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帝对权力结构的改造,或许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好好看看、想想

权力这玩意向来让人痴迷,因为权力掌握着各种生存资源的优先分配,无论是在心理、情感、利益、地位上,都是效果极佳的刺激品和保健品。

但是呢,凡事皆有制约,权力背后有两样东西是所有手握权力的人必须要慎重对待的,一个是权力对应的责任,一个是权力背后的风险。这两样东西,一般都是随着一个人手里的权力大小而成正比的。

在封建王朝之中,皇帝名义上大权独揽,一家独大。但是天下实在太大,要管的人和事实在太多,皇帝一个人就算是一台能不眠不休且高速运转的机器,也不一定能够管理得过来。所以,势必要分出一部分权力给其他人。

那么,分多少权力出去?分给谁?什么时候分出去?这些就成为了权力结构之中至关重要但无定论的变量了。而且,随着一些形势的风云突变,权力游戏之中的博弈有时候会变得身不由己。

大汉王朝建立以后,一直是尽力在维持着“皇权”和“相权”共治的平衡,皇权为主,相权为辅,皇权负责战略,相权负责战术,皇权主攻决策,相权主攻执行……这种权力结构并不复杂,很多家庭的夫妻之间其实就是这种责权分配模式。

但是没有一种游戏规则是所有人都一直愿意遵守的,换句话说,没有一种规则是能够让所有人都满意的。谁都有想“得寸进尺”的欲望,皇帝想集权,百官想更多地分权甚至对皇权取而代之,两者之间的博弈天然存在,也经常不约而至地爆发,是不是也挺像两夫妻在家庭经营之中的潜在博弈逻辑?

这里插播一段:大家明白为什么我们找对象一定要尽量找与自己对等的人吗?这和皇权、相权的平衡模型是一个道理。大家实力对等,才会不约而同地自觉遵守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大家性情兴趣相互匹配,就能够通过一些共识去化解很多矛盾;大家素质感情到位,才能真正做到“夫妻之间,床头吵架床尾和”……

众所周知,汉朝第一个实现皇权集中的皇帝是汉武帝,也就是说,皇权、相权两权并行的平衡模式是在汉武帝手里第一次被打破。所以,很多人说汉武帝是汉朝皇帝之中第一个不厚道、不讲武德的皇帝,这其实不客观,汉武帝想的事情,不代表之前的皇帝不想,只是他们受条件和能力的限制,没法实现,而汉武帝实现了而已。

集权需要能力做支撑!这句话大家一定要牢记在心。比如你想在家里什么都说了算,那你必须要是一个全方位的超级大人才,能赚钱养家、能独挑子女的教育重任、能单枪匹马搞定家庭内外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能凭一己之力将家庭温柔保护在自己的身躯之后……从这一点来看,汉武帝被称为雄才伟略的一代雄主,绝对是没有毛病的。

凡事皆有例外,又到说“但是”的时候了。汉武帝这么牛,但他能保证他的子孙个个跟他一样牛吗?汉武帝能坐稳皇位50多年,他的子孙能活这么长都一定;汉武帝一心一意想要打造一个伟大的帝国体系,万一他的子孙却只想老婆孩子热炕头呢?汉武帝对军事、经济、文化等都见解独到,但他的子孙是平庸之才呢?……太多太多的制约因素导致汉武帝的“独裁统治模式”迟早是要分崩离析的。

果不其然,霍光这个千古第一权臣就是汉武帝去世前亲自打造的;儒家子弟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东风纷纷崛起,占据有利地形潜伏起来了;汉元帝以后的西汉各帝敞开城门,任由各方势力轮番对皇权发起进攻;外戚势力近水楼台先得月,率先突破了皇权的最后一层保护层——天命所归……

鉴于此,光武帝在联合豪族建立东汉之后,陷入了深深思考之中!他深知那些曾经对自己鼎力相助的人背后隐藏多么可怕的破坏力和威胁力,能成就你的往往也能毁掉了你,这个朴素的道理,刘秀了然于胸。

