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帝坚决汉化改革,禁穿胡服,改变姓氏,不惜处死叛逆太子

#头条创作挑战赛#

太和十九年(495年)六月,拓跋宏南征失败,回到洛阳后,先到太庙向祖先告罪,随后下诏减去散官的俸禄,以资助军队开支。并在太庙举行仪式,对南征的将士论功行赏。

随后,皇太子拓跋恂在太庙举行加冠礼。拓跋宏想要改变北方风俗,特意召见文武群臣,问他们:“你们是希望朕远追商、周呢,还是想让朕连汉、晋都不如?”

咸阳王拓跋禧说:“群臣都盼愿陛下能超越前王啊!”

拓跋宏:“那么,接下来是改变风俗习惯呢,还是因循守旧呢?”

拓跋禧不假思索地说:“但愿圣政日新月异!

拓跋宏问道:“新政是仅行之于现在呢,还是传之于子孙?

“当然是传之于百世。”

拓跋宏道:“朕要下令推行新政,你们一定不得有违。”

拓跋禧:“上令下从,谁敢违抗?”

拓跋宏严肃地说:“朕要禁止使用鲜卑语,全部改用汉语。三十岁以上的人可以放宽限制,三十岁以下的朝廷官员,必须更改,如有违者,免管查办。”

拓跋禧回答:“谨遵圣旨。”

孝文帝接着说:“朕曾经与李冲谈过这件事,李冲说:“四方之人,言语不同,故不知应该以谁的为是;做皇帝的人说的,就是标准。李冲此话,其罪当诛。”拓跋宏看着李冲说:“李冲,你有负于社稷,应让御史把你牵下去。”李冲摘下帽子,磕头谢罪。

拓跋宏看了大家一眼,不满地说:“朕回到洛阳,看见还有些女人穿着夹领小袖衣服在大街上行走。朕出征时曾下诏禁穿胡服,你们为何不遵行朕的 诏令呢?”

留守洛阳的官员纷纷跪下,磕头谢罪。

拓跋宏召见群臣,其实是一个通气会。几天之后,拓跋宏便下诏“断北语”。孝文帝规定,汉语为“正音”,鲜卑语为“北语”,下令“断北语,一从正音”,朝廷上有说北语者免官。在具体实行上,因为三十岁以上的人乡音难改,尚不强求,三十岁以下的官员,在朝廷必须用汉语讲话,否则免官。很快,北魏又依据《汉制》改革度量衡。年底,又废除了北魏长期以来以货易货的交换方式,下令铸造太和五铢钱,并诏令公私使用。

拓跋宏还亲赴鲁城祭祀孔子,封孔氏四人、颜氏二人为官,并从孔氏宗族子弟中选出一人,封为崇圣侯。金墉宫建成后,拓跋宏又在洛阳立国子监、太学、国子太学,挑选几位年高博学的人充当国老,请他们求遗书,正度量,制礼作乐,颂扬太平。

鲜卑人用的多是复姓,如拓跋、独孤、步六孤等,姓氏与汉人不同,标志着民族的差异,影响胡、汉贵族合作。因此,在迁都的第二年,孝文帝下令把鲜卑族的复姓改为音近的单音汉字。如拓跋氏改为元氏,独孤氏改为刘氏,步六孤氏改为陆氏,丘穆陵氏改为穆氏等。同时规定随迁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河南洛阳为原籍,死后也不得还葬代北。

定族姓。魏人自称是黄帝的儿子昌意的后裔,昌意的小儿子在镇守北国时,将当地的大鲜卑山作为名号。黄帝以土德王,北方的习俗称土为拓,称君王为跋,所以叫作拓跋氏。孝文帝拓跋宏说土属于黄色,是万物之始,因而他特意将“拓跋”姓改为“元”姓。

禁止鲜卑同姓通婚,提倡胡汉通婚。孝文帝本人率先纳范阳卢氏等汉族四大姓崔、卢、郑、王及陇西李冲之女为嫔妃,又令各位弟弟将鲜卑正室降为侧室,分别娶中原汉族士族之女为妻。

孝文帝元宏仿效南朝,推崇门阀制度。门阀制度是两晋以来的一种选官制度,最主要特征为按门第高下选拔与任用官吏。开明的士人对此持反对态度,纷纷以“贤才主义”为宗旨,站在士人的立场抵制门阀制度。尚书仆射李冲就是这些反对者中的一位,他反问孝文帝:“国家选用官吏,怎么能只重门第出身,而忽略真才实学呢?”

