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以后不允许土葬了吗?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推进农村丧葬改革

“众生必死,死必归土”,任何有生命的物体都会死亡,死后归于大地之中。随着死人与活人争地矛盾的激发,我国很多地方都在推行丧葬改革,即改土葬为火葬。

为什么要推行丧葬改革?无非就是三点原因:

一、为了解决死人与活人争地的矛盾。“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家命脉的根基,我国是人口大国,必须要牢守粮食安全这一底线,必须要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目前在很多实行土葬的地区,存在着坟墓占用耕地的现象,导致大量土地资源被侵占,这也是我国推行火葬的主要原因。

作为农民,我认为粮食价格低以及种粮成本持续上升,严重打击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导致抛荒的现象十分严重,这也是我们当前需要重视的问题。

二、为了解决大机器耕作。目前很多坟墓直接安葬在耕地上,这非常不利于机械化的操作,严重限制了大型机械化的推广,导致人们种地的效率过低。像我国很地名都带有“丘”,其实“丘”也有坟墓的意思,耕地上的坟墓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型机械化的推广,只有解决大机器耕作的问题才能有效解放农民的双手,才能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的现象。

三、为了破除封建迷信。土葬过程繁琐,整个丧葬过程存在着很多迷信,如超度诵经、坟墓选择风水宝地、配阴婚等,而推行火葬可以树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打破丧葬陋习。

至于为什么很多人反对火葬,那是因为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落叶归根”、“入土为安”的思想根深蒂固,“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古人认为死亡是一种灵魂的转换,人死后会通往另外的世界,坟墓是逝者的安魂之所,因此土葬成了人们精神追求的主要丧葬形式。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已经在2月份下发,很多人对丧葬的改革非常重视,担心会不会土葬改火葬“一刀切”!为什么农民会担心?毕竟在12年的河南周口进行了大规模的“平坟复耕”活动,当时平坟是“一刀切”,即无论是祖坟还是近二十年来的新坟统一平掉,不区别对待,因此很多农民心有余悸。

丧葬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丧葬文化的核心就是“孝”,像我们清明祭祖,不仅是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而且也是传承孝道的表现。人类有两大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坟墓作为安葬祖先的场所,是人们的重要精神寄托,“一刀切”的平坟运动不可取,这些原有的墓地在自然界中时间久了自然会慢慢消失,根本没有必要平坟。

那么土葬改火葬是不是将要“一刀切”?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推进农村丧葬习俗改革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关于加强农村精神建设部分,明确提出推进丧葬习俗改革,即开展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农村移风易俗专项治理,没有明确规定“土葬改火葬一刀切”,即推行土葬改火葬是一个逐步的过程,根据人口密度、设施配制和群众接受程度逐步扩大火葬区。

1、重点整治“大操大办”。在农村红白喜事都要办酒,很多人好面子存在着攀比的心理,办酒席的时间过长、规模过大、菜品过多,造成了食材的严重浪费,婚丧事宜中讲排场、比阔气,这种不良风气的盛行大大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酒席的大操大办也导致礼份子越来越沉,导致亲情友情褪色,一切向钱看,甚至出现了“因礼返贫”的现象。今年的中央一高文件明确规定,将强化村规民约约束作用,以及党员、村干部带头示范作用,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移风易俗的整治。

2、整点整治“薄养厚葬”。在农村很多人生前不对老人尽孝,死后好面子而搞面子过程,大摆宴席、搞豪华墓、配阴婚,对于这种“薄养厚葬”的行为国家将进行重点整治。

丧葬过程中花再多的钱逝去的人也享受不了,烧再多的金山、银山也毫无意义,薄养厚葬其实是一种不孝不敬的行为,我们应提倡“厚养薄葬”,让老人安享晚年才是最大的孝顺。这里的“厚养”并不是说让父母吃最好的、穿最好的,而是对父母尽心尽力,即“洁诚而养”。

推进丧葬改革没有错,但是不能一刀切,不能急于求成!在有的地方虽然火葬率提高了,但是存在“二次入棺”的现象,对于这种现象一定要严厉打击。同时对于丧葬改革的地区要加大资金投入,可以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以促进土葬向火葬的转变,对于不愿意安置在公墓的,可以鼓励深埋、海葬、撒散等形式安葬。

对于丧葬改革,你有什么建议或者想法?欢迎留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土葬   丧葬   年中   大操大办   移风易俗   农村   酒席   不允许   活人   耕地   坟墓   面子   现象   农民   过程   精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