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三国: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的用人之术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在赤壁之战之后,魏、蜀、吴三足鼎立,孙权、刘备、曹操成为了当时最为杰出的领袖,

而他们三个人之所以能够在一众军阀当中脱颖而出,其必然有过人之处,虽然他们的成功和天时、地利、人和也有着很大的关系,

但和他们的能力也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他们能够笼络天下豪杰来为自己出谋献策,他们的用人之术显然很不一般。

其实,曹操的用人之术与法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他之所以能够形成这种思想,和他早年的经历是不可分割的。

曹操的祖父是宦官出身,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宦官当权,在总体上来看,这是一个非常腐朽的阶层,宦官能够掌握权力,本来就不是一件好事。

因此,当时曹操的祖父想要获得权利,就必须要用法家思想当中的权术来进行运作。

而曹操在这样的家庭环境影响下,法家思想必然会深入他心,必然会对他的用人之术产生影响。

而正是他的这种出身,使他遭到了天下士人的鄙视,而士人又多出自儒家,因此他对于儒家的思想比较的反感,也比较排斥儒家在政治方面的思想。

再加上东汉末年严峻的社会形势和政治斗争,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虽然表面上那些臣子对他俯首称臣,但是其实并不认同他的这种做法,甚至是厌恶曹操。

所以,曹操必须要用强硬的手段来治理臣子,维护自己的统治权。

但不得不说,曹操也是一个非常惜才的人,他对于人才非常的重视,能够认识到有才之人即使是在某些方面有所缺失,也是可以为自己效力的,所以曹操也奉行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

他从来不问出身,不以门第选拔人才。

曹操的用人之术也可以说是用大度一词来讲了,在魏种背叛了曹操之后,他依然能够让魏种来担任河内太守,仅仅只是因为他认为魏种能够将这个地方治理好,为他所用。

在袁绍的谋士许攸投奔他的时候,他能够以礼相待,在陈琳辱骂他过后,他也依旧委以重任,这些都足以说明曹操对于有才之人的重视。

从整体上来看,曹操的用人方法,主要就是以谋术、利益来维系上下级之间的关系的,这种用人方法,能够使曹操在短时间内就聚集到大量的人才,使他迅速的在政治上获得优势,

但同时也恰恰是这种用人之术,使得他其实对于属下不太信任,而下属之间那也是一种利益相互维系的状态,

难以形成长时间的凝聚力,使得曹操为首的魏氏集团缺乏稳定性,时刻都有被官员反叛的危险。最后,司马懿父子反叛,颠覆魏氏集团就是一个很好的历史印证。

和曹操截然相反的是刘备,他的用人之术是立足于儒家学说的,也就是儒家的信义思想,也就是重情义。

重承诺和情理。刘备他作为一个汉室的后代,他讲究一个正统性,这也就使得他的一些思想、政策是高度效仿汉朝的思想的。

汉先祖刘邦,他就是一个重信义的人,刘备的用人之术深受刘邦的影响。

而刘备早年的经历也对他的用人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儒家的思想成为了官方正统思想,

这也就使得作为皇室后裔的刘备从小就一直接受儒家的思想,尽管在史书上记载,刘备本人并不愿意读书,但是他还是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

同时,他虽然是作为一个皇族后裔而存在,但是实际上他的这一支早就已经没落了,他其实是没有任何特权的。

而刘备从一开始就打着要“光复汉室”这一旗帜,所以,他想要招揽人才,就必须要打感情牌,用“仁义”来感动别人。

历史上有名的“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都是这一思想的印证,关羽、张飞、诸葛亮能够为他效力,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受刘备的“情义”所打动。

而正是因为刘备的这种用人思想,使得蜀国的凝聚力远远高于其他两国。

刘备这种仁爱的思想,吸引了大量的人才为他效力,为他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物质基础,也使得蜀国政治集团当中的人都比较的忠心,关羽面对曹操的示好和诱惑能够不为所动,

在刘备死后,即使是后主刘禅昏庸无能,但诸葛亮依然忠心不改,尽心尽力的辅佐他,可以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些都可以说是刘备用人之术的成功所在。

