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小的北魏却灭了强大的北齐,北魏因素对北齐政治的消极影响


一、释“众叛亲离”

黄永年先生对于北齐政治史的解读,虽然廓清了胡汉冲突说的迷雾,但是他对北齐的偏爱,也造成了理解北齐政治的困难。黄先生认为北齐的灭亡主要是因为武力上不如北周,北齐内部并没有孕育着衰落的因素。

这不仅和笔者的观察不一致,唐初的魏征也早就指出北齐灭亡属于“土崩瓦解”式,也就是说,北齐内部孕育着严重的危机,他又用“众叛亲离”解释了土崩瓦解的具体含义。北齐的灭亡过程中,众叛亲离的现象的确是触目惊心。

根据北齐后期的财政状况,“军人皆无挥袴”的情况绝非夸张。据《北齐书》卷四十三,北齐后主时代“政荒国蹙,储藏虚竭,赋役繁兴”。北齐的财政危机,从天统年间就已经开始,高湛大兴土木,搞得“财用不给”,只能削减“朝士之禄,断诸曹粮膳”,军人的“常赐”也在削减之列。在后主当政时代“权幸并进,赐予无限,加之旱蝗,国用转屈。”这一次军人自然也被株连穷得连裤子都没有了。

在这种经济状况下,北齐和后主自然不能指望军人还会为自己卖命于是乎,就出现了“众叛亲离”的局面,北齐的灭亡,也就不可避免。于此也就不能同意黄永年先生所认为的,对于北齐的灭亡,恩幸、后宫、内参完全没有责任的看法。

二、释“魏帝皇太后故事”

史学后宫势力开始介入北齐政治的标志,是高湛去世后,以胡太后为核心的势力诛杀赵郡王高敷的事件。此后,北齐的政治势力的影响力在皇帝之下依次为:后宫(内参—恩幸—勋贵。后宫(内参)势力的代表权势显赫,陆太姬甚至可以控制皇帝以行使最高权力,以至于祖埏建议她行“魏帝皇太后故事”

北齐后宫势力在后主时代的勃兴,是北魏后宫势力渐渐渗透的结果。

1.从灵太后到胡太后

北魏灵太后算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女强人,其侄女北齐胡太后,虽然权断不如其姑母但荒淫却极似乃姑之风范。北魏灵太后的事迹,在北齐初年可能还未被人们遗忘,在这种情况下胡家的姑娘还是被选为高湛的王妃,这似乎让人有点不可理解。

熬过了高洋的变态统治和之后的血雨腥风,高湛当上了皇帝胡氏当上了皇后。胡家子弟也得到了重用,胡后的长兄长仁“累迁右仆射及尚书令”。

胡后的堂兄弟胡长粲得到了更大的权力,高湛对其给予了极大的信任,高湛让位给儿子高纬后,胡长粲“出人禁中,专典敷奏”。高湛去世后,后主“富于春秋庶事皆归委长粲。”这二位应该说并没有干出特别有损于北齐政治的事情来。

胡家兄弟并没有风光多久,很快就淹没在政治斗争之中。权倾一时的胡长粲,在长仁和胡皇后的压力下,被外放,离开了权力中心,不久中风去世。紧接着,胡长仁被和士开打压,外放,不久被赐死据《北齐书冯子琮传》:“元文遥以子琮太后妹夫,恐其奖成太后干政,说赵郡王及士开出之,拜郑州刺史,即令之任。”

2.信都冯氏的重新崛起

学在北魏,以冯太后为核心的信都冯氏家族,控制北魏后宫,进而影响北魏政治,长达半个世纪。冯家的势力随着宣武帝的上台而消散,但并未消失。在北魏太和年间,除过两位冯家女子嫁给孝文皇帝之外还有一位姑娘嫁给了任城王元澄,还有一位嫁给了安丰王元延明。

这两位王妃,一位去世于东魏武定四年,一位去世于武定六年。我们知道在东魏,皇族的势力得到极大的尊重,所以这两位王妃依然过着优渥的生活。这就为冯子琮崛起的背景提供了旁证。

由此,可以推测,冯淑妃有可能也是家属犯罪后,被籍没人宫的罪犯家属,当时其年龄可能还小,在宫内学习了音乐、歌舞,更学得了后宫生存的权谋,因此为权倾一时的陆令萱所赏识,被推荐给了后主。

冯淑妃在后主死后,赐给了北周代王宇文达,她在宫廷中所学的媚术和权谋充分体现出来,因此“甚被代王宠爱,而代王达的王妃就遭殃了,为淑妃所谮几至于死”。于此可见,后宫权谋之可怕。

