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孔子及其学派的经济原理

文|渊溪的竹简

编辑|渊溪的竹简

前言

儒家思想统治中国封建社会已2000多年。

所有著名的儒家思想家,包括孔子本人,都被称为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和伦理思想家,但他们并不被认为是专业的经济学家。

我们要关注儒家经济思想所依据的哲学和政治思想,探索这些哲学和政治思想在研究经济问题中的特殊意义。

思想对经济问题的影响

在过去的一二十年里,东亚的几个地区,如韩国、新加坡、香港和中国的台湾省,发展得非常迅速,儒家思想是所有这些领域的主导文化。

有人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对经济发展是积极的影响还是消极的影响;另一个如何证明?

从表面上看,这些问题似乎纯粹与哲学、政治和伦理有关,但传统文化无疑包括经济活动以及这些活动中所包含的经济思想。

的确,这些经济思想体现在儒家哲学及其政治伦理思想中。

因此,要讨论儒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必须研究儒家的哪些经济思想可以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以及基本的哲学、政治和伦理理论。

总的来说,孔子的哲学、政治和伦理思想都体现在他对“得体”和“仁慈”的观点中。礼仪与当时封建父权等级制度的行为有关。

孔子认为应该维护封建伦理的父权等级制度,反复赞扬礼节,谴责越节。他还提出了“正义”的概念。

具体来说,任何能达到父权封建主义伦理制度的各种标准的行为,也能达到“义”的标准。“仁慈”是道德标准体系中的一种核心美德。

该制度提倡“得体”和“仁慈”的做法,并包括对父母的责任、对兄弟的爱、对国王的忠诚和对他人过错的宽恕等理念。

总的来说,我们应该爱别人,从我们自己的角度来看待他们。

孔子的哲学和政治伦理学无疑体现在他对一些重要的经济问题的分析中。

因此,儒家思想认为,为了贯彻善治,确保人民的和平生活,统治者应该具有“尊严、慷慨、信任、勤奋、精湛”的品质:“彬彬有礼,不粗鲁”。

如果一个人宽容,就战胜群众;如果一个人有诚信,一个人勤奋,就得到结果;如果一个人是善良的,他就有能力指挥别人。

“儒家思想的五大美德属于仁慈的范畴,慷慨和精湛的技艺成为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思想。

孔子以这一思想为指导原则,详细讨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如“重视人”“人民应该有食物,丧礼和祭祀仪式”。

慈善通过引入慈善政府的概念,主张人民高于政府本身。在伦理思想方面,孟子将“仁与义”的概念注入更深刻、更结构化的内容,推进孔子的思想。

“仁与义”理论对战国时期不同思想流派的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当时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汉朝,儒家思想是唯一一个被政府所拥护的思想学派。在中国封建社会,儒家思想被王朝统治者接受,在文化教育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仁慈理论产生如此持久的影响有两个原因。

一是它的思想可以适应不同的时代。这些理念包括忠诚、对父母的责任、美德和正义,这些都旨在维护社会秩序。

第二个原因是,这些思想具有一些中国历史上所有时期所共有的普遍特征。

例如,仁慈理论所体现的经济思想包含了民主的要素,包括“爱他人”、“造福人民”和“充实人民”,旨在促进社会和谐社会的社会发展。

在考虑中国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时,有必要引用孔子仁论和经济政策中的共同思想,并引用其对民主的见解。

如果孔子的理论对经济现代化有积极的影响,那么就需要对仁论和孔子的经济思想进行深入的研究。

仁论和孔子的经济思想

我们还应该进一步研究孔子关于“造福人民”的思想,以及它是否构成一种自由放任的意识形态。

朱家珍认为,孔子解除禁令的政策不同于欧洲人的自由放任和自由竞争的思想。这个讨论非常激烈。

因为区分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想法是很重要的。还可以补充说,孔子的“解除禁令”和“造福人民”的理论是基于仁爱的理念。

虽然毫无疑问,仁慈的理念需要对个人的成就给予足够的重视,但最高的目标是团结家庭,进行良好的治理。

在这方面,孔子认为家是社会的细胞,但国家作为一个代表一个地区的政治组织,个人既属于他们的家,也属于他们的国家。

家园和国家都是整体的,两者都有自己的宗旨和使命。个体是整体的一部分,不能与之分离。

因此,孔子和儒家关于经济政策的思想,如“在适当的季节雇用人”和“轻税”,总是源于追求国家利益而不是个人利益的总体目的。

这些建议有利于促进商人的贸易活动和农民的木柴收集和捕鱼。然而,儒家的仁观与自由放任的不同。

后者是基于废除封建制度的个人依赖关系,在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基础上实行国内自由市场。

从自由放任的角度理解孔子的经济思想,不仅会导致对孔子经济思想的错误理解,而且会导致对现代经济发展与孔子经济思想关系的讨论的错误结论。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强调,在研究古代思想家的经济思想时,特别是当我们的兴趣是经济思想对当前经济发展的影响时,我们应该研究经济思想背后的哲学。

