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棺材一头大一头小,一头高一头低?不得不说老祖宗心思太密了

“人不免一死”,从古至今,多少帝王将相、枭雄人杰,尽管在生前创造了伟大的功绩,享受了人间的富贵荣华。

最终的结局也无非“过眼云烟,尘归尘、土归土”。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在这一点上,上天还是非常公平的。所以,对于人们来说,死亡是迟早的归宿,虽然本性害怕死亡,但也都能坦然接受。

因而,从我国远古开始创造文明时期,“丧葬”礼仪就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古人“事死如事生”的观念更是加大了这一点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番每个人的身后之所—棺材,虽然见者让人恐怖,但几乎每个人都不陌生。

很多人注意到棺材其实是非常有讲究的,通常都是“一头高、一头低”,且“一头大、一头小”。

那么作为流传下来的老传统,棺材为何会呈现出这种构造,不得不说,我们的老祖宗真的无愧世界上最聪慧的民族。

“逝世之人的寿屋”

所有人都对“死亡”有天然的恐惧心理,这是天生的“求生”本能决定的。

因而,看到有关“死亡”的事物,人们一般也很难接受。

但对于“棺材”来说,为了打消人们的这种念头。

从古到今,它都有着美好的名字,比如“寿屋、老屋、老房”,时刻提醒人们不要害怕它,甚至还有着“见棺发财”的寓意赋予到它身上。

“棺材”是每个逝世之人必不可少的东西,抛开非正常死亡的一部分人,几乎每个正常去世之人都会躺到里面,这不仅局限于我国,在国外也都有这种习俗。

说到底,“棺材”是人类文明进化的结果。

对于远古人来说,没有这种对于死亡的敬畏,原因还是人类的进化不足。随着人类认知的不断提高,对于同类的死亡,每个人都不免有一些伤感。

加上,古代社会,野兽遍地,如果不加以保护遗体,那么很快这些都将成为野兽口中的晚餐。

因而,“棺材”的诞生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文明发展的潮流。

随着生产力的提升,人们开始可以创造丰富的物质,对于自己的身后之所,自然也是倍加用心。

加上对于丧葬的重视,棺材也就发展的越来越完善,甚至被赋予了风水上的讲究。

我们知道,国外的“棺椁”一般都比较平整,尤其是过去古埃及的法老“棺椁”来说,虽然符合人体形状,但外表要扁平很多。而我国就不一样了。

我国的棺材外表讲究“一头大、一头小”,“一头高、一头低”。

虽然随着死者的身份,棺材的取材、打造、装饰有些区别,但外形却是保持一致的。

这是为何?

“顺应阴阳自然规律”

我国古人是非常有智慧的民族,这一点是毋庸质疑的。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在世界历史上,中华民族创造的人类文明及智慧,绝对是“首屈一指”的存在。

不说别的,仅仅以“棺材”的构造为例,我们就可以知道古人的智慧究竟有多么高明。

首先,棺材的外形为何呈现出一头大、一头小的结构?

这个非常简单,因为人体是“上宽下窄”,如此一来,是符合人体平躺在那里的规律的,会让“逝世之人”觉得非常舒服。

很多人认为,之所以棺材设计成这种,无非是因为棺材取材于树木,而树林是由下而上,由粗到细的,这才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出现。

其实不然,我们都知道棺材虽然取材于树木,但后续一般都会“加工”,并不是直接取来就用。

那么既然加工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唯一解决就是:有意设计打造成这种的。

其次,在我国风水学中,大的一头代表阳,而小的一头代表阴,那么凡事都要讲究平衡、阴阳相调。

只有保持平衡,自然才能达到平衡。

最后,我国的建筑结构一般都是“坐北朝南”,那棺材也就类似于逝者的“房屋”,自然也需要保持这种结构。

那么小头朝南,大头朝北,逝者躺在其中,也是符合地球磁场规律的。

且我国祭祀的礼节一般都是跪在阴的一面,也就正好对应逝者的脚下,这对于逝者来说,也是对其尊重的一种表现。

那么,除了以上之外,我们都知道,棺材还要另外一个特点,那就是“一头高、一头低”,并且是头大的那部分高,头小的那部分低。

其实这个也很好理解。

对于逝者居住的“房屋”,自然要保持干燥。

如果平底,很容易因为下雨造成积水的现象,自然是不利于居住的,而一高一低的设计,正好解决了此类问题。

此外,一高一低也符合我们平时睡觉的习惯,头部有个依靠,整个人休息起来也非常舒适。

所以,我们看到,古人在设计棺材的时候,从来都是有讲究的。

尽管有风水阴阳的作用在其中,但很多时候,也是从实际角度出发,非常符合人体客观规律。

至于,棺材的外表有红、黑、黄的颜色,也都是有说法的。

比如,红色一般代表逝者是一位高寿的有福之人,死后的葬礼也可以被当做“喜丧”来看待;

黑色一般是非正常死亡的一部分;

而黄色,那只能说明家底比较薄,用不起其它的装饰。

当然,对于那些大富大贵之人,死后的棺材也是极为气派,比如对于帝王来说,都是所用罕见的“金丝楠木”,普通人别说用,可能连见都很难见到。

但不管生前地位多么高贵,死后所用棺椁多么豪华,对于死去之人,又有什么意义?

或许,只能徒留给盗墓贼一些觊觎之心,平白惹得死后不得安宁。

所以,攀比之风不可取,平平淡淡才是真。

既然是人都不免一死,那么就尘归尘、土归土,最好也不要再采用大棺椁的方式了,损耗木材不说,光是占地就是我国历来的“痛点”之一。

时代在变化,我们的思想也应该跟上,毕竟“人死如灯灭”,再好的东西,有何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棺材   棺椁   都会   逝者   老祖宗   阴阳   古人   讲究   心思   人体   自然   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