孝文帝道:“世家子弟,就算才学平庸,品行也一定好过庶民,朕因此而录用他们。”

李冲辩驳道:“傅说版筑,吕望钓叟,他们谁出身于名门望族?”

孝文帝有些不高兴,说道:“不寻常的人物,毕竟是少数,你怎么能拘泥 为成例?”

中尉李彪也插嘴说:“鲁只有三卿(上、中、下三卿),为何孔门却分四科(即德行、文语、政职、文学)?”

孝文帝说:“如果有出类拔萃的人,朕也会加以重用的,不拘一格。”毕竟是皇上要办的事,二李反对也无用,其他人也就不再说了。

孝文帝曾将太师冯熙的两个女儿纳入宫中,因小女儿是正室所生,所以册封为皇后,大女儿是侧室所出,故封为昭仪。皇后颇有德操,昭仪却独工妩媚。孝文帝刚开始时对皇后还十分眷顾,

后来觉得中宫的德操比不上爱妾的多情,冯昭仪的玉貌花容相较于皇后的德操,更让人心动。好德不如好色,孝文帝也得了这个病,感情开始向冯昭仪倾斜。迁都洛阳以后,姐妹俩一同住进洛阳宫殿。冯昭仪用尽媚术讨得孝文帝欢心,除了上朝之外,孝文帝基本上都待在冯昭仪宫中,二人同餐同宿,形影不离。

冯昭仪更献出百般殷勤,笼络孝文帝,直把孝文帝的爱情全部转移到她一个人身上,不但后宫的嫔妃无从望幸,就是中宫的皇后也是寂寂长门,很难见到皇上一面。

皇后虽然不是妒妇,但也自叹命薄,不免对孝文帝心生埋怨。冯昭仪自恃自己是姐姐,不肯遵循妾礼,再加上皇上对她的宠爱,更助长了她的气焰,把皇后妹妹视为眼中钉,经常给皇上吹枕头风,惹出孝文帝心中的怒气,竟然把皇后废去,打入冷宫。不久,经孝文帝同意,冯皇后去瑶光寺做了尼姑。

孝文帝迁都、禁穿胡服、统一语言、改变姓氏等举措,鲜卑贵族、文武大臣中虽然有一些人持不同意见,但没有遇到根本性的抵制与反抗,倒是太子元恂“以身作则”,率先出来反对自己的父亲。

元恂是孝文帝的长子,已故皇妃林氏所生。太和十七年(493年),十一岁的拓跋恂被册立为皇太子。他行过加冠礼后,孝文帝拓跋宏为他取字,叫作元道,并对他说:“朕之所以给你取字元道,是因为对你寄有厚望,你应该谨记在心,不要让朕失望。”孝文帝将姓氏由拓跋氏改为元氏时,又将太子的字改为宣道。

太师冯熙在平城病逝,孝文帝派太子元恂前往平城吊丧,临行时嘱咐说:“朕坐守京师,不便亲自前去,你去吊丧的时候,顺便去拜谒先帝的陵寝,再去你母亲的墓前看看。在途中往返,你就多读一些书打发时间。”

元恂虽然答应而去,但并没有按父亲说的去做。

元恂虽然只有十四岁,但有自己的想法,不想盲从父亲的国策。在鲜卑人的影响下,他是一位极端的鲜卑主义者,不喜欢穿汉服,上朝时穿汉服装样子,回到东宫后,立即换上胡服。元恂讨厌汉化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他身体肥胖,而洛阳的气候炎热,不如旧都平城清凉;

二是他和大多数小孩一样,不喜欢学习。鲜卑人不讲文化,牧羊放马,纵鹰围猎。其实,这些表现不过是年轻人青春期的逆反心理,放在常人身上也罢,但身为太子,一举一动,就是天大的事情了。


