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天保边检站:我身边的“雷锋” 哪里需要往哪钉

六十年前,有这样一个人,被人称赞:“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他就是雷锋。六十年来,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照亮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六十年后的今天,云南天保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八布分站也有这样一位民警,他虽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没有世人皆知的名誉,但他甘愿做一颗“螺丝钉”,牢牢地铆在岗位上,静静地为祖国边境安全贡献一份力量。

他叫岩马,1995年出生,2015年参加工作。自参加工作以来,先后荣记三等功1次、嘉奖5次,被各级评为优秀士兵2次,优秀民警1次,优秀共青团员1次。

他,是雷锋精神的“铁杆粉”

“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愿永远做一颗螺丝钉!”翻开岩马的笔记本,扉页赫然抄录着雷锋日记里的这样一段话。当被问起为什么抄录这段话时,岩马微笑着说:“入伍来到部队,唱的第一首歌就是《学习雷锋好榜样》。但那是还不了解雷锋精神的具体内涵,之后通过查阅资料,学习了大量雷锋的先进事迹后,我终于明白原来学习雷锋就是要学习他忠于党,忠于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打那时起,雷锋这段日记就成了岩马的人生信条,“做新时代雷锋精神传人”这把“火种”从此深深埋在岩马心里,指引着他勇毅前行的正确方向,赋予了他扎根边疆的无穷力量!

他,是国门边境的“守护神”

岩马所在的机动中队经常被派往边境一线执行堵截、抓捕等重大勤务。每次出勤,岩马总是主动请缨,冲锋在前。“每次都跑在最前面,你不害怕吗?”勤务结束后,战友们问岩马。他回答道:“我是经过专业训练的战士,如果连我也害怕,那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谁来保障!”2019年,部队改制。面对去与留的艰难抉择,岩马放弃了回家与家人团聚的机会,选择留队成为移民管理警察队伍的一员。转改后的岩马被分配到天保边检站八布分站,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国门卫士,继续战斗在边境维稳、打击跨境违法犯罪一线,守卫祖国边境安宁。

他,是敬老院的专职“理发师”

现役时期,岩马还学会了一门手艺——理发。每到周五晚上,他就提着工具包,在宿舍楼前支个小摊,设个临时“理发室”,给战友无偿理发。转改后,同事们出入营门更加方便了,这门手艺逐渐闲置。在一次随单位到敬老院开展慰问活动过程中,岩马得知敬老院的老人们行动不便,出门理发困难的情况。从那以后,隔三差五他就带上“装备”前往敬老院,为老人们免费理发。就连回家探亲之前,也不忘先帮老人理完发再走。这些年来,敬老院的老人换了一批又一批,但这一暖心举动从未间断,一直持续到敬老院搬迁,已经记不清他为多少个老人服务过了。敬老院夏院长介绍说:“岩马每个月都要过来一两次,给老人家理发的同时,还与老人拉家常,问寒问暖,深受老人们的喜爱。”

他,是同事眼中的“万能手”

“灯不亮了!”“马上检修”“停水了”“马上排查”“厨师请假了”“我来做饭”以上是岩马和同事们的日常对话。“小马有一身本事,平时营区里的一些小修小建,找他准没错。”这是同事们对岩马的评价。入伍前,岩马在工厂打过工;做过水电学徒,在工地拌过料、砌过墙,学过装潢……经过多行业、多工种的历练,培育出了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精神,掌握了许多生存技能,还拿到了高级水电工程师资格证。单位营房年久失修,设施设备老化,三天两头经常出问题,他二话不说,提着工具箱楼上楼下、屋里屋外跑,该修的修,能补的补,经过一段时间的忙活,各类隐患苗头得以及时消除。

在云南八千里边境线上,还有许许多多像岩马这样的“螺丝钉”,他们以无私的工作态度和忘我的敬业精神,为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付出了满腔热忱。无论炎炎夏日还是寒冬腊月,他们始终在自己岗位上兢兢业业、无声无息地奉献着。正是一颗颗这样的“螺丝钉”,筑成了云南边境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云南网通讯员 宋志 李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天保   云南   灯塔   边检站   勤务   螺丝钉   国门   手艺   边境   民警   分站   敬老院   老人   身边   事业   优秀   工作   雷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