所以,刘秀在建国之后,分批把那些功臣宿将提前打发回家养老了。这一点,在历史上比比皆是,诛杀、劝退、善待、闲置等,不都是皇帝对待功臣的一种方式吗?刘秀的这种方式很友好,有点类似我们今天的公司内部劝退,反正各种福利、补偿、分红要到位就行。

在安排好这些元老,也就是人的问题后,刘秀又总结了历史经验教训,对于大汉的权力结构进行了改造,他要把东汉的权力结构改造得容错率更高一些,这样他的子孙要承受的风险才会更小一些。

刘秀对权力结构的改造,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外三公鼎立进一步分权;二是对内不再培养亲信的中朝官,不再设“领尚书事”这个岗。

刘秀这种改造思想其实和贾谊的“众建诸侯少七力”、以及主父偃的“推恩令”,在逻辑上是基本相似的——削弱潜在对手其实就是在强大自己。分配总量可以不变,但是受众必须增加,而且尽量分散。

刘秀首先对三公中的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这三个官职的职责进行了改造。以前的三公是有级别和权重差异的,现在没有了,大家平起平坐不香吗?具体如下:

大司马的名字被改回到了原不长设的太尉,职能上“掌四方兵事功课,岁尽,即奏其殿最而行赏罚”。太尉主要分管军事方面的各项日常事务和军事官吏的考察与监督;此外太尉还分管监督九卿中的太常卿(掌礼仪祭祀)、光禄卿(内廷兵事)和卫尉卿(宫卫兵事)(这属于名义上的,那仨直接对口服务皇室,基本上都是皇帝自己管)。

司徒,职能上“掌人民事,凡四方民事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司徒主要分管关于民事方面各项事务,比如各地每年的户口增减,盗贼民生情况以及各地郡国官吏的考察、监督;此外分管监督太仆卿(主管皇帝车马和兵器制作)、廷尉卿(主管司法)和大鸿胪卿(诸侯及藩国事务)。

司空,主要“掌水土事,凡四方水土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司空主要分管关于修堤、筑城等水土工程方面各项事务以及相关官吏的考察、监督,王景治河时的上级领导部门;之外分管监督宗正卿(皇族事务)、大司农卿(天下财政)、少府卿(皇宫后勤)。

这么一调整有什么好处呢?

第一削弱了大司马的威力。大司马改成太尉后不再有军事指挥权和调动权,只有军事监察权,与此同时跟内朝官再无瓜葛。一句话,原来大司马所有参与决策或者直接决策的权力全部被撸掉了。

第二进一步削弱了丞相的职能。丞相过去虽然啥指示都得听内朝指示,但仍然对外名义上总领百官,负责民事、税收、基建等一系列综合事务的实施和监察权力。现在土地人口和财务基建一分为二被司空拿走了财权。

第三削弱了御史大夫的百官监察权。过去御史大夫是监察弹劾百官的,但现在监察弹劾权被分散到三公每个人的手上去各自监管了。纪检权力被拆分了。

把三公的地位拉平,把其权力打散,你们要玩也只能玩“三国杀”,但不能一家独大。这是刘秀的高明之处。

举个例子来说吧,假设太尉有军事行动,他就需要司徒在兵役人员和兵器制造方面配合他,需要司空在军饷、后勤、给养等方面配合他。没人配合你,你一声令下顶多也就一个响屁,啥也干不了。这看看后世的监军是怎么制衡军事主将的,就知道了。

太尉能打,但是没钱、没人、没粮、没装备;司徒掌管人口、土地、司法,但没武装、没财政;司空手里有钱,但是其他除了监督权啥也没有。只要你们不相互勾结,就不可能一家独大。

为了防止三公不受监管,刘秀不仅不再任命功臣宿将做“三公”,还不给“三公”封侯,免得你们三公地位、威望太高了,没有人敢去监管你们。

当然,像三公这样高级官员,人才推荐权还是没法完全剥夺他们的。但是,刘秀也设置了防火墙,你们要是想借推荐人才的途径,只要我发现是你推荐的人出了问题,那你也做好滚蛋的准备吧。