元恂奉命回到平城,办完公事之后,留在平城,不想返回洛阳。

孝文帝十分性急,父子分别不过两三个月,竟下了数道圣旨,催促太子赶快回来。元恂无法推诿,只好硬着头皮回洛阳复命。

孝文帝将太子训斥几句,命他回东宫学习。元恂阳奉阴违,当面满口应承,回东宫后,将父亲的话抛向九霄云外。中庶子高道悦屡次劝谏,元恂不但不领情,反而内心十分仇视跟前这位唠唠叨叨的大儒。

八月初,孝文帝巡幸嵩岳,令元恂留守金墉城。

元恂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立即与心腹密谋策划,牵来马匹,骑上马欲回平城,中庶子高道悦挡在马前劝阻,元恂一怒之下,亲手把高道悦杀死在宫殿之中。

中领军元俨得报,下令严守门禁,以防止事态扩大,直到夜间,才将事态平定下来。第二天天刚亮,尚书陆琇急忙骑马去向孝文帝汇报。

孝文帝大吃一惊,但没有声张其事,仍然到了汴口,然后返回。孝文帝回宫,立即召见元恂,数说他的罪过,并且亲自与咸阳王元禧轮番把元恂打了一百多棒,然后命人把他拽出去,囚禁在城西。一个多月之后,元恂才可以起床。

不久,孝文帝在清徽堂召见群臣百官,商议废去太子元恂之事。太子太傅穆亮、少保李冲摘去帽子,伏地磕头谢罪,请求宽宥太子。

孝文帝说:“你们谢罪,请求宽宥,是出于私情,而我在这里所要商议的却是国家大事。“大义灭亲',为古人所看重。如今,元恂想要违抗父命而私自逃叛,天底下还有比这更大的罪恶吗?如果不把他废掉,将会成为社稷一大忧患。

十二月初,北魏废太子元恂为庶人,安置于河阳无鼻城,派兵看守,虽供应他的衣服饮食,但仅仅免于饥寒。

元恂想重返平城,可以说是年轻人的一时冲动,但因孝文帝迁都而导致不满的人还大有人在,其中以恒州刺史穆泰、定州刺史陆睿为最。

原先,北魏冯太后想要废去孝文帝,穆泰苦苦劝谏才作罢,穆泰由是得到孝文帝的宠信。孝文帝南迁洛阳,其所亲近信任的大多是中州的儒士,所以皇族内部以及代京人往往对此深感不满。穆泰从尚书右仆射出任定州刺史,但是他不愿去上任,说自己有病,在气候暖湿的地方病情会加重,请求到恒州去。

孝文帝于是调恒州刺史陆睿为定州刺史,任命穆泰为恒州刺史。穆泰到达恒州之后,陆睿还没有离开恒州,于是就与陆睿一起密谋反叛作乱,并秘密勾结镇北大将军乐东陵王元思誉、安乐侯元隆、抚冥守将崐鲁郡侯元业、骁骑将军元超等人,共同推举朔州刺史阳平王元颐为主。

元思誉是元天赐的儿子,元业是元丕的弟弟,元隆和元超都是元丕的儿子。陆睿认为孝文帝是仁德之君,劝穆泰迟缓进行,穆泰暂时没有叛乱。元颐表面上同意穆泰等人谋划,以便稳住他们,而后秘密地把情况写成奏状上报朝廷。

孝文帝得到密报后,立即在凝闲堂召见在家养病的任城王元澄,对他说:“穆泰图谋不轨,煽动诱说宗室策动叛乱。迁都不久,北方人恋旧,南北事务纷扰,威胁到迁都洛阳的国策。这是国家大事,这件事只有你能解决。你虽然有病,但是还得勉强为我北行一次。如果穆泰的势力不太强的话,就直接把他抓起来。如果势力强盛,可联合并州、肆州的兵力,讨伐他们。”

元澄回答说:“穆泰等人愚蠢至极,由于恋旧,才有了这次行动,并非深谋远虑。我虽然无能胆怯,但对付他们还是绰绰有余,希望陛下不要忧虑。我虽然患病,但也不敢推辞。”

孝文帝笑着说:“任城王愿意北行,朕还有什么忧愁的呢?”

