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杂谈-影响中国战争史的部队之“赵边骑”

赵国在整个战国时期,可以说是令所向披靡的秦国十分头疼的一个国家。

在其他国家向秦国割地求和之际,唯有赵国选择拼尽全力与秦国一战。

而且在战国后期,普天之下也只有赵军能使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秦锐士胆寒,还多次击溃了秦军。

单论国家整体实力而言,六国之中赵国仅次于秦国。

著名的战国四大名将之中赵国独占其二,尤其是当赵国占领安阳之后,一跃成为了关东六国最强大的国家,亦是秦国东出灭国之路上最大的阻碍。

在那样一个列国之间互相征伐的年代,军事实力的强弱是一个国家能否立足于世界的关键因素。

赵国能够屹立于东方六国之巅、剑锋直指秦国的资本就是其特有的赵边骑。

赵边骑军队与战国其他三大特种兵秦锐士、齐技击、魏武卒不同,赵边骑并不是普通的步兵,而是一支善于骑射的军队,这是当时其他诸侯国所不能比的,亦是赵边骑最大的一个特点。

拥有赵边骑的赵国不仅能够将天下无敌的秦锐士阻挡于国门之外,还一度使赵国拥有东方六国的盟主地位,可见其实力之恐怖。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赵边骑应运而生

战国是一个战火纷飞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稍有不慎就会摩擦出火花进而爆发战争。

赵国自从三家分晋之后国力一直没有富强,而且他的地缘政治十分劣势。

西边存在着一个虎狼之秦、南边除了强楚以外还紧邻着韩魏两国,东面的齐国亦是虎视眈眈,在赵国的腹地还存在着一个国力较强的中山国,时刻都有被袭击的风险。

更重要的是在赵国的北边代地还有许多的游牧民族,例如匈奴等等更是赵国的心头之患。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年仅十五岁的赵武灵王敏锐地察觉到,赵国急需一场改革改变现状。

赵武灵王纵观全天下然后结合赵国实际之后,决定效法北边的胡人进行一场名叫“胡服骑射”的改革。

这是因为北方胡人大多都是窄袖短袄,这种装扮使得他们的生活以及作战打猎都要比其他人方便;

尤其是胡人作战时使用的骑兵搭配弓箭与各诸侯国的马车剑戟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机动性。

赵武灵王对手下说:“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来如飞鸟,去如绝弦,倘若有着这样的部队驰骋作战哪有不取胜的道理。”

赵武灵王随即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是为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首先在朝廷颁布法令要求全国上下无论是朝臣还是百姓,都必须身穿更加轻便的胡服。

其次赵武灵王明确了军事革新的核心所在,那就是扩充骑兵数量、打造更大的一支骑兵,并且使骑兵成为赵国的主要兵力,使骑射观念以及技术普及全国。

赵武灵王攻下北方胡人原阳之后,将此地改名为“骑邑”。

专门用来训练赵国的骑兵,还招募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人作为教练,对训练的赵国骑兵进行编组排练,还负责着赵国的边防,在作战的同时积累作战经验。

此外,赵武灵王改革了兵役制度,专门招募职业的骑兵。

在北方与胡人交界的地区专门征召已经学会骑射的兵员,专门组建骑兵新军,给予他们与其他步兵不一样的待遇,使其迅速成为了职业的骑兵。

另外赵武灵王也不将自己的眼光局限于国内,他还采用了招募北方游牧民族的手段。

在与北方游牧民族作战的时候,一旦将敌军击溃并不会选择乘胜追击,而是会招收已经溃败的游牧民族骑兵,将其一并纳入赵国的骑兵新军,大量的扩充自己的骑兵部队,使赵国短时间内就聚集起了一支战斗力较强的骑兵部队。

赵国经过多年的胡服骑射改革之后国内的民风得到了巨大的改变,在胡人御马师与骑射教官长久以来的训练之下,赵国的军队也从原先羸弱不堪的步兵全面换成了一支骑射能力超强的骑兵部队——赵边骑。

尤其是赵国身处北方大草原地区,大多疆域都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以及水土肥沃的沃土,为赵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良马与骑兵。战国的最强骑射特种兵也就此登上了历史舞台。

赵国借此称霸诸国,赵边骑天下胆寒

赵边骑成就之后的第二年,就展现出了自己的实力。

中山国虽然是一个小国,但是多年来也经常侵略赵国,因此赵武灵王将改革后的第一矛头就对向了中山国。

赵武灵王二十一年,找过大规模进攻中山国,不断的攻城掠地之下中山国最终只能割地求和。

但是赵武灵王决心灭掉中山国,公元前296年,在赵边骑的猛烈进攻之下中山国最终亡国,赵边骑也打响了他职业生涯中的第一战。

赵国凭借着赵边骑,迅速成为了战国中后期的北方军事强国,以至于魏国、齐国和楚国相继衰落之际赵国一跃成为了关东六国中的中流砥柱,成为了秦国东出道路上最难攻克的一个障碍。

