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茶马古道 - 云南勐腊县易武镇

你好!我是茶有道道,点击上方“关注”,我们为你分享健康生活的方方面面。

西双版纳勐腊县易武镇是茶马古道的起点,也是是普洱茶的发源地,现今易武古镇和茶马古道至今保存完好,古镇里还有存活千年以上的普洱茶树。易武,这个神秘幽静、美丽古朴的千年古镇至今还没被完全开发,仍保留着原生态的模样。在普洱茶业界有一种说法:易武,是普洱茶的起点,也是普洱茶的终点。茶界的奢侈,多出自易武。以致有人说:“没品过易武的茶人,没资格谈普洱茶。”

易武镇,隶属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地处勐腊县北部,东与老挝交界,南、西分别与瑶区瑶族乡、勐仑镇接壤,北与象明彝族乡、普洱江城市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整董镇毗邻,行政区域面积938.46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易武镇户籍人口为14006人。 据说易武名字的源由来自傣语(另一种说法是彝语):易为女性;武为蛇;曼为村;腊为茶;而且在山坡上还有一个天然石洞。所以易武的意思就是:一个美女蛇出入的茶村。

西汉时期,属哀牢地;1988年,撤区建乡,易武区改易武乡;2005年,曼腊瑶族乡并入易武乡。 2015年,易武乡撤乡建镇。 截至2020年6月,易武镇辖6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易武正街79号。2019年,易武镇有工业企业32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9个。

西双版纳勐腊县易武古茶山全景

易武镇地处云南高原南部尾端,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山原起伏,山势陡峻;南部半山区间峪田盆地,南部熔岩景观奇丽。地形分为山地、坝子。主要山脉有黑水山境内最高点位于刮风寨黑水梁子,海拔2023米;最低点位于回洼村,海拔600米。

易武是一个山区小镇,在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西北,距勐腊县城约110千米,距勐醒30余千米,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西北的山顶上,气候比勐腊和勐棒坝子清凉。走进勐腊县易武镇看古茶山,在这个春天里,看山头弥漫的云海和品尝甘甜的茶香,很惬意啊!

易武的热带雨林气候,一阵雨过后,整个山林沸腾了!

云南G219国道 易武至江城段北

独居民族特色的易武镇山门

2021年拍摄的易武镇远景

易武古镇曾是滇藏茶马古道的源头和重要的茶马古道驿站,也是著名的商埠。大名鼎鼎的商号宋聘号、同兴号、同庆号、福元昌号、杨聘号等都起源于这里。建于东汉永平十二年的易武古镇,具有1900多年的历史。易武古镇村落里的民居、清代庙宇建筑、石碑、石雕、清光绪皇帝钦赐的大匾和石洞壁诗等,无不表明:这里是内地汉族从农耕文明向商业文明过渡的活标本,是内地最早对外开放的城镇之一,说易武是一部普洱茶史丝毫不为过。近些年,普洱茶的再度繁荣,让易武被重新擦拭,沉淀后的新生。

青石板铺砌的老街,曲折婉转,蹄印点点……坊间称它为“易武老街”。今天的易武老街还完整地保留着几座一百多年前制茶的四合院,依山而筑,错落分布。土角垒墙、灰瓦斑藓,现在的老街依然在诉说着很久以前古六大茶山一代代茶人披荆斩棘、励精图治的迷人故事。它是古六大茶山扬名天下、走向鼎盛时期的历史见证。易武老街的起点,整个街面由石板铺成,中心有茶壶的雕塑作为这里的独特地标,四周商铺林立,三条古巷通往四面八方,每到集市热闹非凡。同行茶农的告诉我们,如果从上空俯视老街,整个是一马蹄的形状。

易武镇简易的茶叶初作所遍布周围

易武老街

易武是茶马古道的源头,“茶马古道”,即古代的“茶马互市”,因“互市”而有“道”,故称它“因茶而盛,为马而生”。马帮文化在这里兴盛,至今还保留着以马代步的传统,保持着最原始的建筑特色。这个茶马古道上的重镇,作为云南进藏的起点,各地来的马帮在街天(赶集日)前一天下午就通过巷道陆陆续续来到古街投店住宿,备足远行的粮食马料,可见当年的热闹繁华。易武的各个角落,至今还有一些老人会讲述马店的故事。