所以,东汉官僚系统中的最高长官“三公”经过刘秀同志一番匠心独运的改造后,基本上就跟孙子一样。估计丞相是开心的,虽然我级别降了点,但以前老是我一个人受皇帝的窝囊气,现在有太尉和御史大夫一起陪着自己夹着尾巴做人,心里舒服多了。

外朝说完了,那就说说内朝吧,内朝其实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皇帝的亲信机构,比如秘书、参谋、司机、保镖之类的,之前皇帝身边人基本上都在尚书机构。刘秀上台后,对尚书机构进行了扩充,变成了尚书台。

为啥要扩大规模呢?还是和前面的道理一样的,避免一家独大。你们接触的都是一些机密信息,每个人知道的、掌握的越少越好。都是给皇帝做服务工作的,大家不分彼此,各司其职就行,皇帝的选项越多,你们专权的机会就越少。

另外,刘秀不再设立“领尚书事”这个岗位了。全是给我服务的,我就是你们的头,所以你们不再需要头了。

这样一来,东汉的内朝基本上恢复到了汉武帝时期的模样,内朝的人只管各抒己见,至于拍板的事情全不劳你们操心了,我定了意见你们再传达给外朝去执行就完事了。

但是,比过去有变化的是,尚书台中的尚书们,有了建议权和评议权,就是我们觉得这事该咋干,流程应该怎么拟。这活儿是过去归霍光、桑弘羊这些“内朝官”的。

这个权力是挺大的,万一某个尚书在皇帝耳根子下吹吹风,恰巧皇帝听进去了呢?而且这帮尚书长期在领导身边工作,对于一些业务流程、操作规则以及领导心思都比较了解,所以也是很容易出问题的。

但是,这也不是问题,刘秀把尚书台人员的级别都定得比较低。级别低了,你说话的分量就有限,权限也有限,宏观、大局意识也有限。一个董事长身边的技术员和一个分公司总经理去建立某种联系,那得多费劲呀,尽管这个总经理知道这个技术员是董事长的身边人。

所以,尚书台在刘秀的改造之后,基本上只能在参谋、建议、文书方面和一些具体事务上的居中传递、反馈、汇报和协调。在大政方针方面,皇帝直接和三公等高级官员去商议了,然后由他决定总揽。

如此一来,内朝官员似乎没有什么奔头了,那还有优秀的人才愿意到内朝去吗?有呀!因为内朝尚书级别低,所以他们都想努力奋斗到外朝当大官,皇帝觉得你这个小伙确实不错,就会找机会给你转为外朝官。

另外,在内朝尚书的人选上,刘秀也会把关的,不会轻易地让那种惊才艳艳的大才来内朝,免得你因为太牛了从而对外朝进行降维打击,对内朝进行内部整合。

总而言之,尚书台机构被刘秀这么一改造,基本上已经等同今天领导身边的秘书处了。

再帮大家理清一下刘秀这次权力结构改造的要点:

第一、“该不该干”由我和三公等主管领导讨论,最后由我做决定;

第二、“怎么干”由内朝尚书部门写方案,“谁去干”我给意见,最终由尚书发文批准;

第三、“好好干”和“干的好不好”最后实施与监督环节由三公九卿等高级官员进行分级处理。

不该掺和的事情,谁也别掺和,也不一定掺和得进去。这么改造的效果是什么呢?

第一、内朝那些曾经扯虎皮做大旗、狐假虎威、吃中间差价的中间商没法重现了;

第二、承担“内朝”属性的尚书编制有所抬头,但局限为服务皇帝的执行代理三公部分职能的属吏,有发展的尚书会被转为外朝的高级别官员。

第三、外朝的三公职能被进一步平均和牵制;

总的来说,就是一个宗旨:级别待遇上,外高内低;人才流向上,由内之外。在外当官待遇好,在内当官机会多。但最后全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

刘秀这次权力结构改革简直不要太完美,啥都是自己一个人说了算,各个岗位的人还没法不好好干活,没法拉帮结派,没法走后门……

内朝无高位,外朝无重权。大家多想想这句话,选自己身边几个公司为范本,反复揣摩一下,看是否有不一样的体会?都特么是一群死干活的,完美不?

