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与洛阳,千年相爱相杀,到底谁才是华夏历史上的最佳都城

#历史开讲#

点击上方关注"千年回响",讲述精彩历史!

长安与洛阳,在中国历史前两千年间相爱相杀,时而携手共镇天下,时而刀兵相见争夺天下。位于崤函古道两端的两座超级古都,掌控了华夏历史两千年之久。

长安与洛阳,不光地位相近,而且地理环境也很相似,仿佛一对孪生兄弟。

长安位于关中平原,关中四周群山环抱,位于四座雄关之中,河流众多,沃野千里。关中凭借着易守难攻、居高临下的地理优势,是争夺天下的最佳起家之地。长安也因此在唐朝之前成为中原王朝主要都城。

从地形上看,洛阳所在的洛阳盆地和关中非常相似,一样的群山环抱,一样的河流众多,土地肥沃,却与关中的命运截然相反。乱世中,凡立足于此地的割据诸侯,无论开始势力多么强大,大都最后败亡。

难道洛阳的风水真的不如长安?

洛阳,这里是中国

1965年,一件出土的西周早期青铜尊上面记载了周成王在洛邑(今洛阳)建成后对宗室子弟训话内容,其中一句“余其宅兹中国,自之爻民”,这是“中国”一词最早的记录。

洛阳,居天下之中,位于河洛地区的中心洛阳盆地。

河洛地区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据传,伏羲曾见黄河有龙马浮出水面,他根据龙马背上的“河图”,演成八卦,后来成为《周易》的起源。大禹治水时,洛水之畔有神龟背驮“洛书”而出,大禹以此定九章之法,划天下为九州。

夏商周三代定都于河洛,《史记》记载,“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

现代考古发掘,发现在西起涧河、东至偃师的洛水之滨,区区几十公里的范围,排列着五大都城遗址,二里头(夏王城)遗址、偃师商城遗址、东周王城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与隋唐洛阳城遗址,号称“五都荟洛”。

洛阳人杰地灵,河洛文化在这片“居天下之中”的沃土萌芽壮大,中国的概念从这里发源扩散,成为东方泱泱大国的名称。

洛阳,天下形胜之地

洛阳,乃天下形胜之地,易守难攻,东有嵩山,南有熊耳山、伏牛山,西有崤山、中条山,北有邙山和黄河天险。群山拱卫之中是土地肥沃的洛阳盆地,物产丰盛,经济发达。

与长安所在的关中相似,洛阳周围的群山也形成了良好的防卫屏障。长安有四塞,而洛阳周围有函谷、伊阙、广成、大谷、轘辕、旋门(虎牢关)、孟津、小平津八座险关,洛阳号称“八关都邑”。

函谷关拒其西,扼崤函之险;虎牢关阻其东,扼嵩山北麓与黄河之间的通道;伊阙(今洛阳龙门)守其南,扼嵩山与熊耳山之间伊河河谷通道;孟津隔其北,扼黄河渡口,广成关控制汝河通道,轘辕关控制颍河通道。这八座雄关都是在高山峡谷中修建,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有效保卫了洛阳盆地和洛阳城的安全。

外有雄关,内有盆地的丰富物产,洛阳自古就是天下著名形胜之地。

而且与关中平原和长安偏居一隅、交通不便相比,洛阳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它位于天下之中,交通便利,天下物产汇聚于此,经济发达。

洛阳向北渡过黄河是河东地区(今山西),东出虎牢关就是郑州、开封所在的华北平原,水陆交通十分发达;南下便是南阳盆地,可通往荆襄之地;西边掌控住函谷关便可扼住关中。

洛阳的劣势

洛阳地理条件优越,但也存在一些致命缺陷,导致洛阳在乱世中远比不上长安。

其一,洛阳腹地面积太小

洛阳盆地长约150公里,宽16~30公里,面积约4300平方公里,而关中平原东西长300公里,宽50~100公里,面积约4万平方公里。洛阳腹地仅为关中平原的十分之一。

如此小的面积一旦天下有变,仅凭河洛地区不足以支撑自己与群雄逐鹿天下。

其二,洛阳四周关防有天然缺陷

洛阳东部山地不够雄伟厚实,容易被攻破。虎牢关天下闻名,但是与函谷关和潼关相比逊色不少,更容易被破关而入。洛阳北面只有黄河作为屏障,黄河中下游水流缓慢,并非无法逾越的天堑。

对比四塞环卫下的长安,洛阳防守形式的确大有不如。

其三,居天下之中,既是优势,也是劣势

洛阳居天下之中,交通四通八达,经济发达,但是乱世之中,各方势力只要强大起来,必然进攻中原以攻略天下。

因此,乱世之中,割据洛阳的势力容易被各方围攻,导致覆灭。

无论是战国初期天下无敌的魏国,还是隋朝末年割据洛阳的王世充,均因各方连续围攻而灭亡。

当初刘邦在选择关中还是洛阳地区建立都城时,群臣争议纷纷,关东群臣认为“雒阳东有成皋,西有崤黾,倍河,向伊雒,其固亦足恃。”

娄敬和张良则力主建都关中“雒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夫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总结说来,关中是山河条块分割成封闭的地理单元,战略纵深广大,而河洛地形狭小,虽为盆地但是四通八达,对防御不利。

长安与洛阳

于乱世建立根据地,长安远强于洛阳。“据关中而后席卷天下”成为历代胜利的秘诀。

但是,一旦天下一统,长安偏居一隅的缺点就会显现,长安对广大关东地区有鞭长莫及之感。一旦关东出现叛乱,长安无法快速应对,容易导致叛乱在关东燎原壮大。

西周初年的“三监之乱”和西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都是这样。

而周公给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长安与洛阳联手。周公亲自在洛阳盆地选址建设洛邑(又叫成周),作为西周在东方的统治核心,并且在洛邑驻扎重兵(成周八师),洛邑成为西周王朝事实上的东都。

镐京在西,洛邑在东,分别驻扎重兵,保障了周朝八百年江山。

后续两汉轮流在长安与洛阳建都。到了隋唐时期,洛阳正式成为帝国东都。

经过两千年的过度开发,生态凋敝的关中平原已无法满足帝国首都庞大人口的需求,东都洛阳地位日益重要。因为关中的灾荒,唐朝多位皇帝都曾率文武百官到洛阳就食。

总结看来,长安与洛阳各有优劣,长安适合作为乱世起家根据地,而太平时期,洛阳是作为国都的上佳选择。

偏居一隅的长安作为都城疏于对中国全境的控制,不能均衡地调动境内的资源。河洛的洛阳位于“天下之中”,有着巨大的区位优势,对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作用非常明显。

在历史上,如果长安和洛阳双城联手,则华夏帝国既有山河稳固,又能便捷控制四方,是华夏古典时代最好的选择。

长安与洛阳,两座中国历史上的千年古都,无论政治、军事、文化各个方面都是难分伯仲,掌控了华夏历史前2000年的进程。

喜欢就转发和点赞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都城   洛阳   长安   关中   嵩山   黄河   华夏   盆地   遗址   乱世   千年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