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杂谈-八旗制:浅析八旗制度和八旗兵的演变与发展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相传这个王朝由“遗甲十三副”起兵,在领导者的指挥下,旗下的士兵作战积极,而战事也是节节胜利,经过了60多年的战争,这批人终于入主中原,在1644年统一全国建立了大清王朝。

大清王朝统治了中国267年,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不是由汉人建立起的中原国家。

清太祖努尔哈赤是满族出身,他在满族的统一过程中,因为生产和军事上的需要,建立了八旗制度。

而八旗制度也是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独属于清朝的一个制度,这个制度的建立之初,既“出则为兵,入则为民,耕战二事,未尝偏废”

早期的八旗

早期的八旗制度,是一种军政合一的社会组织形式,并兼有军事,行政,生产三方面的职能。

“凡遇行师出猎,不论人之多寡,照依族、寨而行。满洲人出猎开围之际,各出箭一枝,十人中立一总领,属九人而行,各照方向,不许错乱,此总领呼为牛录额真。”

这段出自《满洲实录》卷三的文字是在说当时的满族的牛录制。而牛录制的由来则是因为满族在采捕季节的时候,通常以血缘和地缘为单位进行采集山货和猎取野兽。

1615年,努尔哈赤,对牛录制进行了改制,至此,历史上出名的八旗制度就这样出现了。

需要牛录额真就是后来八其中最小基数的领导人,当时的努尔哈赤将“每三百人立一牛录额真,五牛录立一甲喇额真,五甲喇立一固山额真,固山额真左右立梅勒额真。”

这段话的意思是300人编为一个牛录,而每五个牛录就任命一个甲喇额真。

每五个甲喇就组成一个固山。这时候每一个固山都有一个专用的颜色作为旗帜。而这为了适应满族社会的发展需求。

后来努尔哈赤手下的人越来越多,除了当时的女真族以外还有大量的汉人,蒙古人和其他的少数民族纷纷归降于努尔哈赤。

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手下人口的增多,由四个纯色旗变为八个旗,增编的四个旗分别是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

161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创建了八旗制度,那时候拥有了八旗满洲。1635年,因为蒙古人数众多,清太宗皇太极编设了八旗蒙古。

到了1642年,汉人数量大大增加,又编设了八旗汉军。那么八旗实际上是24旗,即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

这时的八旗已然成为了清朝入关和统治人民的支柱。总旗主努尔哈赤将八旗分给了自己的子侄宗亲来领导。那时的他们被叫做和硕贝勒或固山贝勒了。

后世常说的贝勒爷,就是这些分领八旗的分旗主了。在当时满朝的所有阶级都要包括在这八旗之中。

“以旗统人,即以旗统兵”这句出自《清文献通稿》卷一七九,兵考一的话,完美的诠释了当时的状况。

在当时封爵是由亲王之名的,这是仿照了明朝的制度,等级被划分为14个等级,比起明朝时要更多,但待遇相比明朝时却是要差一点的。

而且清朝的皇子封王,除了开国的八位王爷以外,都不能世袭王爷,且封王爷是没有封地的。皇子受封也仅称为公而已。

清朝八旗因为皇帝和诸王旗主对自己手中权力分割,又被分为了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

