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德里亚堡战役的解读

文|木易

编辑|古木的茶

简介

亚德里亚堡战役是希特勒在1939~1941年间发动的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德军以失败而告终。

由于这次战役本身规模不大,所以,学者们对其研究的资料不多,大多数著作都是对其结果进行简单地叙述。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德国历史研究的水平很低。事实上,这场战争在世界军事史上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

亚德里亚堡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为激烈、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场战役。在此期间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尤其是其中的几个重要事件更是值得人们关注和研究,其中尤以诺曼底登陆最为典型。

因此,对这些重大事件进行分析和解读是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一、普鲁士的困境

随着德国法西斯的发展,其势力日益膨胀。为了把普鲁士重新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希特勒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试图将普鲁士统一在自己的领导之下,并建立一个统一的德意志国家。

但实际上,希特勒在德意志帝国的地位始终是不稳固的。他通过各种手段企图将普鲁士重新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为此做出了许多努力。

例如,通过《反苏反社会主义法》《反共产国际法》等法律来扩大自己的军事实力,增强自身的威信。另外,他还与希特勒本人的亲密战友——陆军元帅冯·博克将领魏格纳合作,进行军事演习来增强军队实力。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希特勒才发动了这次军事行动——亚德里亚堡战役。在这次战役中,德军节节败退。在9月4日,德军只有9个师到达了亚德里亚堡,而当时这座城市已经被占领了。

但是,这并不是一场真正的战役,因为德军的主要力量仍在北部的勒热夫。因此,希特勒认为,如果把德国南方和东方的部队集结起来进攻苏联,那么战争的结果将是完全不同的。

尽管当时德军正处于战略反攻阶段,但是却没有一个合理的战略计划来为此提供支持。而且,德国军队本身也存在问题和缺陷——士兵们因为不适应苏德战场上不断变化的气候而非常疲劳;

而且德军在进行反扑时,缺乏有效的手段来对付苏军强大的反攻。所有这些因素都成为德军失利的重要原因。

二、普鲁士的胜利

德军进攻失败后,希特勒决定实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攻势。他于11月18日向西部地区发动进攻,由希特勒元帅和勃劳希契将军指挥。

进攻的目的是夺取亚德里亚堡,它是盟军在诺曼底地区登陆的重要屏障。由于亚德里亚堡被德军占领,盟军已经从比利时海岸转入防御状态,因而可以在这个方向集中兵力,实施反攻。

希特勒对此非常满意,因为他认为只要占领亚德里亚堡便可对盟军的进攻形成一个包围圈。

11月20日,希特勒再次向西部地区发起进攻,这次的目标是夺取普丹铁路上的一座重要战略城市。但这次行动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由于德军自身的问题和盟军的强大攻势,希特勒不得不撤退到莱茵河东岸地区进行休整。

11月30日晚,德军再次向西部地区发动进攻时遭到盟军顽强抵抗。经过激战后,德军在这场战役中遭到了失败。

这场战役是亚德里亚堡战役,但是盟军对德军的作战计划了如指掌。从11月下旬开始,盟军开始集中优势兵力对德军实施反击,德军进攻遭到重创。到12月上旬,盟军在这一地区的攻势基本结束。

盟军的反攻是以兵力集中和兵力优势为前提条件的,由于德军在战争初期被打得措手不及,而德军在亚德里亚堡战役中又失败得非常彻底,所以,在盟军的反攻中,德军并未发挥出其应有的实力。

但是,从战争全局来看,德军在这场战役中损失惨重、元气大伤,而盟军则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在这场战役中德国和英法盟军损失惨重、元气大伤的主要原因是双方军事上的差距太大。

三、德方的胜利

由于德军在战役中的伤亡巨大,其实际数量应该在45000人左右,而德军在战争结束后也没有公布其损失人数。

从战后统计的数据来看,德军伤亡总数超过了4万人,而苏联参战时的总兵力为50万人,从这里可以看出战争结束后德国伤亡人数的巨大。

此外,美国和英国方面也都没有公布自己军队的损失人数。对于盟军来说,他们是通过战争结束后盟军对德军俘虏进行调查而获得具体数据的。

对于德军来说,由于其总兵力是固定的,所以也没有确切地统计德军在这场战争中损失了多少人。但是根据其他盟军部队的报告来看,他们损失了近4万人。

这样计算下来,盟军死亡人数应该在62000人左右,而苏军阵亡人数应该为150000人。

四、“最后一击”的失败

由于“最后一击”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德军在战场上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希特勒的威望大大提高,人们普遍认为他是一个十分高明、有才能的将领,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种错觉,即认为德国人在军事上已是无坚不摧,“最后一击”已是大获全胜。