不过,过分的用情义来维系一个政治集团,就会导致权威以及法度的衰败。

在刘备集团图谋大业的过程当中,也正是因为法度和规矩的缺失,造成了很大的后患。

关羽作为蜀国的一员大将,他在华容道竟然放走了他们的劲敌曹操,这无疑是一个致命的错误,理应受到惩处,但是刘备却反过来为关羽求情,无疑容易造成属下的恃宠而骄,因此,在蜀国违抗主上命令的事情屡见不鲜。

用义气来用人,也必然会导致刘备他作为一个统治者,对于属下的人不能做到一视同仁,亲疏有别使得他对于一些人的信任程度有所减弱,

而对于像诸葛亮、关羽、张飞这样的人又过分信任,不能将各类人才的能力发挥到最大,也容易使一些不受重用的人心生嫌隙,导致最终无法完成大业。

和曹操、刘备用人之术偏于一家思想不同的是孙权,他的用人思想恰好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他既有儒家的信义,又有法家的严酷。

当然,这同样也是和他的出身有很大的关系。

首先是家族风气带来的影响。他的父亲孙坚对于他的思想影响极大,孙坚非常重视用法家的重刑来管理,

在董卓乱汉之后,孙坚就多次在法家思想的影响之下整治地方,杀死荆州刺史、以及南阳太守,果断杀戮,不讲任何的情理。

而孙权的哥哥孙策又是一个非常不一样的人,他性情豁达,重信义,知人善用,在他的身上有着很浓烈的儒家思想的气息。

而孙权完全继承了他的父亲和哥哥的这两种思想,既有残酷的个性,又讲求信义。

孙权家族的壮大,其实是从他的父亲孙坚才开始的,他的宗室子弟非常的多,他不用像刘备那样,麾下无人可用,只能笼络异姓兄弟来帮助自己。

孙权的族人掌握着大量的军权,完全可以为孙权提供一个坚强有力的后盾,在他接手的时候,他所掌握的集团可以说是相当稳固了。

所以他只能够延续他的父亲和哥哥的政策。

孙权在这一时期,并不具备一个很强的政治优势,他没有曹操的政治势力之强大,也没有办法和刘备一样,有政治上的正统性,他有的只是地理上的优势。

所以他既要依赖自己族中兄弟的军权,还要笼络江东地区人才的心,这也就导致了孙权本人的用人思想在儒家和法家之间不停地摇摆。

正是孙权的这种摇摆不定的用人之术,其实很容易在长时间的积累当中,使得统治集团内部逐渐开始有了怀疑因子,不利于内部的团结。

在赤壁之战之前,江东地区有一部分人就想要投降曹操,而孙权即使是在陆逊帮他拿下荆州之后,也没有办法真正的信任江东的士族。

在孙权刚开始掌握大权的时候,他能够虚心纳谏,犯了错误也能够积极地改正,知人善任,从而促进孙吴政权的扩大。

但是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他和江东地区其他家族甚至孙氏内部人员的猜忌扩大,最终导致吴国的势力严重受损。

甚至在他死后,吴国很快就发生了内乱,孙峻杀死太子的老师诸葛恪,之后孙峻又被杀害,这都严重削弱了吴国的实力,最终无力再争夺天下。

曹操、孙权、刘备他们三个人的用人之术,各有千秋,不能说是他们谁的用人思想好或者说是不好,

正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有所不同,而导致他们在用人方面也产生了不同,可以说是也正是在这种用人思想的影响下,使得他们三个人能够在诸多军阀当中脱颖而出,三分天下。

他们因为出身、所受思想的不同,导致他们所建立的政权有所不同,这三种思想各有优劣,也进一步影响了各国的结局。

但他们能够用自己所学以及行动来影响一个时代的变化,已经是非常伟大的了,

虽然三分天下依旧不是一个统一的局面,但是也正是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使得各方势力趋于稳定,

生产生活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人民也有了喘息的机会,这也可以说是他们最大的贡献了。

他们虽然最终被淹没在了历史潮流当中,最终也没有真正实现自己的统一大业,但他们都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英雄,也将历史引向了一个新的时代。

参考内容:

《曹操、刘备、孙权用人思想之异管窥》

《曹操、刘备、孙权用人策略及成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太守   用人   儒家   蜀国   吴国   法家   宦官   信义   出身   深度   说是   很大   思想   政治   三国时期   集团   人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