当时的上三旗是天子的军队,分别是正黄,镶黄,正白旗,下五旗就成了诸王旗主的权力争夺集中地。

当时的努尔哈赤就是这样将军权和政治权利全部掌握在自己和他的兄弟以及他的儿子手里。

但实际上没有哪一个当皇帝的人会想将属于自己的权利分出去,所以其实下五旗王公的权利实际上也是在皇帝手中的。

在清朝的军队进入关内之后,八旗的攻占职能逐渐削弱,而防御的职能则应攻占职能的削弱得到加强。

八旗在日渐发展中,各种规章制度趋向于完备,而其中的士兵也在不断增加。在清朝统一了全国之后,八旗兵就被分为了禁卫营和驻防两类。

其中的禁卫营又分为两类,郎卫侍御帝室,在上三旗中选拔,归领侍卫内大臣统率。兵卫守卫紫禁宫阙、皇陵、皇家林苑等地方。

清王朝进行统治的骨干力量就是由驻防线构成的,这些驻防线都有着八旗驻防兵,这些由基层兵士组成了清朝对于全国的军事控制网。

通过这种方式,清朝将全国都通过强硬的军事力量密切地控制了起来,而这些军事力量又都在皇帝手中,可以见得当时的清朝对于中央集权的强度。

八旗士兵也在边防上保家卫国,他们在17世纪中叶,抗击沙俄的侵略。当时的沙俄是入侵了我国的东北边疆,并且强行占领了尼布楚,雅克萨等地方。

这些沙俄俄士兵的所到之处尽是废墟,烧杀抢掠,他们是无恶不作给清朝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清朝廷不可能允许这些沙俄士兵在自己的领土上为所欲为,在1685年的时候,清朝廷派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率领了当时的八旗官兵以及居住在当地的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赫哲,锡伯,蒙古等民族兄弟们奋起反抗,拼勇杀敌,最终取得了雅克萨战役的全面胜利。

可见当时的八旗军队也是非常骁勇善战,并不像清朝后期的时候那样疲软无力。

后期的八旗

其实在清朝建国前,八旗兵是他们的户口,既是军户,也是民户。那时候的八旗兵是其实是没有饷银的,只有在作战过程中才可能发放一些行粮。

而一入关后,清朝廷就对八旗兵实行了“包管”政策。八旗子弟可不是人人都是大贤,他们无法在每天无所事事中还能坚持自我。

所以到了后期,为了给八旗士兵的优待而颁发的政策,比如圈拨起地,免除赋役,发给官兵粮饷,已经满足不了八旗人丁的日常所需。

因为清朝不允许八旗子弟务农,经商,做工。没有开源,全靠朝廷给的银子过活。无所事事的八旗子弟们不出意料的成了纨绔子弟,也成了在当时骄奢淫逸的代名词。

特别是又到了清朝中期的时候,外国的资本主义列强用船坚炮利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而当时的清朝在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下,对外国可谓是一无所知。

他们不知道热武器的厉害,他们也不知道船竟然还能这么做,水师竟然可以这么强。

当时的清朝其实是已经与国际上完全脱轨的,他们落后于当时国际上的国家,成为了可以被鱼肉的土地。

而八旗的士兵特别多,但是各种赔款以及各地的条约造成了我国白银的大量向外流失,清朝廷的财政是日益拮据的,于是他们减少了士兵的饷银。

但是八旗士兵在进关初期,一个人的饷银就可以维持一家数口的生计。

而且当时还有着自然灾害的侵袭,导致粮食减产,而八旗士兵圈的地上,也没有了粮食。这导致原本就入不敷出的旗人生活陷入了绝境。

而曾经的奢靡生活又怎么可能因为这些原因就不维持自己的脸面呢?那本就稀少的饷银,有人甚至会在十天之内就挥霍一空。

所以当时八旗的上层官吏和中下层旗人由于在经济上的困境往往会将其名下土地进行买卖。

这种做法在当时的大清律法中是绝对不允许的,但是人都要活不下去了,律法在他们心中又能算得了什么呢?这时的清朝廷已经无力阻止这类事件的蔓延。

清朝廷也不是没有想办法解决日益严重的八旗士兵生计的问题,但孔乙己可以以读书人的身份将自己的偷窃行为说“读书人的事情怎么能叫偷呢?”

那么这帮八旗士兵为了维持自己奢靡的生活而不知节俭,去违反清朝法律也可以自辩道:“拿分给我的土地去买卖,怎么能叫违反法律呢?”所以清朝为了他们颁布的所有政策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八旗的生计问题。

因为清朝为了给满族旗人更多的银子,所以对汉人和其他民族的剥削就日益加重。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当时汉族人民的武装抗清斗争遍布了许多的地方。终于在这种情况下,其人终于摆脱了不工,不商的限制,靠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

好景不长,辛亥革命的爆发彻底推翻了我国古代将近2400年的封建社会统治,这些旗人所谓的小贵族身份也随着清朝的消亡一并消散了。

而八旗士兵在清朝初期的勇猛和清朝后期的无能也随着时间的推进而消泯了。八旗制度作为清王朝的特有制度,也一同随着清王朝在历史上消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沙俄   努尔哈赤   清史   满洲   满族   旗人   制度   蒙古   朝廷   清朝   士兵   杂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