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皇位的有力竞争者,多尔衮为何放弃争夺,另拥他人?

公元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极突然去世。由于他生前没有对后事做出安排,于是一场激烈的皇位争夺战就此拉开帷幕。就在各方势力都加紧私下活动,剑拔弩张的时候,作为皇位的有力竞争者,多尔衮却放弃了争夺,转而提出拥立福临(顺治帝)为皇位继承者。

多尔衮提出的方案令人出乎意料,把各方势力打了个措手不及,一时间大家又找不出可反驳的地方,就这样,6岁的福临被推上了皇位,成为了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代皇帝。

那么以多尔衮的果敢机敏,为何会放弃自己做皇帝的机会,而拥立一位年仅6岁的小皇帝呢?这就要从清朝入关之前说起。

在清朝入关之前,继嗣的人选并不是由皇帝在皇子中指定的,而是由贵族的诸王商议而立。皇太极去世的突然,对于自己的后事没有留下只言片语,皇位继承人的问题自然就落在了当时有权势的诸王身上。

当时有权势的亲王、郡王共有七位。

睿亲王多尔衮,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皇太极的异母弟弟,比豪格还要小上3岁。多尔衮有勇有谋,在皇太极时期,就立下赫赫战功并且对兄长皇太极很是忠心,被封为亲王。多尔衮在军中声望很高,地位早已跃居诸王之上,是皇位最有力的争夺者。

礼亲王代善,是皇太极的兄长,手握正红、镶红两旗,但其年事已高且两旗的力量为八旗中最弱,并不具备皇位争夺的力量。

郑亲王济尔哈朗,手握镶蓝旗,功勋卓著且颇得皇太极信任,但他是努尔哈赤的侄子,几乎没有继承皇位的可能。

肃亲王豪格,皇太极长子,幼时就随皇太极征战沙场并立有战功,被晋封为亲王。皇太极在世时直接拥有正黄、镶黄、正蓝三旗力量,这三旗也代表着皇权。其中,正蓝旗便是由豪格统领。因此,在皇太极去世后,这三旗的大臣都拥护并主张立豪格为君。他是多尔衮在皇位争夺中,最强劲的对手。

武英郡王阿济格与豫郡王多铎分别是多尔衮的同母兄和同母弟,自然拥立多尔衮。而多罗郡王阿礼达也是支持多尔衮的,但是他在同年因乱政而被处死。

因此,当时清廷内部形成了睿亲王多尔衮与肃亲王豪格两派的严重对立,礼亲王代善与郑亲王济尔哈朗则是没有争位之心的中间势力。

当双方势均力敌时,中间势力的意愿显得尤为重要。于是,豪格派人探听郑亲王济尔哈朗的意愿时,济尔哈朗表示愿意拥立豪格,但也要与多尔衮商议一下。

另一边的多尔衮也在探寻各大臣尤其是两黄旗的意愿。可是,结果令多尔衮压力很大:两黄旗的人很团结也很坚决—拥立豪格。

没有得到两黄旗的支持,多尔衮在心中又考量了一下两位中间派的亲王:礼亲王代善,年龄最长,老谋深算,绝不会做出得罪某一方的行为;而郑亲王济尔哈朗因为地位与自己相当,平时多有竞争,这个时刻想争取他的支持更加困难,稍有不慎,济尔哈朗还可能彻底倒向豪格。

想及此,多尔衮深知皇位之争,只能另谋出路了。

公元1643年八月十三,皇太极去世的第四天,多尔衮召集诸位亲王、郡王及大臣在殿议立新君。黎明时分,两黄旗大臣在大清门盟誓并派精锐部队包围了宫殿,一时间,气氛剑拔弩张。

会议的过程极具戏剧性。刚一开始,以索尼为首的黄旗大臣便抢先发言,拥立豪格。阿济格、多铎当即针锋相对,要请睿亲王多尔衮登临帝位,双方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而多尔衮审时度势,没有表态。

多铎见兄长迟迟不发话,有些心急,便干脆站起来说:“既然哥哥推辞,若大家没有意见,那就立我吧。”多铎对皇位的争夺,使局面更加混乱,增加了这场皇位之争的戏剧性。然而,多尔衮依旧没有表态。

多铎见兄长多尔衮还是没有明确的态度,便话锋一转:“如果不立我,那也应当立年长的礼亲王代善!”多铎心想,就是不能让豪格坐上皇位。

这个时候,年纪最长的代善,眼见火烧到了自己身上,实在是坐不住了,他站起来表示自己年老体衰,已经无力胜任。但却提出了一个模棱两可的意见,就是应当立一位皇子为君。

会议到了白热化的时刻,能沉得住气、坚持到最后的往往才是胜利者。

豪格沉不住气了,倏地站了起来,愤愤地表示自己福小德薄,不敢当此重任后拂袖而去。

两黄旗的将领们眼见自家主子愤怒离场,立刻不干了,佩剑上前表示,若不立豪格,就和两白旗拼命。

礼亲王代善看形势不对,作为年长者不得不两方相劝:“我虽然是先帝的兄长,但是早不预政,且已年迈,与此议不合。”说完代善也走了。

此时此刻,多尔衮真切地明白自己与豪格相争,没有绝对的优势,这样的情形之下,勉强称帝,必然引火上身,不如用个变通的方式掌控大权。于是,多尔衮在沉默了许久之后,终于站起来,说:“诸王与大臣说的都有道理,但是豪格已经自愿退出了,因此我建议立福临为帝,由济尔哈朗和我辅政,等福临年长之后,当即归政。”。

多尔衮的这个方案,顿时让在场的人哑口无言。因为首先,福临是先帝之子,两黄旗的大臣无话可说;其次,郑亲王济尔哈朗的利益得到了尊重,他本人当即表示同意;再次,当多尔衮让人请回代善和豪格后,两人即明白了一切,代善表示同意,豪格虽然吃惊地发现一切都变了,但也无法在说什么,只能无奈地表示同意。

公元1644年十月,多尔衮被封为叔父摄政王。第二年,多尔衮又被封为皇叔父摄政王。公元1649年,也就是顺治五年十一月时,多尔衮又被加封为皇父摄政王。到此时,多尔衮的权势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纵观整个皇位争夺战,多尔衮是真正的赢家,他既排除了最大的政治对手豪格,又使自己实际享有了帝王之权。而这场争斗的和平解决,也避免了满洲贵族的分裂和混战,对其进一步入关作战,夺取全国政权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对于多尔衮以退为进的谋略,大家有怎样的看法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皇位   黄旗   先帝   努尔哈赤   太极   摄政王   郡王   亲王   兄长   竞争者   大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