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山东聊城下辖17个县,为何如今仅有6个县?

山东聊城市其实就是之前的东昌府,不过当年的聊城县成为了地级市的名称,而东昌府变成了市区的名称。位于山东省西北部的聊城在建国之前是没有铁路的,随着京九铁路和邯济铁路在聊城交汇,聊城也变成了一个铁路枢纽。如今的聊城市下辖1区1市6县,分别是东昌府区,临清市,高唐县,阳谷县,茌平县,莘县,东阿县,冠县。在1952年当时的聊城下辖17个县以及临清镇,曾经鼎盛一时,为何如今仅有6个县?那些消失的县又到哪里去了呢?

聊城在历史上长期归山东省管辖,但是在建国初期的1949年却划出了山东,参与了平原省的组建。当时整个山东大运河以西,基本都是平原省的辖地,主要是为了剿匪,所以成立了一个新省。此时的聊城专区下辖聊城县,茌平县,博平县,清平县,高唐县,堂邑县,冠县,莘县,阳谷县,寿张县,东阿县等11个县,另外还有一个聊城城关区。当时平原省的6个专区有5个专区都有城关区,比如濮阳城关区,单县城关区,菏泽城关区,聊城城关区等等。这个城关区是县级单位,直属专区领导,用现在的说法就是县级区。

到了1952年,完成历史使命的平原省撤销,聊城专区重新回到山东省的怀抱。此时的行政区划原则是恢复原有的省界,由于聊城处于山东、河南、河北的交界地带,河南省的濮阳专区和河北省的邯郸专区,曾经管辖了山东省的一部分县,此时自然回归。从河南濮阳回归的有观城,朝城,范县,濮县;从河北邯郸回归的有馆陶县、临清县以及县级临清镇。此时的聊城达到了17县1镇共18个县级单位的规模,实际上和如今的聊城大小差不多,仅仅多了如今的河南范县和台前以及河北省的馆陶县,但是小县太多。

由于小县太多,所以聊城在1953年就开始了小县的合并工作,这一波合并持续到1956年。观城县和朝城县合并成冠朝县,后来经过多次调整,如今基本上都归莘县管理;县级的临清镇和临清县合并,又减少了一个县级单位;濮县和范县合并成范县,堂邑县消失并到了冠县和聊城,清平县并入临清和高唐,博平县并入到了茌平县。这一阶段的合并,聊城一下子消失了7个县,不过实际上管辖范围并没有缩小

等到1956年~1958年,聊城的管辖范围进一步扩大,这才是建国后聊城行政区划的巅峰时期。1956年德州专区的7个县划入聊城专区,1958年泰安专区的东平,平阴,肥城3个县以及惠民专区的乐陵,临邑,商河,济阳4个县同时划归聊城专区,如下图所示。仔细算一下的话,聊城专区一下子增加了14个县,没有办法,只好继续合并小县。1958年12月这一阶段调整完成之后聊城市下辖3个县级市12个县,这3个县级市分别是聊城市临清市和德州市,都是清朝时期的州府驻地,这12个县都非常的大,都是数个县组合成一个超级县。

但是连续经过两轮的大规模合并之后,很多有历史意义的县都被撤销了,在那个交通不便的年代很难做到精细化的管理,也给广大人民群众进城办事带来了很多不便,所以这样的区划仅仅经历了1年多的时间,然后又重新开始拆分。原来从泰安专区,惠民专区和德州专区划进来十多个县,在1960年3月~1961年9月这一阶段陆续划出,而1958年突击合并的一些县也陆续恢复,形成了2市9县的格局。1963年3月份聊城和临清两个县级市降级成普通县,此时的聊城专区下辖11个县。

1964年为了解决金堤河的问题,范县和寿张县金堤河以南的部分划入河南省,金堤河以北的范县部分并入到了莘县,金堤河以北的寿张县并入到了阳谷县,形成了一条河南省伸向山东省的金刚腿。作为对等交换的条件,河南省的东明县划给了山东省,划归菏泽专区。

馆陶县则是在1965年的河北山东的省界大调整中划给河北省的,但是山东换过来的县却没有划到聊城专区。这一阶段的聊城,一下子损失了范县,寿张县和馆陶县3个县,此后的区划变化基本不大,基本上都是内部调整。

1997年聊城地区撤销,设立了地级的聊城是,原来的县级聊城市更名为东昌府区。对于县级临清市而言,这座因运河而兴的城市再也找不到曾经临清直隶州的风采了。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不外如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聊城   茌平县   莘县   聊城市   城关   范县   临清   山东省   山东   县级   专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