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承秦制”具体指的是什么,汉朝又有哪些制度是承袭了秦朝的呢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商鞅变法让秦国走向巅峰,但秦始皇的赫赫功业就是无数农民的汗与血造就的。

秦自商鞅变法,便以耕战为头等大事,耕自不用说,是农民;战也是身着戎装的农民。

汉代的农民除了向地主交纳“见税什五”的地租之外,又是封建统治者的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汉承秦制的基础性历史条件

各种历史条件为“汉承秦制”奠定了基础。汉朝时期,百姓生活与状态与秦朝时期颇为相似,社会状态也很像。

汉从秦朝的手里接过统治的接力棒,汉初的人们并不会特意去质疑秦王朝的合法性。

在“汉承秦制”的格局中, 汉初的皇帝们都深刻的意识到了秦朝灭亡的原因,因此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让百姓们有喘息的空间。

这样也让国家相对来说更加稳定,经济较以前也有所恢复。同时,也吸收并加强了秦的中央集权制度。

这种治理体系表现在制度上,通过中央官僚体制与郡县制、乡里连坐制的相互结合,使秦的中央集权及官僚体制巩固下来。

汉代,尤其在汉武帝时期基本延续了这一做法。

秦朝的专制统治和汉朝的沿袭改进

秦国在战国初期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落后国家,它的东面受到魏国的强大压力,被魏占去了河西的大片土地。

秦孝公起用客卿公孙鞅(即商鞅),力图变法以挽势。要在这样落后的国度搞变法,使其由弱变强,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采取常规的办法是不行的,唯有强力推行封建军事化,也就是采取专制的办法才有达到目的的可能。这就是商鞅制定的以“农战”为中心的政策的客观原因。

要使“农战”成为举国一致的行动,就不得不以工商业以致文化事业的发展为代价。

商鞅把农战置于压倒一切的地位,他还认为除了耕田打仗,搞其他的都是有害的。

经过商鞅变法的强刺激,秦国的军事力量确实是空前地增强了。

可是,秦国的经济结构却变成了一种典型的封闭式的自然经济,失去了东方各国那种蓬勃发展的活力。

秦的历代统治者,特别是秦始皇,认定了专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也认定了只有个体小农才是成就他们功业的基础。

经过秦的兼并战争,原来东方的工商业大部分被摧毁了,东方的经济纳入了秦的纯自然经济的轨道。

但最终,极端专制的秦王朝终于被农民战争的烈火所吞没,鹿死刘邦之手。

亡秦的教训、经济的凋敝,统治者的虚弱,决定了汉初专制统治的松弛和黄老放任政策的推行。

汉继秦而立。

秦二世而亡,不得不使时人常常反思、警醒于秦亡教训。但因为秦朝是第一个封建国家,因此汉朝刚刚成立的时候,国家的一些体制,还是沿用的秦朝。

首先,在中央继承了秦王朝三公九卿的官僚体制。继承了秦的郡县制度,以郡县作为汉王朝地方机构的主要单位。

此外,通过二十等爵制继续加强编户齐民制度,与此同时,汉朝常用的法律,也以秦朝时期的法律为主。

但是也不能完全依秦旧制,否则就会 “激秦孤立亡藩辅”。

刘邦经过仔细决策后,采取了封建宗室子弟方法,试图通过血缘关系控制一定的封建区域。

经济方面,工商业者再次获得了自由的发展时期。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在南起杨粤,北至燕代,东抵齐鲁,西达关中的范围内,形成了许多个经济区和许多区域性的都会。

以京师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经过历代的迁豪和汉初的发展,在经济方面发展极快,最后成为商贾云集的全国性的经济中心。

铸钱成为最有利可图的事业,盗铸之风,靡于全国,说明货币的需求量非常之大汉初工商业的发展是与当时农业生产的发展相适应的,并且是彼此促进的。

汉初亦有人提出,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也主张对商人加以适当的限制和干预。

但在当时,黄老无为的思想还处于支配的地位,统治者不愿多事,更主要的是,国库还相当充实,没有必要采取过分的措施来与商贾争利。

汉武帝即位后,情况为之一变,随着集权统治的加强,便抛弃了黄老无为,进入了一个多所作为的时代。

由于开边的活动,造成了“江准之间肖然烦费矣”,“巴蜀之民罢焉”,“燕齐之间靡然发动”的局面。

特别是战争的全面展开,更造成了国库空虚。

专制统治者与商贾之间的矛盾激化了,终于导致封建国家收回造币权,实行盐铁专卖等,以剥夺商贾的部分利益,最后竟对商贾的财产进行大规模的没收。

经过这次打击,有的商贾破产了,有的“用本守之”,把商业资本投向了地产。

同时,统治者也为商人做官开了大门,从此转入仕途。商人与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终于以商人的失败而告终。

此后,自然经济的结构更趋稳定化,专制统治也加强了。可是,封建社会早期那种蓬勃发展的生气,也慢慢地被消磨了。

从根本上说,即使在封建社会的早期,集权专制也对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阻滞的作用。

汉承秦制对后世的影响

人类总是在前人创造的物质生活机制下再创造。人类社会的历史在特定的地区有它的时间的延续性,空间的承续性和人口繁衍的连续性。

两个前后衔接的朝代处于前后衔接的不同的历史阶段,它们不可能在国家治理、军事、经济、法律道德、文化等方面完全一刀切开,成为两个绝然不相关联的社会。

一个民族的后一个社会,必然要在前一个已经灭亡了的社会的空间中存在下去,必定带有前者的痕迹。

“汉承秦制”体现了秦汉历史的连续性。秦政的恶名并不妨碍汉政对其优透遗产的继承。

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发展异常缓慢,这是人所共知的,这与专制统治紧密相关。

就经济方面来说,专制治理是以个体经济为支柱的。而这也导致,专制的王朝包括秦国,都采用了抑商政策。

而且大肆强调农业的重要性,将商人的地位一再贬低。但这也导致,古代的中国商品经济方面并没有那么发达,制约了他们的发展。

汉初,专制统治松弛了,包括工商业在内的整个经济又蓬勃地发展起来。

汉武帝在加强专制统治的同时,再次对工商业进行打击,从此,自然经济的结构日趋稳定,经济发展逐渐失去了生气。

而在文化思想方面,秦汉也颇有相似之处。前有商鞅焚《诗》《书》,而秦始皇则是焚书坑儒,到了汉武帝时期,就变成了独尊儒术。

结语

历史的延续使得朝代的更替不可能抛弃前者留下的一切,包括自然和社会的属性。

这就是历史的共性,它像接力棒,把社会引向新的征途,这就是历史的辨证法。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秦制中许多有益的方面,通过汉初百年的继承和消化,永远地留存在此后的历史长河之中。


参考文献

《汉书》

《秦制、楚制与汉制》

《历史分光镜》

《商君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秦朝   秦国   秦王   自然经济   商贾   汉朝   工商业   统治者   封建   制度   经济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