路向东攻击;马林率领北路军2万人自开原出发,从浑河上游由北向南攻击;李如柏率领南路军2万5千人自清河堡方向向东北方向攻击;刘綎率领1万明军汇合1万余朝鲜军队组成东路军,经宽甸沿董家江向北攻击。

努尔哈赤看到了明朝的外强中干和腐朽,下定决定要通过一战痛击明朝。面对明朝的八万大军,努尔哈赤采取“任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作战思想,各个击破。

四路明军气势汹汹的向着赫图阿拉方向推进。率领西路军主力部队的杜松推进速度最快,在到达萨尔浒一线之后分兵两路,两万余人留守萨尔浒,自己则带着一万多人进攻吉林崖。

努尔哈赤一直在等待着明朝的分兵,终于等到了,他趁此机会集中了近4万优势兵力一举击溃了驻守在萨尔浒的明军,后金骑兵用极快的速度切割包围,随后在包围圈将明军全部歼灭,回过头又将杜松的这一万余人全部吃掉,明军西路军被歼。

接下来努尔哈赤直接集中6万部队,以骑兵冲阵的方法冲开了北路明军的火枪战车防御,这是整场战役的硬骨头,最为艰难的一场战役。从朱棣开始,明军擅长的就是火器,这次冒着明军的火器冲锋,八旗兵一个个倒下,身边人都劝说努尔哈赤撤兵,别的人似乎也会动摇,此刻的努尔哈赤也陷入了沉思。

努尔哈赤咬了咬牙,坚持冲锋,八旗骑兵一批一批地冲锋向前,努尔哈赤也身先士卒,女真士气极大地被鼓舞。又坚持了两个时辰,终于八旗突进到了明军阵营旁,八旗骑兵突破防线,把明军全部砍瓜切菜般砍杀,击溃了北路明军歼敌大部,北路明军被奸。

西路、北路两路明军已然溃败,但是刘綎的东路军却尚未得到消息。

战斗还未结束,必须咬紧牙关。

努尔哈赤运用计谋对付东路军,他派人扮成明军假传消息,称西路军主力已经逼近赫图阿拉,让其迅速北进。

东路军的统领刘綎闻言果然信以为真,急于争功的他竟然命令部队轻装急进,一头钻进了后金军布下的埋伏圈,此时的努尔哈赤虽然经历了歼灭西路、北路两路明军的血战,却斗志昂扬,后金战士也是士气高涨,紧接着发动攻击,包围明军,并屠杀之,最终刘綎兵败身死,东路明军被奸。

十万明军,四路并进,数日之间三路全殁,只剩下孤零零的南路人马仓皇后撤,努尔哈赤下令猛追不舍,又歼灭一万多人,南路军疯一般逃跑了。

这场萨尔浒之战,明军伤亡45800人、文武官吏死者达310人,丢失马、骡、骆驼等兽28000匹,损失火器大小枪炮21000件,明朝不仅没能灭掉后金,反而后金经历这场血战被锻造得更加厉害,著名的“萨尔浒之战”就此落下了帷幕。

至此,努尔哈赤取得了萨尔浒之战的胜利,明军战死4.5万人,损失惨重。所谓的“万历三大征”的泡沫被戳破,明朝现了原形。

影视剧中的修罗场——萨尔浒之战

此后努尔哈赤不可阻挡,南征北战,却受阻于袁崇焕把守的宁远孤城,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皇太极即位成为大汗,当时的后金已经拥有了关外土地,但还远远不够。

这一切需要皇太极来开拓。

皇太极继承汗位之后,于天聪元年,公元1627年,命二大贝勒阿敏率军东征朝鲜。阿敏统率大军,过鸭绿江,占领平壤。三月,后金与朝鲜双方在江华岛杀白马、黑牛、焚香、盟誓,定下“兄弟之盟”。

解决了朝鲜问题之后,后金没有了后顾之忧,而皇太极发现,北方的索伦部落,西边的蒙古人,都不听从自己,毕竟自己只是一个大汗,他急需要对国家进行升级。

皇太极,一方面重用汉人文人,一方面重视火器的制造,两方面都需要汉人的帮助,金国历史上侵略北宋,随后和南宋大战,逼着宋高宗杀死了抗金英雄岳飞,这个故事在汉人中家喻户晓,此刻自己的国家名叫“金国”,让无数的汉人为之反感。

