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对《宪法》宣誓

“宪法”一次来源于拉丁文,本意是组织、确立的意思。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宪”与“法”同义。经过100多年的现代化进程,宪法成为了一部规定国家根本制度、根本任务、根本大法的法典。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也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简单来说,《宪法》规定了国家是什么制度,国家存在的任务是什么,公民有什么样的权利和义务,国家的行政机构是怎么构成的等等。《宪法》在本质上同普通法律一致。但因为它是根本法,又与普通法律有所不同。宪法又被称为“母法”、“最高法”,普通法律则被称为“子法”。但是宪法也只能规定立法原则,而不能代替普通立法。

宪法与其它法律法规关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共制定了四部宪法,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1954年9月20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被称为“五四宪法”。1975年1月17日,修改后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被称为“七五宪法”,但存在时间很短。1978年3月5日,经重新修改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被称为“七八宪法”。八二宪法是我国现行宪法。于1987年12月4日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并颁布。至今已经历了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和2018年五次修订。一般默认的宪法为最新版本,即八二宪法的2018年修订版。


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级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为彰显宪法权威,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加强宪法实施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从宪法层面上确立宪法宣誓制度。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宪法宣誓誓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3

标签:拉丁文   宪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母法   人民代表大会   根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   制度   法律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