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州会馆改名被驳

文:杨峰





1922年9月3日在北京出版的《京报》第7版刊登有一则豆腐块的短消息《光州馆改名被驳 令再开会公决》:


有吴某将光州会馆更名潢光固息商五县会馆,并修订馆章,呈请警厅。该厅批驳云:据呈拟将光州会馆两处,改名为潢光固息商五县会馆,并修订馆章,请予备案等情。饬区查复,询据该馆同乡汪子佩、刘炳族等,声称修订馆章一节,并未经全体同乡开会通过,不能承认等语。具复前来,所请备案,未便据准。即仰该具呈人等,召集旅京同乡,定期开会,将会馆改名暨修订馆章各节,当众宣布,公同决议,即以到会同乡大多数之公意为定。再本厅管理会馆规则,规定会馆设置正副懂事一人,此次所呈馆章内,有值年一项,核与规则不合,并应遵照修改,再行来厅呈报,厅候核办。除行区知照外,此批云云。(露)


文字虽短,但将“光州会馆”改名被警厅驳回的原因写的清清楚楚,并提出相关的整改建议。

在2022年出版的“光州历史文化三部曲”之三的《光州往忆》中,收录有一篇《光州驻京会馆》,大致介绍了同在“宣武门外”的“米市胡同光州馆”及“官菜园上街光州新馆”。“光州馆”及“光州新馆”的命名,让我们对光州驻京会馆循序渐进的发展脉络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李嘉乐《抵都寓米市胡同光州馆考试差后移官菜园街光州馆》诗,给我们留下了早在1870年就有了“新馆”的信息。同时该文也介绍了“米市胡同光州馆”进入民国后,改名为“潢光会馆”,门牌号是米市胡同108号。

会馆虽类似现在的“驻京办事处”,但却有本质区别,会馆是私人或者某个小集体(如:同乡会)的,而办事处是公家的。会馆在明、清、民国时期,最重要的作用是联谊乡情、提供援助,为本地来京参加科考的举子免费提供食宿,或者是行业间,信息互通,维护同乡、同业的商业利益。喜欢历史典故的都了解,有些会馆甚至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



1923年8月25日在北平出版的《社会日报》有一则消息《调査会馆常住人数 湖州馆住客最多》介绍道:“提署近饬所属营汎,调查各会馆常住人数,详细呈报。昨据外城营汎调查,呈报直隶会馆常住三十人;安徽会馆常住十六人……光州馆十二人云。”据此可知,此时的光州馆依然未能“成功”改名。

咦,一声叹息。民国取代满清,为彰显“革命”,就在1913年把所有他们认为代表了“封建”的“州”或“府”,“革命”成了“县”!“光州”按惯例本应“革命”成“光县”,或者是因为一个寓意不好,一个是旁边本来就有一个“光山县”,有重名之嫌,所以就以穿城而过的小潢河改名为“潢川县”了,这个在当时,或许还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改名,毕竟这个小潢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一百多年过去,而今我们还在为恢复光州,恢复我们曾经的历史、曾经的荣耀而努力的路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光州   光山县   潢川县   会馆   米市   菜园   常住   同乡   胡同   驻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