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功臣临终前,嘱咐子孙:后代若出高人,一定要杀!不然必造反

隋末暴君当道,各地起义军揭竿而起。家境富裕的徐茂公,因不满暴政,于17岁时加入起义军,还劝说起义军首领翟让谋反。翟让本没什么大志,只想当一个草寇,受徐茂公劝说打劫大运河沿线可以捞得一大笔,他才动身前往。



果不其然,他们很快就积累了一笔“原始资金”。随后,他们继续扩大起义军规模,建立瓦岗寨,还招揽了上柱国将军之后李密。翟让没有野心,能力也比较低下,所以他很快就将首领的位置让给李密。当然了,这也是徐茂公劝说的结果。



可是李密生性多疑,信不过翟让和徐茂公,于是设了一场鸿门宴,打算对两人下手。没有防备的翟让在宴席上一命呜呼,嗅到气息的徐茂公虽然设法逃脱,但还是挨了李密一刀。在众人的劝说下,李密才相信徐茂公没有异心,并邀请他共襄大业。



不过徐茂公可不愿意继续留在李密身边了,而且他一直觉得是自己害死了翟让,十分内疚。所以徐茂公离开瓦岗寨,带了一批兵马去了溧阳。没多久,李密就败给了王世充,瓦岗寨失守。徐茂公听说以后,将钱粮和兵马送回给李密,并且劝李密和自己一起投奔晋国公李渊。



心高气傲的李密不服自己屈居李渊之下,密谋造反,最终被李渊军队结果了性命。毕竟一场君臣,徐茂公请求李渊让自己为李密办丧事。李渊见徐茂公忠义,同意了他的请求,还将他赐李姓,名李勣。其实徐茂公原名徐世勣,字懋功。



不仅李渊,大唐满朝文武都认为徐茂公忠肝义胆,对他十分敬佩。在这之后,李渊开始重用徐茂公,并将他安排至李世民帐下,随李世民南征北战,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大唐王朝正式开创后,徐茂公为开国功臣,封侯拜相,但他为人一直低调和谨慎。


李世民曾为继承人的事苦恼,询问过徐茂公的意见,可是徐茂公却说这是皇帝的家事,自己没资格管。轮到高宗问他类似的问题时,徐茂公还是给出一样的答案。


当时高宗正烦恼改不改废王皇后立武则天,可徐茂公很清楚,不管站队哪一边,日后都不一定有好果子吃。后来武则天上位,将当初反对改立皇后的臣子贬谪诛杀,而徐茂公明哲保身的回答,让他逃过一劫。



徐茂公一直有“半仙”之名,他还年少的时候,就看准商机,提前命工人割下家里种的麦子。哥哥们都指责徐茂公耽误农时,结果天气异常,家家户户都颗粒无收时,徐茂公家的黍子居然颗颗饱满,卖得好价钱。


正是因为他如此神机妙算,所以徐茂公临终前的一个预言成真,更坐实他半仙之名。徐茂公将子孙叫到床前,嘱咐他们:“如果后来出了志气不凡的高人,一定要杀了,否则他会给家门带来祸害。”



当时大家并没有在意徐茂公的话,毕竟家里能出人才是一件好事。一直到了武周朝,徐家子孙仍然高官厚禄,徐茂公的孙子徐敬业还曾授太仆少卿。可他和其他臣子一直不满武周夺位,于是联合起来讨伐武则天,甚至已经开始谋划起兵。



这件事很快传到武则天的耳朵里,所以徐敬业他们还没成功起事就被镇压了。武则天还将徐茂公及徐敬业父亲的官职和封爵削去,收回赐姓。徐敬业带着妻儿逃往,却遭到部下变节,将他头颅砍下作投名状。



从这件事看,似乎徐茂公又预言中了一件事。其实这不是“神”,也不是“巧”,而是徐茂公深谙为人臣之道,那就是难得糊涂。徐茂公为君主重用是因为他忠义,君主想要的就是臣子对自己的忠肝赤胆。只要明白这一点,就能过得安稳。


图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著者所有,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晋国   忠义   大唐   起义军   半仙   臣子   兵马   君主   临终   首领   子孙   高人   后代   敬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