现在让我们想想道教哲学及其与经济思想的关系,道教学派不接受礼仪理论所描述的仪式等级制度中的不平等地位,也不接受实施惩罚,给予奖励和实施禁令的做法。

道教相信人类的社会和自然都同样受到原道的控制。道指的是宇宙中万物的原始形式,包括人类的活动,道表示一切都是自然发展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开展个人活动和治理时应尊重“内部规则”。因此,这个学派主张个人应该“看向简单的,减少自爱,抑制欲望”,而不是被物质世界所困扰。

通过这样做,学校认为,一个人可以获得巨大的身心自由,并度过自己的生活在一种满足的状态。在国家治理方面,统治者应避免过多的干预。

对于任何人的干预,道教主张完全尊重事物的内在规则,并把“人口少的小国”作为社会的理想模式。这些思想是所有道教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教对经济思想的不同影响

例如,唐庆曾关于庄子的理论只关注过去而忽略了现在的论点,就需要加以修正。

然而,从哲学的角度来研究经济学思想比其他有哲学知识的观点更有必要。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讨论了道教对“知识”的观点,他的部分论点可以作为一个例子来解释这个问题。


如果统治者放弃最高的知识,人民将获得一百倍的利益。如果统治者放弃仁爱原则,人民的孝道就会恢复。

如果统治者放弃了机会主义的做法和对利润的渴望,小偷就会不复存在。总有一天,当我们知道这一切都是一个伟大的梦时,我们就会有一个伟大的觉醒。然而,愚蠢的人相信他们是清醒的……孔子和你们都是做梦“我们该怎么理解这些话呢?”道教认为,在任何“知识”体系中,真理和虚假都有区别。

大众科学传授的知识,如睿智的智慧、仁慈、正义和技能,只会灌输给人们贪婪,给他们成为小偷的动机,并让他们以迂腐的方式来区分社会等级中的不同层次。

这样的学习不是真实的知识。真正的知识需要一个人去理解道和“自然”。

与父权封建等级制度有关的所谓知识是虚假的知识,必须予以丢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

例如,庄子在描述一个伐柴的过程中写道,他的工作速度完美,有良好的技能,对自己的工作有深刻的理解,完全掌握了伐柴的技巧。

庄子还有另一个描述,这一次是一个熟练的屠夫,屠夫了解了牛的生理结构,并根据其肉的自然质地,将牛分开,并熟练地解剖它,从而表现出对相关技能的完全掌握。

这些例子说明,从观察和经验中继承世界中获得的知识是真正的知识。

这与道遵循事物的内在规则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为了进一步说明,老子主张“不想要”或“少想要”。这里的“想要”这个词指的是超越事物内在规则的不必要的贪婪。从老子的角度来看,父权封建社会内的贪婪是社会不稳定的主要根源。

因此,他主张,这种贪婪应该被消除或限制到最低限度:一个人应该尝试过一种简单和谦虚的生活。显然,老子并不反对满足人们“自然”需求的需求。

因此,他提出了治理的“圣人规则”,根据这个规则,统治者应该确保人民有足够的食物和其他必需品,这是健康生活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任何欲望都被认为是对生活的一种物质干扰。

另一个例子是,华为的不作为主义被认为是倒退的和消极的。但这种观点是基于孔子和其他学派的思想。

对道教来说,该学说包含了许多积极的一面。道教所建构的“不作为”意味着人们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则,尊重事物的原始形式。

这不是一个促进惰性的禁令。相反,它是一种禁令,不要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扭曲事物的原始形式。

例如,道教反对儒家思想的伦理标准,也反对法家论关于执行严厉的法律和严厉的惩罚的思想。

老子确实谈过了国家治理,但他建议,为了进行良好的国家治理和爱人民,统治者,“产生和不拥有‘无数的东西”;行为和不依靠他们;成长,不统治他们”。统治者应该遵循圣人的话:“我还没有人民的行为;我欣赏检查人民自己是正确的;我还不干涉人民使自己致富;我渴望没有渴望,但人民却是自己。

总结

“干扰天堂的常规方法与事物的本质,防止天堂的神秘的操作,分散的动物群,让鸟类夜间歌唱,植被,和灾难性的检查——这都是个人认为管理人的错误”。

今天人类对土壤保护和自然保护的了解,以及我们所获得的关于纯科学和应用科学之间的适当关系的所有经验,庄子的这段文章似乎和他所写的任何一段一样深刻和预言。

这一说法也表明,道教的不作为学说是积极的,旨在造福人类。

因此,用道教哲学来说明道教的经济思想是绝对必要的,道教是一个独立的学派,其经济思想值得关注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环章,论儒家思想,《上海:商用出版社》1912年,第66页.

【2】“华莱士先生在沈海军上将举办的午宴上的演讲”,第34页.

【3】陈焕章,《儒家思想》,叶谭,《孔子及其学派的经济原理:中国经济百年诞生》,第8页.《罗斯》,《孔子的经济原理》,《美国经济评论》,1912.

【4】凯恩斯,《孔子及其学派的经济原理》,《经济杂志》,1912年12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孔子   学派   道教   儒家   自由放任   父权   经济   统治者   仁慈   伦理   原理   儒家思想   哲学   理论   思想   知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