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弃地:明朝最失败的战略决策,明军60年的鲜血白流了

1368年,汉人英雄朱元璋在应天府(南京)称帝,改元洪武,建立大明帝国,随即开始了北伐蒙元王朝的战争,当年攻陷元大都(北京),后改名北平,恢复了长城以南的中原故土。

明军收复北平后,朱元璋开启了对北元残余到位征讨,终洪武一朝31年,朱元璋组织了9次大规模的北伐行动,相继收复了河西走廊、辽东、河套平原这些自晚唐以来就被异族占据的土地,恢复了汉唐的荣光。特别是在捕鱼儿海之战中,名将蓝玉指挥明军一战摧毁北元主力,使得草原分裂为鞑靼、瓦剌、兀良哈三部,他们互相攻伐,大明的北方安全形势得到根本好转。

除了大规模北伐,朱元璋还在长城外的草原上建立了开平、大宁等卫所,拓展了明军的防御纵深,同时也像钉子一样锲入了草原,以起到监视和制约草原各部的作用。并向辽东移民实边,使得辽东成为大明在北方重要的军事基地。朱元璋的部署非常有效,整个洪武时代,大明的北方是安全的,即便有战事也是在长城外打,丝毫不影响长城内的百姓生活。

1402年,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取了帝国的统治权。朱棣继承了朱元璋积极防御的政策,持续对北方草原进行“武力输出”(是为五征漠北),并在漠北腹地的斡难河畔建立了斡难河卫,并增设兴和卫,兴和与开平、大宁互为犄角,共同拱卫长城,而斡难河卫则成为明军最前沿的进攻基地,由此将大明的战线直接建在了草原腹地,可谓霸气之至。

与此同时,朱棣还以辽东为依托,积极经营东北地区,在东北设置奴儿干都司,治所在黑龙江下游东岸的奴儿干(今特林),朱棣在此留驻一支精锐明军驻防,这也是汉人军队第一次出现在东北腹地,东北也成为了大明的领土。除了在北方积极拓展外,朱棣还积极经营中南半岛,明军收复了五代时独立的交趾地区(今越南),朱棣在此设置交趾行省,大明的版图臻于鼎盛。

朱棣死后,大明帝国经过短暂的动荡就进入了宣德时期,执政的是朱棣的孙子朱瞻基,是为明宣宗,年号宣德。由于洪武、永乐(朱棣的年号)两朝,近60年的战事,特别是朱棣时代五征漠北、四征安南、七下西洋、迁都北京这些超级工程,极大地透支了大明的国力。朱瞻基于是决定改变国策,特别是修改朱元璋朱棣父子坚持了几十年的积极防御国策,转而进行战略收缩,换句话说就是消极防御。

宣德三年(1428年),大明立国第60年周年,也是明军收复交趾20周年的日子,朱瞻基下达了从交趾撤军的命令,大明军旗缓缓地从中南半岛上空落下,从此肥美的红河三角洲彻底成为了异国他乡。而因为明军撤出交趾,使得大明在中南半岛乃至东南亚的威望大跌,此后中南半岛上的缅甸开始屡屡侵扰大明的西南边境,大明的西南边境再无宁日。

朱瞻基放弃交趾后,又将奴儿干都司的明军内迁到辽东,转而以册封当地女真贵族,维系羁縻统治的政策代替直接统治,实际上就是变相放弃了东北。此举直接导致东北的女真诸部失去了制约,结果不断做大,最终颠覆了大明帝国。

此后,朱瞻基又放弃了朱棣辛辛苦苦打造的斡难河卫、兴和卫、开平卫、大宁卫,使得明军战略纵深一下子缩短了上千里。此后草原各部的势力直接推进到长城边,大明的都城北京直接成为了边境城市,安全形势异常严峻,间接导致了后来的土木堡之变。朱瞻基一系列的“骚操作”,学名叫“宣德弃地”。

其实,朱瞻基不是一个昏庸之辈,宣德时期的大明帝国实力依旧强劲,但只因为朱瞻基的一念之差,使得大明在中南半岛、草原、东北三个战略方向,在没有大的威胁下主动放弃,实在是耐人寻味,而“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挖坑,后人遭殃”,朱瞻基的短视,着实坑惨了自己的儿子(明英宗朱祁镇),也坑惨了大明帝国,更可惜的是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冯胜、蓝玉、张辅历代明军将士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换来的土地被朱瞻基大笔一挥丢了,真真是“崽卖爷田不心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宣德   大宁   兴和   辽东   开平   大明   交趾   明朝   中南   战略决策   帝国   鲜血   草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