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的简要历史

布依族总人口约3576752人(2020年),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其中以贵州省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黔南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布依族居住的地区,在我国南方四川盆地和广西丘陵之间的高原,环境独特。境内地形北高南低,地势起伏,海拔落差大。河流密布,主要有南北盘江、红水河,北部有三岔河、六冲河,南部有曹渡河、都柳江等,这些给布依族地区带来了丰富的水利资源。

布依族地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特点为:热量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季,终年温暖湿润,年平均温度为16℃左右,年降雨量在1000~1400毫米之间;无霜期270~350天。

布依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据考证,布依族源于“百越”,秦汉以前称“濮越”或“濮夷”,布依族自称“濮越”或“濮夷”,用汉字记音写为“布夷”、“布依”、“布绛”等,在布依族语言里,“布”是“族”或“人”的意思。除自称之外,不同地区布依族之间还互相称为“布那”、“布都”、“布央”、“布笼哈”等。1953年,根据本民族意愿并经国务院批准,统一命名为“布依族”。

布依族与壮族具有同源关系。现代壮语、布依语与史书记载的骆越语相同或近似。这是壮族、布依族同骆越人具有渊源关系的有力证据。此外,古代越人的风俗习惯,如居住“干栏”、敲击铜鼓等等,现代壮族、布依族中仍有遗存。

贵州省安顺、贵阳及黔南等地曾出土了数十件新石器时代石器,其中一些石器形状与东南沿海及华南地区的同类器物形状相似,可能是古代越人遗留下的文化,同布依族先民有密切联系。

秦、汉时代,布依族地区产生了世袭王侯,并拥有武装力量。在布依族地区出土的两汉时代文物,主要是铜器和铁器,如黔西南州出土过汉代的青铜犁、锄、斧等;清镇出土过汉代的青铜剑和钺;以及其它地区出土的汉代铁制锄、锸、铲等,表明当时布依族地区农业生产已经到了铜铁并用阶段。

西汉时,“夜郎”国被汉朝统一,置牂牁(zāng kē)郡,布依族与中原地区接触逐渐增多。唐朝时期,中央政府在布依族地区设置州县,以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为刺史,世袭封地。五代时,增设“八蕃”土司。到了宋朝,统治者授给当地首领以刺史、司阶、司戈、将军等职衔,分别划归四川路、湖南路和广南西路节制。

元朝设罗甸宣慰司(安顺市属其地)、顺元路军民安抚司(贵阳地区)、都匀军民府(黔南州部分县属其地)、于矢部万户所(黔西南州及六盘水市盘县属其地)及泗城州军民府(黔南州部分县属其地)等。明朝继续推行土司制度,使其更加完备,一直到清雍正年间“改土归流”后,土地归朝廷所有。

太平天国运动中,布依族地区爆发了历时18年之久的农民大起义。包括1854年独山州布依族农民领袖杨元保;1855年安顺郎岱马阿双;1861年曾广依等。这些农民起义狠狠地打击和削弱了当时帝国主义和清朝统治者相勾结的反动统治势力。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路过黔南,沿途受到布依族和各民族的热烈欢迎,布依族人民为红军带路、送粮、送情报。红军向当地人民宣传党的民族统战政策,有不少布依族青年奋然参加红军。1937年,中共桂西党组织在黔南组织“抗日救国会”,团结一切抗日力量,打击不法豪绅恶霸。1944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入黔南,布依族人民在独山、荔波、三都等地展开了反抗斗争,沉重打击了侵略者。

1943年,贞丰县布依族、苗族等几千人,发动了“反苛政”起义,提出“官逼民反,不得不反”、“打富济贫”等口号,起义队伍迅速扩大。1945年,布依族青年鲁仁俊领导安顺布依族、苗族人民发动了“反三征”(征兵、征粮、征税)起义,镇压了伪乡、保长。1948年,在党的领导下,安龙县布依族青年组织了武装力量,广泛开展“反三征”斗争。同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成立,布依族青年王由植为滇黔桂边区纵队盘北游击第七支队队长。1949年6月,布依族青年王秉鋆(yún)受党组织委派,领导布依族人民,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贵州省。

王秉鋆(yún)

布依族人民以大米为主食,兼食玉米、小麦、红稗、荞麦等。尤喜糯食,如糍粑、圆糖粑、耳块粑、枕头粽和三角粽等。副食有各种蔬菜、豆类和肉类,肉类加工有熏腌腊肉和香肠。布依族家家户户皆能酿制糯米酒和烧酒,有的米酒用野生刺藜果搀和酿造,营养丰富,其酿造技术,有数百年历史,如今已发展成大宗商品,畅销全国。

布依族服饰多为青、蓝、白等色。男子包头巾、穿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衫及长裤,老人多着长衫。妇女服饰式样颇多,大襟短衣,领口、盘肩、衣袖和衣脚边沿,皆用织锦和蜡染各色几何图案镶制,下穿百褶长裙,用白底蓝色蜡染花布缝成,佩戴各种银质首饰。布依族妇女讲究头饰,婚前头盘发辫、戴绣花头巾,婚后须改用竹笋壳作“骨架”的专门饰样,名曰“更考”,意为成家人。布依族妇女喜爱银、玉手镯、发簪和戒指、项圈等饰品,其样式别具一格,颇富民族特色。

布依族的民歌,富有民族特色,有叙事歌、生产劳动歌、情歌、哭嫁歌等,句式和结构不尽相同。演唱方式有独唱、对唱、重唱、齐唱等。凡遇建房造屋、迎亲嫁女、老人亡故、迎来送往等场合,都要唱相应内容的歌。有时要昼夜不停地唱数天,这往往带有互相比赛的性质。

布依族常用的乐器有唢呐、葫芦琴、竹琴、巴勒、洞箫、铜鼓等。铜鼓是布依族最古老、最具有民族特点的乐器,它用青铜铸成,鼓身铸有各种花纹图案。

布依族的舞蹈主要有《织布舞》、《糠包舞》、《狮子舞》、《花裙舞》、《铜鼓舞》等,舞蹈动作优美动人。它们把布依族生产生活和风俗习惯融为一体,用艺术形式生动地表现出来,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布依族地区的政治和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布依族人民经过50多年的努力,经济和社会文化各项事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贫穷落后的面貌有了较大的改善。随着党和政府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发展政策的实施,布依族人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布依族   布依   黔西南   黔南   独山   安顺   壮族   贵州省   铜鼓   简要   地区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