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怎么一统天下的?

| 史谈a

编辑 | 史谈a

前言: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朝代之一,是世界上疆域面积最大的国家,唐朝鼎盛时期,国土面积达400万平方公里,被称为“最能体现中国特色的朝代”。

从历史上来说,唐朝是一个极为辉煌的时期,在唐朝前期,唐玄宗在位时期,国力强盛,四海升平,百姓生活富足。

唐朝在整个历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疆域西起帕米尔高原北部,东至日本列岛,北达外兴安岭及贝加尔湖。

南临南海(今越南北部),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有限,再加上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唐朝之前的各个朝代都没能将领土完整地扩张到中国最西边和最东边。

但唐朝却是做到了,那么这个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唐朝能做到呢?

李世民

李世民(公元599年—公元649),字玄英,汉族,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李世民在位期间开创了“贞观之治”。

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重要基础,在政治上,他整顿吏治,完善科举制度;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击败吐谷浑与高昌回鹘的联盟。

而且还设立了三馆学士和弘文馆作为文学馆和史馆。

另外他还设立了武官六品以上的文臣都由他任命和考绩,李世民在位时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

唐太宗在位期间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但也正是由于他的过度滥用皇权才导致唐朝后期出现藩镇割据等现象,李世民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

他被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之一,虽然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的皇帝,但是只有李世民一个人开创了“贞观之治”。

李世民在位期间,唐朝的军事实力得到了极大地提高,达到了鼎盛时期。在当时,他将唐朝的版图扩展到了最东边和最西边。

李世民在位期间,他也将唐朝的文化事业发展到了顶峰,甚至在后来唐朝对外文化交流方面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外,李世民在军事上也有着出色的表现,并且他对军队实行“养士制”,使得唐朝在对外战争中能有出色的战绩。

李渊

李渊是隋朝的晋阳宫监,他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公元617年,在李渊被封为唐国公后不久,就开始为唐朝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公元618年,李渊正式在晋阳起兵,反隋的起义浪潮席卷全国,之后一路势如破竹,占领了长安。

公元618年,隋炀帝杨广暴政,百姓苦不堪言,李渊顺势在晋阳起兵。李渊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其中以李渊的两个儿子李世民和李元吉支持。

公元618年六月,李密派人向李渊建议:“隋室藩镇林立,皆因世族当权,他们不能与权臣抗衡,所以才会落得今天这个下场,我想请您把您的权力交给李渊来处理天下的事务。”

于是李渊就把权力交给了李世民,后来发生了玄武门之变。

公元618年7月2日,李渊在晋阳宫发动兵变,李渊控制了长安,他把这个小朝廷称为唐公大隋政权,自称唐王,随后李渊就开始招兵买马,并开始训练军队,公元618年11月25日,隋恭帝杨侑禅位给李唐。

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年号武德,武德元年(618年)李渊废隋恭帝杨侑(即孝建皇帝)后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李渊在位期间,大力发展生产,整顿吏治,选贤任能,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同时对边疆民族也实行了一系列的怀柔政策,在他的治理下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李渊在他当政时期进行了两件影响深远的大事:一是对关陇贵族集团进行了打击;二是迁都洛阳。

在此之前,关陇贵族集团由于长期把持朝政、压迫人民而备受广大人民的憎恨和反对,李渊为了缓和社会矛盾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目的就是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

在李渊夺取政权后不久就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轻徭薄赋、任用贤能,他还在政治上确立了“以德服人”的治国原则,在军事上采取了“关陇集团”的阶级歧视政策,重视军队建设,但这些措施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隋朝遗留下来的问题。

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也是唯一的正统女皇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统治时期,唐朝达到了全盛时期,史称“贞观遗风”。

武则天自幼生长于宫里,14岁时被选入皇宫当了皇帝的才人。

公元683年,武则天被唐高宗李治接回宫中,封为昭仪,不久便生下一个儿子李弘,后来因为武则天的母亲杨氏的挑拨下,与李治产生了间隙。

公元684年唐高宗李治去世后,武则天再次入宫,以才人身份被封为昭仪。

她在唐高宗死后、唐中宗李显即位前,曾两次临朝称制,废唐中宗而自立为帝。

公元684年,唐中宗在韦后余党李重俊等人的拥戴下恢复唐朝国号,改元天授。武则天登基后,改唐为周,自称圣神皇帝,并废中宗为庐陵王,立第三子李旦为皇帝。

公元705年至710年,武则天在其执政的七十年中,励精图治,大力发展生产,她曾组织了一个强大的文人集团来进行文学创作,使文学事业达到了鼎盛时期,同时在军事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改革。

公元705年12月18日,在唐中宗李显的帮助下,武则天又重新登上皇位,公元710年6月8日武则天称帝建国改唐为周。

据《旧唐书》记载:“高宗既崩之后,太后临朝称制,号天后。”

公元705年12月20日上阳宫崩逝。

武则天在位时开始走向权力的顶峰,她在位期间,曾任用酷吏,加强对人民的统,;同时提倡文治,废掉王、谢两家的九品中正制,代以科举考试选官制度,又任用酷吏打击权臣。

晚年逐渐走向专制,重用张柬之等人进行“神龙革命”,恢复唐朝旧制,并尊为圣神皇帝。唐中宗复辟后不久便病逝。

武则天在位期间,不仅使唐朝出现了“贞观遗风”和“开元盛世”的局面,还开创了许多新的政治局面:如设立三省六部制、设立中书台等机构、大量重用外戚以及提拔庶族地主,同时也打击门阀政治、抑制世家大族、整顿吏治等,这一系列措施使她得到了许多贵族官僚的支持,为她日后登上皇位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证。