公元前269年,秦国为扫除赵国这个障碍,对赵国发动了进攻。

秦军包围了赵国的军事重镇阏与,想要一举攻下这个军事重镇。

在赵国上下君臣担忧之际,赵奢毛遂自荐率军救援阏与。当时的秦军是赵军的几倍之多,在常人看来几乎就是一场不可能取胜的战斗。

但是赵奢出奇兵,两天内率领赵边骑奔袭数百里驰援阏与,秦军对于突然到来的赵边骑猝不及防,猛攻赵军不下之后被赵边骑反攻,阏与城中的守军也在此时出兵夹击秦军,这让秦军腹背受敌。

由于赵边骑来去自如,擅长野战的秦军最终不敌死伤过半而溃逃,打赢了这场常人看来不可能赢的战争。

这一场战争也成为了秦军在商鞅变法之后野战中遭遇的第一场失败,就是败于赵边骑之手,一时间赵边骑更为秦军所忌惮。

随后秦赵两国爆发的长平之战,两国相持日久国力都有所不支,但是赵国本就是一个多草原的国家,粮草率先亏空。

在赵孝文王的临阵换将之下,纸上谈兵的赵括彻底葬送了赵国四十万精锐部队,这一战令赵国的军事、国家实力一落千丈,彻底没有了与秦国抗争的资本,

但是已经丧失精锐的赵国在随后的邯郸保卫战中,又迅速集结了许多边骑对来犯的秦军进行了截击,在赵边骑精湛的骑射技艺之下,秦军多有伤亡,击退了秦军数十里。

再后来秦军大将王龁率领秦军主力再次进攻赵国,没想到已经是强弩之末的赵国在魏楚两国的帮助之下将秦军击退数百里,两万多秦军还全部投降赵国。

在赵边骑不断地出战之下,河东六百多里的疆域均被赵国收复,阻挡了秦国东出的步伐。

由此可见,尽管赵国已经是兵尽粮绝,但赵边骑的超高爆发力依旧不可小觑,仍能够为已经处于强弩之末的赵国延续国祚,实力可见一斑,赵边骑也再一次成为了秦军的噩梦。

群龙无首贼子当道,赵边骑难逃一死

赵国经历此次战败之后,迅速再次集结了赵边骑进行军事扩张,矛头直指北方的燕国。

赵孝成王十五年,廉颇率领赵边骑大破燕军,还包围了燕国国都,实力盛极一时。

赵悼襄王三年,庞煖利用赵边骑强有力的骑射技艺再次大破燕军,歼灭燕军两万余人。

其后赵悼襄王六年,秦王嬴政派长安君以及大将军蒙骜率领十万秦军攻打赵国,没想到在庞煖率领赵边骑的抵御之下,

赵国反败为胜,不仅歼灭了三万秦锐士,就连主将蒙骜也死在了赵边骑的乱箭之下,可谓是天下震惊。

只可惜此时秦国东出的步伐已经势不可挡,秦国可以失败无数次但是其他国家只能失败一次。

庞煖死后,李牧继续率领赵边骑阻挡秦国的进攻。

本以为可以轻松灭亡赵国的秦国,再次遭遇到了赵边骑的顽固抵抗,而且赵军的抵御十分坚固,秦军每次面对赵边骑的军阵以及强弩重弓都讨不到便宜,而且往往都只能是无功而返。

秦王政分析状况之后得知在李牧的率领之下,赵边骑的实力被彻底得到了应用,必须先杀李牧。

因此,在秦国使用反间计之后,赵国相国郭开受到了秦国的大量金银财宝贿赂,在郭开的怂恿之下,赵王最终杀掉了李牧,也标志着称霸百年的赵边骑彻底失去了统帅,赵国也彻底走向了灭亡。

赵边骑没有了李牧的统帅,变得群龙无首,尽管每人都身怀绝技,但是出战却毫无章法。

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赵边骑最终面对国家内忧外困的情况也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看着赵国走向了灭亡。

赵边骑的出现实在是中国战争史上十分精彩的一幕,他们精湛的骑射技术令战国其他兵种都不可敌,就连号称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秦军锐士面对赵边骑也是无能为力,只能使用反间计来取胜,可见赵边骑的威慑力以及强悍的实力。

只可惜赵国再也没有出现过像赵武灵王那样的英明君主,最终只能淹没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之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胡人   秦国   秦王   山国   游牧民族   作战   骑兵   中国   战国   杂谈   部队   实力   战争   国家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