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逃跑时找乔家借10万两,问:要何赏赐?乔家:要老佛爷的字

1900年的夏天,八国联军的枪声响彻北京城,惊醒了慈禧天朝上国的美梦。

慈禧顾不上平时的矜贵和体面,打着“西狩”的名号狼狈出逃,一路灰头土脸的逃到山西境内。

此时的晋商正值繁荣之时,八大晋商富可敌国,过惯了奢靡生活却手中拮据的慈禧,也正是看中了晋商这一点,开口向晋商借钱。

巨富曹家借给慈禧30万两白银,被慈禧赏赐金火车头钟,但借出10万两白银的乔家,却只要了慈禧“福种琅嬛”四个字当作赏赐,那乔家这一做法究竟是作何考量呢?

“西狩”募捐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不得不放弃紫荆城的荣华富贵,带着光绪帝仓皇从后门逃跑,为逃跑美名的“西狩”之行也仅仅只有名字好听,过程十分艰难。

仓皇出逃的慈禧来不及仔细收拾逃跑所需的金银细软,因此不得不减衣缩食,为了躲避官兵和农民起义军,慈禧甚至乔装打扮成农户模样混在难民中,一路风餐露宿,早就看不来往日北京城的尊贵模样。

西狩之行的狼狈处境直到慈禧逃到山西境内才有所缓解,因为慈禧在山西找到了可以为其募捐的人选——山西晋商,打着募捐复国的名号向晋商伸手借钱。

慈禧此次目标也十分明确,一个是祁县乔家,另一个则是邻县太谷的曹家。

曹家出资30万两白银,被慈禧问要何赏赐时,曹家人明白圣意难测,不敢有所要求,只得回复“全凭老佛爷做主。”

于是慈禧做主,赏赐乾隆皇帝的“金火车头钟”当作抵押。

而等慈禧问到乔家时,乔致庸自知这10万两白银是收不回来,只说了一句“只要老佛爷的字。”这简单的赏赐引得慈溪开心。

从表面上看,曹家的赏赐实用价值远大于乔致庸索要的字,“金火车头钟”是英国进献给乾隆的礼品,价值珍贵,慈禧把它赏赐给曹家,算是作为30万两白银的抵押,跟曹家两清。

对于乔致庸这样一个精明且有政治嗅觉的商人来说,怎么可能会做亏本买卖?眼前的蝇头小利远不如长远发展。

乔致庸早在得知慈禧要到访时,就将自家的大德通票号收拾出来,当作临时行宫接驾慈禧和光绪帝,敏锐的政治嗅觉让乔致庸察觉到这是一次上好的机遇,眼下慈禧和光绪帝落得逃亡的地步,朝廷内外交困,让慈禧还钱是不可能的。

若是提出做官的要求,乔家作为晋商中的佼佼者和官府本就存在一定的利益关系,这样就是公然破坏政治规则,对乔家的商业版图来说弊大于利。

还钱和做官都走不通,那就只能另辟蹊径。

乔致庸向慈禧要了四个字做赏赐——“福种琅嬛”,简单的要求让慈禧大喜过望,回到北京城后,慈禧便派人将书写着这四个大字的牌匾送到了乔家。

从实用价值上看,这四个字确实不如金火车头钟,但乔致庸提出这个要求,却是有更长远的考量。

一则这四个字意指慈禧居住过后乔家变成了“人间仙境 ”,满满的讨好之意给足了慈禧太后名头,也在太后面前赚足了人情;二则清朝仍处于一个重农抑商的阶段,但甲午战败后重商的思想逐渐显露,乔致庸不图回报的行为大大取悦慈禧太后,有了慈禧太后的撑腰,乔家之后扩充商业版图可以说是如鱼得水。

富甲一方的乔家

晋商凭借其特有的商业文化模式在明清商会中占据一席之地,晋商中发展最繁荣者富可敌国,有言称“皇室建筑看故宫,民间建筑看乔家。”足以看出乔家在晋商中的经济实力之雄厚。

乔家发家之史的关键人物,是乔致庸的祖父乔贵发。

乔贵发从小父母双亡,因家中贫穷,备受冷眼。有一次,乔贵发本家一个侄儿的宴席,他被喊去帮工,因故晚到了一会儿,便受到侄儿家管事的嘲讽和羞辱,一怒之下,年轻气盛的乔贵发收拾包袱赶着“走西口”的浪潮,前往长城以北的口外寻找谋生的机会。