四、唐朝的军事及经济

在唐朝时期,由于唐朝统治者采取了很多的措施,所以唐王朝的军事实力在当时是最强大的,在唐朝时期,唐王朝曾先后和突厥、吐蕃、南诏等政权打过仗,并且还打败过吐蕃。

此外,唐高宗在位时,唐朝还曾出兵攻打高句丽,可见当时的唐朝军事实力还是非常强大的,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以后,就需要经济上的发展了,唐代前期社会稳定。

农业和手工业都有了较大发展,尤其是农业生产在经历了多年战乱以后已渐趋恢复,全国人口迅速增长到6000多万人。经济重心东移后开始向南发展。

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唐代前期出现了几座大城市和许多新的市镇,如长安、洛阳、扬州等城市都已成为全国主要城市之一。

此外唐朝时期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是唐朝在整个时期采取的措施都非常成功,首先就是为了解决土地兼并问题而实行的均田制;其次就是减轻赋税徭役负担,最后就是抑制土地兼并。

这些措施既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又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从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经济的繁荣,还有一点就是在唐朝的时候,唐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得社会经济能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比如在国家组织机构上,唐朝统治者设立了中书省和门下省,这两个机构分别负责国家的行政机构和朝廷的监察机构,另外在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均田制的实施有利于国家对土地、农民进行控制,租庸调是直接根据不同阶级和不同地区制定的税收制度。

这样不仅让国家控制了土地,而且还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除此之外,在唐朝时期还出现了一些新兴的行业,比如养蚕业、棉纺织业、造船业、制瓷业、皮革业以及盐业,酒业。

这些新兴行业的出现为唐朝的经济行业都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这些,在唐朝的时候,由于当时的战乱不断、天灾不断,再加上农业技术并不是特别成熟,所以在整个唐朝时期,人民生活还是比较艰苦的。

但好在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得人民生活逐渐富裕起来。

如在唐朝中期以后,社会上出现了一个新的阶层,这一阶层就是富商,这些富商通过经商,积累了大量财富后就开始做一些其他生意来获取更多的财富。

这些富商们除了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税收之外,他们还会开设各种店铺来给百姓提供很多的就业岗位,并且他们还会把一些产品运输到国外去进行销售。

五、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著名的政治成就之一,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唐初政治相对清明,社会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唐太宗认为贞观时期是国家富强、百姓安乐的时期,便以此为年号,开创了一个太平盛世。

“贞观之治”指的是在唐太宗统治下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社会生产持续发展,文化繁荣,与世界的交往也达到了鼎盛状态。

唐太宗在位期间,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积极吸收各族人民为国家效力,并广泛地与少数民族通婚,在民族团结方面,他以中华文化为纽带,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使唐朝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贞观之治期间,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空前发展,出现了“人乐其生、物尽其才”的太平景象.

唐太宗即位后,采纳魏征等大臣的建议,抑制豪强、薄赋敛、省徭役、徭役,同时与民休息,虚心纳谏,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以解决国家的经济困难。

在军事上继续实行“积极防御”方针,加强边防。他重视人才选贤举能,他还注意减轻人民负担,调整田租、徭役等内容,由于采取了一系列的治国措施,使社会比较稳定地向前发展.

“贞观之治”之后,唐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也达到了鼎盛,同时唐朝还与阿拉伯帝国建立了贸易往来,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

六、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是唐代经济繁荣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在政治上的表现就是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开创的开元盛世.

唐玄宗在位时,唐朝国力强盛,开创了“开元盛世”,唐玄宗前期任用姚崇、宋璟、张说等贤相,整顿吏治,减轻赋税,发展生产,使唐朝由盛转衰。

天宝十五载(756年)爆发安史之乱,天宝十五载至安史之乱爆发前的一段时期被称为“安史之乱”.

唐朝从此由盛转衰,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安禄山起兵。唐玄宗逃跑至蜀地,太子李亨在灵武继位,即为肃宗。

而在经济方面,天宝十四载(755年)爆发安史之乱后,唐朝从前期的“开元盛世”走向衰落,

据《新唐书》记载:“天宝中,天下大饥,人相食。”

此时的唐朝就像是一个无底洞一样,唐朝的灭亡也已经不可避免了。

总的来说:唐王朝的崛起与衰亡都是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规律的结果。

总结:

唐朝在当时之所以能够做到一统中国,不仅仅是因为疆域广阔和经济繁荣的原因。

从政治上来看,唐王朝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了极强的统治力,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朝代,虽然这个朝代比较短暂,但却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唐朝的繁荣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和平交流与融合。

由于唐王朝拥有比较先进的文化和制度,因此对周边少数民族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

参考文献:

《唐宋时期中外文化交流史》

《丝绸之路与唐代对外关系》

《唐代对外交流研究》

《唐代藩镇之路和民族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唐朝   天宝   开元   王朝   贞观之治   公元   皇帝   时期   措施   经济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