所以“靖康之耻”的制造者“金”,是被汉人深恶痛绝的,努尔哈赤建国号为“金”的时候,明朝之所以气愤,大明朝臣纷纷上本指出:努尔哈赤“自称后金,例我衰宋”,“妖称后金天佑,辱我皇上以徽钦”,意思是指代明神宗就是那宋徽宗,所以明神宗才会如此发怒。

所以,为了汉化历程,皇太极迫切需要给自己的国家改名。

另外,皇太极为了和黑龙江流域的女真部族划清界限,显示自己建州女真的尊贵,也需要给自己的民族重新取一个名字。

名不正则言不顺,皇太极开始了正统性的准备工作。

二、满族和清朝的诞生

公元1636年,也就是明朝崇祯九年,这是一个内忧外困的年份。

但也是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

这一年的农历四月十九日,皇太极颁布了一个著名的诏书:

“我国原有满洲、哈达、乌喇、叶赫、挥发等名。向者无知之人往往称为诸申。夫诸申之号,乃西北超墨尔根之裔,实与我国无涉。我国建号满洲,统绪绵远,相传奕世。”

皇太极命令停止使用“诸申”族名,改民族名为“满洲”;停止使用“金”国名,改国号为“大清”,年号也从“天聪”改为“崇德”,于是满洲族就从此日诞生了,清朝也从这一年正式开始。

这一段信息量太大了,我们稍微停下。

在中国历史上,国号是家天下的标志,且逐渐成为天命所在的象征,乃至国家政治文化的符号,国号是不能随便取的。

前面几篇文章也说过,国号要么是地名,要么是官职名,但是“大清”这个词语之前从来没有出现过,没有叫做“清”的地名,也没有叫做“清”的官职名。

“大清”就在1636年,凭空出现了。

同时,“满洲”这个族名也取代了女真,成为了建州女真为主体新民族的族名。

“满洲”是什么意思?

“大清”又是什么意思?

必须弄懂这个问题,才能弄懂清朝的缘由。

可是,如此重要的历史事件,对于“大清”国号究竟是什么含义,皇太极却并没有说明!连著名的史学家也不知道皇太极改的国号的含义。

满洲的说法很多,比如建州女真的李满住等,但目前学术界公认的含义来自于佛教,在佛教历史中,释迦牟尼的老师叫做曼殊室利,皇太极就取“曼殊”的谐音,命名“满洲”,“满洲”的发音与“文殊”接近,而文殊就是“文殊菩萨”的简称。皇太极之所以称自己为“文殊”的后代,就是希望借助文殊菩萨这块金字招牌,毕竟此时皇太极已经皈依藏传佛教,想以此拉拢蒙古人。

但是对于“大清”的含义,《满文老档》、《清太宗实录》等,都没有任何说明,可能本来意义只有皇太极一个人知晓,这个名字是皇太极本人所取,没有和任何汉人谋士商量,所以也没有任何谋士对这个国号的解释。

到了清朝,本朝人有几个解释,一是明朝属火,明国姓“朱”色赤,赤为火色,所以朱明就意味着火红,而能灭火的是清,所以大清和满洲都带有三点水,符合五行相克之说。而原来的国号“金”,按照五行相生相克,却是火克金,是会被火克制的,所以国号改得好。

这个解释只是解释了一半,那就是“大清”能够灭火,看起来只是解释结果,并没有说明原因,但是水字旁的字多了,为什么皇太极不改国号为“海朝”、“河朝”、“湖朝”、“江朝”却叫“清朝”呢?“海朝”、“河朝”、“湖朝”、“江朝”同样可以灭火,这个并没有解释。

所以,“大清”这个词语还是没有解释清楚。

后来到了乾隆皇帝时期,这位精通汉文和满文的皇帝亲自做了解释,乾隆皇帝在《钦定满洲源流考》中的御制韵诗里,有“天造皇清,发祥大东”之句,同时,补充说明东汉刘熙《释名·释言语》:“清,青也去浊远秽,色如青也”,也就是说,“大清”其实就是“大青”,东方是青色,大清又可以扫除污浊,所以叫做大清。由“天造皇清”一句引申,“天”与“清”之间也有着关联,汉语常见词有青天,满洲人又视“天”为至高的存在,明是日月,天却可以包容日月。

