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丨全国人大代表李燕:强化对产后抑郁女性的社会支持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畅婉洁




《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数据显示,中国每5个产妇中就有1个抑郁症,63%的女性曾患产后抑郁,20%的女性曾在怀孕期间患上抑郁症,孕产妇抑郁的发生率较高,但诊断率和治疗率较低。


“被确诊为抑郁的孕产妇中,仅有不足20%的人曾向医护人员讲述过自己的抑郁情绪。现代社会中,女性承担着事业和家庭的双重责任,关系下一代的健康,有必要通过孕产妇心理健康筛查、社会支持、网络平台干预等方式,做到抑郁症的及时发现、干预,将抑郁带来的伤害降至最低。”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李燕说。

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李燕


孕产妇抑郁是指孕产妇在分娩前后出现的抑郁、烦躁、易怒、情绪低落等症状,一般会在产前、产后持续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严重影响妇婴的身心健康和婚姻家庭关系。在美国,每9个妇女中就有1人经受抑郁的困扰。


孕产妇抑郁症所带来的危害涉及多个方面。有研究表明,患有抑郁症的母亲缺乏热情和精力与新生儿互动,母乳喂养的意愿降低,因此新生儿患病风险概率明显增加,同时也会对婴儿的智力发育造成显著的影响。抑郁还严重影响孕产妇身心健康和社交能力,降低生活质量,破坏夫妻关系,降低家庭功能,影响其母亲的角色功能,对家庭和社会和谐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有必要通过孕产妇心理健康筛查、社会支持、网络平台干预等方式,及时发现和干预抑郁,将其带来的伤害降至最低。”李燕说。


因此,她建议相关部门继续细化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内容,进一步强化孕产妇抑郁症的常规筛查,与产检服务和产后家庭访视服务相结合,建立孕产妇心理健康档案,定期筛查孕产妇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有轻中度抑郁情绪或存在抑郁危险的孕产妇实行早干预,定期监测和随访;对有重度抑郁情绪或可疑抑郁者采取措施、及早转诊、及早治疗。


同时,她还建议,充分发挥社区医院对孕产妇抑郁防治工作的宣教功能。“在产前健康保健服务中,尤其是以社区为单位的产前保健,建议增设产前不良心理因素的筛查,及时筛查出围产期抑郁高危人群,并由社区卫生保健服务机构提供针对性的咨询建议,尤其是对伴有不良孕产史、妊娠期合并症等的孕妇,建议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加强心理疏导。”李燕说。


社会支持度低也大大增加孕产妇抑郁的风险。在妊娠期、产褥期的产妇往往与外界联系较少,其获得社会支持的主要渠道是家庭成员。


“建议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时,提倡家属积极学习相关的围产期知识和新生儿护理技巧。另外,来自社会的支持也必不可少。建议政府加大社会支持,比如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更人性化的公共服务设施,将孕产妇抑郁诊断与治疗费用纳入生育保险报销范围等。”李燕说。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部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畅婉洁

编辑:姜玉函

责任编辑:刘烨烨

主编:崔靖芳

“人民名品”

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旗下融媒体平台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 ,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社会支持   产后   人民日报社   抑郁   产前   新生儿   两会   民生   全国人大代表   周刊   情绪   声音   建议   女性   李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