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后期,夫差击败勾践后,为什么不直接灭掉越国?

#头条创作挑战赛#

在春秋时期,虽然齐桓公率先称霸,但是,齐桓公去世后,齐国因为陷入到内乱中,所以逐渐走向了衰落。自此之后,晋国和楚国争霸成为主要的历史事件。当然,晋楚争霸绵延百年,这导致两个大国的实力也受到了严重的消耗。于是,到了春秋后期,东南一带的吴国和越国相继崛起,加入到逐鹿中原的队伍中。

值得注意的是,吴王夫差即位后,励精图治,重用伍子胥等人。在国力增强后,夫差亲自率领军队攻入越国,已经将越王围困在会稽山上了。换而言之,只要夫差的一句话,勾践就活不到第二天。可是,吴王夫差还是放了勾践一命,也即没有直接灭掉越国,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在笔者看来,吴王夫差之所以没有对勾践斩草除根,肯定不会是为了得到西施,也不会是为了得到勾践允诺的土地。因为以上两样东西,只要夫差彻底消灭越国,就能立即得到。由此,夫差之所以保留越国的存在,是有多方面因素的考虑。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春秋时期宗法制和周礼相继崩溃。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春秋时期还是非常讲究灭国不灭祀的。

也就是说,吴国可以占领越国,但是其需要给越国的王室保留一块祭祀祖先的地方。同样的道理,楚国之前消灭了陈国和蔡国,但还是让这两个国家复了国。而吴王夫差可能也是出于传统观念的考虑,所以没有对勾践赶尽杀绝。作为一个姬姓诸侯国,吴国想要问鼎中原,需要获得周王室的支持,因此,吴王夫差更不能肆意破坏周王室的礼制和宗法制。

其次,进一步来说,如果吴王夫差强硬地要消灭越国,不给勾践留活路的话。那么,按照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封制,得到的越国土地自然需要进行分封,也即用来犒劳吴国的功臣。但是,这样一分封下去,很可能导致卿大夫势力的壮大,反而不利于维护吴国王室的地位。

在这一点上,春秋时期的晋国无疑是反面教材,因为卿大夫实力的与日俱增,晋国的公室在春秋末期已经被架空了。而这,最终引起了三家分晋,这标志着战国时代的开始。同时,考虑到春秋时期的生产力,乃至东南地区的吴国也没有多少人口可以迁移到越国,所以让越国臣服于吴国,无疑是比较好的选择。

再者,吴国当时的战略方向,不在南方,而是北进中原。在春秋末期,吴国本来是晋国扶持来对抗齐国和楚国的。但是,吴国在击败楚国和越国后,其实力和野心可谓是更上一层楼。由此,北进中原,获得周王室的认可,进而成为比肩齐桓公、晋文公的霸主,自然成为吴王夫差当时的主要目标。在此背景下,彻底灭亡越国后,还要镇压越国残留的反抗势力,这显然需要耗费巨大的兵力和财力,从而和夫差的战略目标相冲突。

最后,从地理角度来看,吴国占据的太湖平原等地区,是比较肥沃和适宜人口居住的地区。而当时越国在地形上以丘陵为主,在地理条件上比不上吴国,也很难引起夫差进一步吞并的兴趣。由此,夫差最终放了勾践一命,也没有全面吞并越国的土地。

当然,勾践不会对夫差感恩戴德。越王勾践十九年(公元前478年),勾践率军攻打吴国,在笠泽之战中三战三捷,大败吴军主力。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公元前473年),破吴都,迫使夫差自尽,灭吴称霸,以兵渡淮,会齐、宋、晋、鲁等诸侯于徐州,迁都琅琊(今江苏省连云港市锦屏山附近),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勾践   晋国   吴王   楚国   春秋   宗法   中原   吴国   王室   后期   春秋时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