只是这么一解释,又不对了,我们知道,五行和五方的对应,东方是青色,属于木。北方是黑色,属于水。如果大清灭火,那么应该是北方。如果是东方的话,属性应该是木,就像历史上的“燕国”一样,木倒是可以生火的,完全不能克火。


更何况,如果这个国号是皇太极本人取的,以他的汉文水平,他肯定不知道《释名》,这个解释是精通汉文的乾隆解释,但并不正确。

甚至有史学家说,“清”其实就是“金”的谐音,只是用了一个谐音而已,没什么意义。

可是,“满洲”却不是“女真”的谐音啊,这个词语又是从何而来的呢?也说不通。

而且历史解析就像做题一样,要认真审题,皇太极一下子改了“大清”和“满洲”两个,说明这两个词语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否则为何会一揽子改呢。

还有一些史学家提出一些更匪夷所思的观点,一个说和努尔哈赤传说中的“大青马”有关,皇太极没必要用父亲的一个传说之物作为国号,不然努尔哈赤和狗、乌鸦都有关联,怎么不叫“大犬”、“大鸦”?

还有人说,皇太极要建立一个历史上没人用过、独一无二的国号,所以定国号为大清,是抓阄而来的,随便抓的,这近似于胡说八道了。

因此,有史学家提出了全新的观点,美国史学家欧立德从蒙古语的角度来说,“大清”这个国号其实是汉语的音译,满文是“daicing gurun”,“gurun”是国的意思,而“daicing”是蒙古语战士的意思,所以这个国号其实意思是战士国。

这倒是一个全新的解释,毕竟“大清”这个国号是汉字写法,就像康熙“传位十四子”一样,这都是汉字的写法,当时写的都是满文,不存在“传位十四子”的遗诏改为“传位于四子”。

这是一个全新的解释,但也有可能是最贴合历史的解释。

称帝之后,皇太极以极强的王霸之气,左冲右突,纵横驰骋,开疆拓土,为清朝入主中原扫清了最后障碍。

皇太极向南收服朝鲜之后,向北用兵,两征索伦,即外兴安岭的鄂温克族,征讨博穆博果尔。双方在黑龙江上游雅克萨遭遇,经过激战,清军获胜,但损失很大。博穆博果尔率余部向西逃窜。皇太极率满蒙八旗向西追击,终于追至贝加尔湖以东的齐洛台地区,将博穆博果尔擒获。1642年六月初三,皇太极正式宣告:“自东北海滨,迄西北海滨,其间使犬、使鹿之邦,及产黑狐、黑貂之地,不事耕种、渔猎为生之俗,厄鲁特部落,以至斡难河源,远迩诸国,在在臣服”。

就是说清朝实际控制疆域东起鄂霍茨克海,西到青海,南临长城,北跨外兴安岭,西北至贝加尔湖,东北到库页岛,面积大约500万平方公里,和明朝当时实际控制的面积大约相仿,这个意义很重大,后来清军入关就没有时间再往北用兵了,顺治、康熙的雅克萨之战都是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基础上,我们今天东北的版图基本上是皇太极、努尔哈赤时期奠定的。

此后,皇太极又征服了蒙古,击败了林丹汗,吞并了察哈尔部,而科尔沁部,早就随着孝庄嫁给了皇太极而归顺了。

皇太极同时用兵明朝,用“反间计”除掉袁崇焕,之后取得了松山大战的胜利,招降了洪承畴,明朝十三万五军队全军覆没。松锦大战标志着明朝在辽东防御体系的完全崩溃,清朝在辽西统治的确立,并且为不久清军入关统一中原,奠下了基础。

皇太极改国号后,确实突飞猛进,清朝相比后金,版图扩大了三倍。

此时,大清的面前只有一座山海关,跨越山海关,就是茫茫中原。谁也没想到,这个清朝能够鲸吞中原,并且在100年之后成为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

好了,这个系列彻底完结了,感谢大家的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国号   努尔哈赤   女真   满洲   满族   明朝   太极   中原   清朝   真人   含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