这种观点产生的结果就是:德国军队中已经没有人再怀疑希特勒将成为盟军在欧洲的最后一名对手了。人们普遍认为,“最后一击”已经结束,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即将进入德国境内。因此,德军在“最后一击”中遭到了彻底失败。

随着希特勒“最后一击”计划的彻底失败,德国人失去了与盟军作战的信心。1944年6月6日~7月1日,德国军队在法国南部地区与盟军展开了拉锯战。

由于德军的顽强抵抗,盟军的攻势一直未能有效地阻止下去。到了7月,德军对盟军的攻势已经无能为力了。因为盟军已经切断了德军的后方交通线,切断了其供应基地,使得德军后勤补给系统彻底瘫痪。

1944年7月6日,希特勒终于无法忍受这一失败的打击,下令全线停火,停止一切进攻行动。整个战局从此也就宣告结束。

在这场战役中,盟军共投入了近100万军队、70多万架飞机、6万多辆坦克、8万多门火炮和迫击炮、500多艘舰船以及近40万吨军火,而德军则投入了200多万人、300余辆坦克和自行火炮、100余架飞机和80余艘舰船以及约200吨军火。

五、双方损失惨重

在战役中,德军共损失了135000人,其中阵亡65000人,受伤255000人。英军阵亡29000人,负伤155000人,被俘8700人。苏军总兵力为1180000人。

德军此次战役共伤亡449000人,其中死亡43250名(包括被俘人员),受伤39300名(包括被俘人员);英军伤亡78000名。

总体上说,双方的损失都很大,德军损失比英军略多些。德军在战役中的失败与其指挥失误有直接关系。

德军将领们最初的错误判断是:英军没有能力在斯大林格勒挡住苏军的进攻。如果当时德军再多一些耐心,或许可以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击败苏军,甚至可能会取得整个东欧战场的胜利。

此外,在德军将领们看来,如果他们将兵力部署得更好一些,或许也可以赢得这场战役。事实证明,这些错误决策大大削弱了德军在整个东欧战场的战斗力。英军指挥官们事先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而且其兵力部署也有缺陷。

由于苏军采取了积极主动的行动,他们把德军包围起来以歼灭其有生力量为主要目的,最终取得了胜利。但是苏军的损失要大得多。

此战之后,苏联红军完成了战略反攻的准备工作,红军的作战能力大为提高。亚德里亚堡战役之后苏联红军在东欧地区又发起了一系列重大战役以夺取更大的地盘,其中著名的有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战役等。

1942年8月1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又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此后,苏联红军又向莫斯科发动了攻势,莫斯科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城市攻坚战,苏联红军从西部战线取得了重大胜利。

此后,德军的战略重点转向西南方向,再也无法在东部战场与苏联红军对抗。

1944年夏秋之间的库尔斯克战役又是苏联红军从东线进攻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德军被迫撤退到顿河以南地区。这次战役之后,德国再也无法对苏联发起大规模的进攻了。

由此可见,亚德里亚堡战役是苏军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取得胜利的重要标志之一。

六、作者观点

在二战中,人们对战役的研究很少,而且仅限于个别人物的著作。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丘吉尔、罗斯福、史汀生等人的著作,这些人都有自己专门的著作,而史汀生则以其独到的见解对战役进行了分析。

亚德里亚堡战役对纳粹德国来说具有重要意义,而它却鲜为人知,甚至被人们忽视了。不过,通过亚德里亚堡战役可以使我们更加了解希特勒及其决策机构。通过这场战役我们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斯大林格勒战役。

作者认为,人们对希特勒发动的这场战役认识还不够到位,并且缺乏深入研究。虽然希特勒发动这场战争是为了夺取西线地区,并希望迅速占领整个欧洲大陆。

但是他在行动时却没有考虑到德国本土的安全。随着希特勒对战争越来越乐观,他把重心放在了欧洲大陆上,这一错误的决定导致他付出了惨重代价,也使他失去了许多战略要地和德国民众的支持。

参考文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德里   普鲁士   斯大林   战役   希特勒   苏联   盟军   德国   德军   损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