但完美也只是一个有限状态,有些东西在你手里完美,在别人手里就不一定完美。任何制度设计其实都是因人而异的,刘秀这次权力改造在他手里堪称完美,但到其他人手里也不是完全没有缺陷的。

还记得前面那句“集权是需要能力作为支撑的”吗?刘秀把权力集中在皇帝一个人身上,这就对皇帝这个角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你必须具备啥问题到了你那里都能解决的能力,也必须要有十分耐操的强健体魄和充沛精力,你必须要有比强大对手更长的待机时间……

啥事你都要亲力亲为,你不勤政能行吗?刘秀后来达到了惊人的“每旦视朝,日仄乃罢”的勤政地步,先于后世的诸葛亮、雍正帝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劳模。

别人当皇帝优哉游哉,你当皇帝永远有干不完的活,每天有加不完的班,这难道会没有问题吗?自然有问题,而且有大问题!因为你起头的速度太快了,标准太高了,后面的人稍不小心就跟不上节奏,你的权力传承通道就容易出现真空。

东汉后面那些七八岁甚至三两岁的皇帝,他们有可能像刘秀这样去干活吗?他们干不了活就势必要将权力交出去托管,以便督促其他人来干活。这就是无法解决的问题:权力的结构中永远不存在真空,当你的后来人接不住这么多的权力后,你拿回来的权力总会被另一种方式交到另一个群体手上。

东汉后来那些在朝堂之上打得热火朝天的外戚和宦官,不就是因为皇帝本人没有亲政能力才崛起的吗?当然,过程比这复杂得多,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有些朋友问,像刘秀这种设计漏洞要如何才能避免?其实是很难避免的。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但不管是天道还是人道,基本上都是某个人难以扭转的。你刘秀就算是一个学神,把所有问题的标准答案和解题方法都一一罗列出来了,但是你的继承人中出了一个学渣,拿着你的秘籍无能为力,你也只能是大白天点灯白费蜡。

既然如此,那刘秀这种完美的权力结构改造设计方案与思路对我们又有何意义和价值呢?意义和价值也自然是有的,它的意义和价值不可能体现在照搬照用上,而是体现在参考借鉴上。随便举几个例子吧!

比如我们夫妻之间有没有相互之间的专权矛盾?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塑造自己的家庭事务权力结构呢?是全听你的,还是全听他的?大家可能会说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就好。那行,什么事情你们可以尊重理解,什么事情你们根本无法尊重理解呢?这里面的讲究有很多,在此不可能一一阐述,只说一个重要的总体原则,要让守得住自己的底线,同时又要合理地让对方感受到与之能力相匹配的价值和存在感。

比如我们是一个公司的老板,是不是都想把自己的公司经营管理好?是让专业的人去专业的事就行了吗?是无限信任身边的小伙伴就足够了吗?是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就高枕无忧了吗?都不一定!要懂得抓短板、控风险,要学会软硬兼施、张弛有度……比如用一个人,一定要用他的长处,也要了解他的短板,然后把他放在正确的岗位上,干有限的具体事务,别从一个维度去使劲用他!

比如我们是一个员工,是不是想找到快速、高效的晋升通道?那么你对公司的运转逻辑、权力结构是不是要有所了解,这样你才能慢慢体会到领导到底是想重用你还是想边缘化你,是在锻炼你还是在刁难你,是在提拔你还是在防范你……你才知道那些事情要努力去做,哪些事情千万不能去碰……

千言万语,其实希望大家记住一句话:最高级的管理其实就是合理地赋能。你什么条件、什么能力、什么资源、什么格局、什么见识、什么资本等等,决定了你能被生活和工作赋予什么样的机会、成就、担当、位置……

恰如历史一样,你看或者不看,你懂或者不懂,它就在那里。但的的确确,每个人眼中和心中的历史都是不一样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司徒   权力   结构   太尉   皇权   汉武帝   东汉   尚书   皇帝   事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