于是授元澄节旄、铜虎、竹使符以及身边的卫兵,使其代理恒州事务。元澄到达雁门时,雁门太守连夜前来报告,说穆泰带兵往西边投靠阳平王去了。元澄立即命令出发。

右丞孟斌说:“事情还难以预料,应奉圣旨召集并州、肆州的兵力,然后再慢慢进发。”

元澄说:“穆泰既然策谋叛乱,理应据守坚城,但他却去投靠阳平王,想必势力不怎么强。穆泰既然不与我们抗拒,发兵就不太合适。所以,只需迅速前去镇压,民心自然就能安定。”

元澄率部日夜兼行赶往阳平。他先派治书侍御史李焕进入平城。

穆泰见李焕单人匹马进城,非常意外。李焕毫无怯意,对穆泰及其同僚晓之以利害。大多数人听了李焕的劝告,表示不再跟随穆泰作乱。穆泰见众叛亲离,便铤而走险,带领部下数百人攻打李焕,但却不能取胜,因为有很多人帮助他。穆泰知道大势已去,只得从城西逃跑。李焕率众追上,活捉了穆泰。

元澄到达平城后,立即肃清余党,拘捕了陆睿等一百多人,并把穆泰等人的罪行一项项列举出来,上表奏告朝廷。

孝文帝接到元澄的奏报,高兴异常,在群臣面前将大夸元澄是栋梁之材。孝文帝随之北行,回到平城后,亲自提审穆泰、陆睿等人。这些人没有一个人说自己冤枉。他们都说任城王元澄公正、明察。穆泰及其亲信党徒全都伏法,陆睿也被赐死狱中,他的妻子得到宽宥,被流放到辽西,成为平民。

孝文帝返回洛阳,接到御史中尉李彪的密报,说外界传言,太子元恂与手下的人谋划叛逆。孝文帝大怒,派中书侍郎邢峦和咸阳王元禧带着用椒子浸制的酒去河阳,赐元恂死,用粗劣的棺材和平常衣服装殓了他,埋葬在河阳。

北魏立皇子元恪为太子。孝文帝在清徽堂欢宴,说到废太子元恂,李冲谢罪说:“我愧为太子的老师,没能教导好他,实在有罪。”

孝文帝说:“朕尚且不能教化他的劣恶,你做老师的何必谢罪呢?”


元恪的母亲高氏是将军高肇的妹妹。高氏小时候曾梦见自己被太阳追逐,慌忙之中,她藏匿到床底下,没想到太阳竟然变成了一条龙,紧紧地将她缠住,大叫一声醒来,原来是一场梦境。高氏十三岁进宫,因长得艳丽可人,被孝文帝召幸几次,竟然珠胎暗结,生下二皇子元恪,随后又生下一名皇子,取名元怀。

元恪立为太子后,元怀也被封为广平王。冯昭仪得宠后,孝文帝渐渐疏远了高氏。只是冯昭仪是一只不下蛋的鸡,尽管孝文帝常住在她的寝宫,就是不能为孝文帝生下一男半女。冯昭仪听说了高氏做的那个梦,顿起邪念,用毒药害死了高氏,将元恪收为养子。孝文帝不知情,见冯昭仪对元恪非常疼爱,还嘉奖一番,却不知这背后的巨大阴谋。

东阳王元丕,先前曾不同意迁都,孝文帝下诏令群臣改穿汉服,他却仍然穿着胡服进进出出。孝文帝因他违逆旨意,将他贬为新兴公。

随后,元丕的两个儿与穆泰密谋为乱,孝文帝在处置穆泰的党羽时,诛杀了他两个儿子,甚至将元丕也牵扯在内,贬为庶人。

当时北魏宗室,元丕的辈分最高,资望也最大,曾侍奉六朝君主,在朝七十年。孝文帝突然削夺他的官职,贬为庶人,朝野为之叹惜。

孝文帝远贤近色,好大喜功,先是册立冯昭仪为后,后来听说南朝屡次杀害大臣,又准备起兵,进攻南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定州   太子   阳平   鲜卑   洛阳   刺史   北魏   群臣   朝廷   姓氏   叛逆   皇后   汉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