3.后宫、内参、陆令萱

北齐的后宫制度继承北魏,而北魏后宫制度的特征则是北魏政局不稳的原因之一。北齐后宫的管理机构,主要是长秋寺,下属:中黄门、掖庭、晋阳宫、中山宫、园池、中宫仆、奚官、染局丞、暴室北齐的后宫和南朝之不同,在于包括了掖庭(邺城的宫廷)、晋阳的宫廷和中山的宫廷。那么在邺城之外,为何在晋阳和中山还必须设立宫廷其原因可以参考晋阳宫的设立。

陆令萱的权力来自于后主,这个她是非常清楚的所以她在宫廷中选择宫女,着意加以训练,献给后主,以此来巩固后主对她的信任。当然,这些女子工于媚术,使得皇帝沉迷于酒色,“后主自立穆后以后,昏饮无度”。穆后失宠后,陆令萱又进献冯小怜,已见于前文此不赘述。

陆令萱精于权谋,但对于改良政治既无办法,也不愿意。

祖挺当权后“推崇高望官人称职,内外称美”取得了一些比较好的成效。但是当“欲黜诸阉竖及群小辈,推诚廷士,为致治之方”也就是要限制宫廷势力干预朝政,这就改不下去了,“陆媪、穆提婆议颇同异”,改革者祖挺很快被剥夺了相权,外放刺史。

三、释“帝乡故旧”

《北齐书》卷四十有一段话对于理解北齐后期的政治颇为有益,“世祖践祚,赵彦深本子如宾僚,元文遥、和士开并帝乡故旧,共相荐达,任遇弥重。”这句话是说,元文遥之所以进入决策层,是因为元文遥为和士开在北魏洛阳的旧相识。

又据《北齐书崔劼传》“初和士开擅朝,曲求物誉,诸公因此颇为子弟干禄世门之胄,多处京官”,和士开因为是北魏军功贵族后裔,经历过洛阳时期文化的熏染,所以在当权之后,对于北魏的贵族子弟给予了一定的照顾,所以在北齐政坛上出现了一批新面孔。

那么,这批“帝乡故旧”,对于北齐的政治有何影响呢?在《北齐书祖挺传》中,祖挺曾“疏侍中尚书令赵彦深、侍中左仆射元文遥、侍中和士开罪状,令逖奏之……‘士开、文遥、彦深等专弄威权控制朝廷,与吏部尚书尉瑾内外交通,共为表里,卖官鬻爵,政以贿成天下歌谣’”。具体到元文遥和赵彦深的传记里面,虽然没有说得如祖挺这么严重,但也是颇有微词。赵彦深主管人事,将自己不成器的儿子用为中书侍郎,为其人生的污点。

四、商胡、商人与北齐政治

上文讲到,北齐南安王高思好起兵叛乱的时候,讨伐的对象集中于两种人:刀锯刑余和商胡丑类。在中国古代,叛乱势力以商人为起兵的借口,虽然不能说绝无仅有,但也是凤毛麟角,因为专制集权下,商人对于国家机器的影响非常有限,且这个阶层经常是政权的受害者。

但是在某些王朝,比如说元朝,商人却受到保护,且拥有比较大的权利。日本学者川胜义雄,研究了萧梁王朝的衰亡,指出工商业势力的扩张对于整个南朝社会的消极影响,在以上历史现象的影响下,笔者也关注到北齐的商人努力介入政治生活的现象。

商人从政,毒化了北齐的政治文化。从前文看出,商人徘徊在权贵的门前,自愿当孝子和买卖官爵,都不是正常的现象。商人做官,为的是在商业上获得更大的利益,史称买了官职的商人“竟为贪纵,人不聊生”。

五、结论

上文论述了内宫、权臣和商人这三种北魏旧势力在北齐挣扎崛起,及其对北齐政权的侵烛。其中,尤其要注意陆令萱。从种种证据来看,陆令萱出身于北魏鲜卑一等贵族陆氏家族。到东魏时,家族地位降低,不得不嫁给了西魏降将骆超。

后因骆超谋反,陆令萱被配没宫廷当了奴婢。据李凭先生研究,北魏的宫廷政治极其残酷,而陆令萱介人其中却脱颖而出。这说明她完全掌握了宫廷政治的要领。

可能出于娄太后的赏识陆令萱给九王爷高湛的嫡长子当了保姆离开了宫廷。谁知五年之后高湛当了北齐皇帝,陆令萱以太子保姆的身份再次进人宫廷。熟悉宫廷政治的陆令萱知道控制皇帝的重要性。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北齐政治深受北魏因素的影响。北魏不能克服的困境,北齐也同样深深陷入。虽然北齐立国依靠的是北镇武力,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皇权又一次走到了北镇势力的对立面。失去了北镇武力的拥护,北齐政权的基础自然就被动摇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北齐   北魏   政治   后主   后宫   太后   弱小   宫廷   消极   势力   商人   皇帝   强大   因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