乔贵发在包头这座边塞小城做起了“买树梢 ”的生意,他发现春夏耕种之际农民手头拮据,粮价也低迷,若是此时和农民商议收购粮食,等到秋收之后,不管粮食市场价是多少,都以商议好的价格成交,便能险中取利。

乔贵发通过其商业智慧和手段,创下乔家最开始的商号“复盛公”,成为了包头地区最大的商号,后来产业一分为三,分给三个儿子。

乔致庸的父亲乔全美接手后,创建了乔家包头“复”字号,他吸取父辈的经商教训,给子孙后代制定了一套严格的“五不准”家规:一不准吸鸦片;二不准纳妾;三不准赌博;四不准冶游;五不准酗酒。

并于乾隆年间在乔家堡村修建大院,形成了现在乔家大院的最初规模。

乔致庸从小熟读四书五经,还考取了秀才,他本来不愿意经商,但在准备科考时听说家中产业因商战中对手的算计一落千丈,兄长也一病不起。

不得以的情况下,乔致庸临危受命,在商战中以牙还牙打压对手,解除自家产业的危机,初步展露出惊人的商业头脑。

乔致庸当家时,山西境内诞生了不少从事金银汇兑业的金融组织,模式类似于近代的银行,称为票号。

票号的影响力之大几乎统治了全国的汇兑,民间流传有“山西票号,汇通天下”的说法。

乔家的产业“大德兴”原本以经营茶叶、粮食、皮品、药材等业务为主,乔致庸受到第一家票号的启发,把目光放在了前景更为广阔的票号行业,根据商业形势需要将“大德兴”改名为“大德通”,开办了“大德通”、“大德恒”两家票号。

乔致庸在票号产业上可以说是后来居上,“西狩”期间乔致庸对慈禧太后的雪中送炭、不图回报之举,为乔家积下一笔人情债。

在慈禧的授意下,乔家票号负责朝廷各省的公款汇兑业务,让乔家成功站上了票号产业的风口,扩大了大德通票号,并迅速在全国各地二十多个城市建起分号,发展为汇通天下的大票号。

兴盛时期,大德通的股本与存款总额达七八百万两以上,根据《山西票号史》的记载:光绪十年,大德通的商券每股分红高达八百五十两;光绪十四年发展到每股三千两;到了光绪三十四年每股一万七千两。

官商合作极大地扩充了乔家的商业版图,成为乔家走上鼎盛时期的关键因素,乔致庸凭借自己极高的商业头脑和敏锐的政治嗅觉,带领乔家走上繁荣鼎盛。

乔家繁荣的因素除了商业头脑,还有乔家的用人和处世之道。

乔家接待慈禧太后西狩入住一事,由乔家票号大德恒掌柜贾继英促成,在慈禧的车架还没有进入山西境内时,贾继英就代表乔家与官员吴永打好了关系。

吴永是负责帮慈禧打前站,张罗如何迎接圣驾的官员,贾继英利用自己的关系网和吴永搭上了线,替乔家接揽了迎接圣驾的任务,并提前了解到慈禧需要募捐复国的费用,做足了一切准备。

光绪三年,山西境内大旱,甚至出现了人人互食的现象,史书记载:“光绪三年,人死一半。”

乔致庸最先做出表率,出巨资赈济灾民,下令让乔家人禁肉食,穿粗服,省下来的钱财让家中佣人上街施粥赈济。

在乔致庸的带领下,祁县的财主富人也纷纷加入到赈济的行列,最后祁县成为灾民人数最少的县镇。

这两个因素也给乔家在多次历史的冲击中留有缓冲的空间,不至于快速的分崩离析,但在历史的洪流中,乔家还是走向没落。

日渐衰落的票号

乔家繁荣在清末,也在清末民国交接时期逐渐衰落。

庚子国难后,乔家产业在朝廷的帮助下走向繁荣,乔家的票号“大德恒”和“大德通”也在和官府的合作中发展到鼎盛,但与朝廷之间过于密切的资金往来和依赖,最终也成为了乔家产业衰退的最大诱因和隐患。

慈禧太后去世后,清廷仿效西方国家建立了户部银行,全国各地应该支付的款项直接通过中央银行,不再通过民间票号。

二十世纪初期,在辛亥革命等战争的打击下,山西的各大票号纷纷倒闭,乔家的“大德通”和“大德恒”也在历史的洪流中走向衰落。

乔家的后代如今散布在全国各地,但乔家繁荣的代表——乔家大院依旧安稳地坐落在祁县,向后人昭示着乔家那段峥嵘岁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赏赐   祁县   北京城   光绪   慈禧   票号   大德   老佛爷   山西   繁荣   商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