古寺庙、古商铺、古巷道、古寨门、古老的青石板街道、百年古树,都是这里独有的味道,也是古镇本该有的味道。这里没有丽江大研古城的喧嚣,也没有大理街道的繁华。有的只是岁月留下的痕迹,一砖一瓦汇集了千年来古镇的故事,这里是一个真正的古镇。

来到易武镇,就不得不到易武老街走走。易武作为普洱名茶产区的兴起,是在明清中期的嘉庆和道光年间,那也是易武茶最为辉煌的时期。因为这里就是当时普洱茶的贡茶产地,也是云南普洱茶制茶中心。像同兴号、同庆号、福元昌号、车顺号等老牌茶庄字号,当年都是在这条老街上聚集,这里也是马帮起步的地方,当年客栈马店许多,还有买卖其它生活物资商铺,以此形成一个较大的集镇——易武街。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当年每年春茶季节,每天在易武街进出的运茶马匹多达500匹。

易武老街

车顺号茶庄

易武古镇曾是滇藏茶马古道的源头和重要的茶马古道驿站,也是著名的商埠。大名鼎鼎的商号宋聘号、同兴号、同庆号、福元昌号、杨聘号等都起源于这里。建于东汉永平十二年的易武古镇,具有1900多年的历史。易武古镇村落里的民居、清代庙宇建筑、石碑、石雕、清光绪皇帝钦赐的大匾和石洞壁诗等,无不表明:这里是内地汉族从农耕文明向商业文明过渡的活标本,是内地最早对外开放的城镇之一,说易武是一部普洱茶史丝毫不为过。

同兴号古茶坊

独具民族风格的两层小楼商铺

同昌号旧址

元泰丰号旧址

沿着老街的石板路,导游给我们介绍着当年的一些老茶号。清末民初的易武茶大量外销,造就众多老字号林立,商业十分繁荣,甚至到需要配备海关等机构,可谓是百花齐放的年代。可惜后来抗日战争爆发,许多茶庄纷纷停业,易武茶业走向衰落。

一场大火更是对老街上遗存的茶号造成毁灭性的打击。1970年4月12日下午,整个易武老街火光冲天,浓烟遮住了半边天,这座闻名遐迩的茶山古 镇,很快就有一半被烧成了废墟。大火使宋聘号(乾利贞号)、同庆号等老茶庄化为瓦烁,令人嗟叹。如今,我们仅能从幸免于难的同兴号、车顺号、福元昌号一窥当年的盛事。

沿着老街走到最高处便是老号福元昌,走进在大火中幸存的福元昌老宅,斑驳的墙上挂着的照片似乎在诉说着老茶号时代的一段段历史。在这里我们还遇到八十年代购买这座宅子的段先生,他现在就住在老宅隔壁。

话说当年,所有茶号收归国有,茶叶实行统购统销,福元昌号的余家便没有再经营茶叶。后来来到易武的段先生看这栋宅子建造得很好,便买了下来。当时老宅二楼隔 间尚有几提茶饼和一些散茶,但当时他们对茶一窍不通,于是在打扫屋子的时候,便把那些茶叶搬到街外面,当做垃圾全部丢掉了。现在每每说起此事,他都懊悔不已,要知道,2013年在嘉德秋拍,一提福元昌老茶便拍卖出了1035万的高价。

福元昌号原址

后来的故事发展成一个美好结局,2006年,茶人陈升河找到段先生和福元昌号后人余智畅,重金买下了这座老宅,并对老宅进行大面积扩建和修复,2015年,在福元昌老宅的基础之上复创了我们所熟知的 “陈升福元昌号”,才使得“福元昌”这一老号得以传承。

如今,易武老街的石板路依然存在,两侧的老字号茶铺和民居老宅也大部分保留下来,但总归物是人非,和这里老字号茶铺主人和当地茶农聊天交流,朴素的言语中已经没有老字号的矜持,反而流露出踏踏实实做茶,平平淡淡过日子的心态。

当年这里有多条运送茶叶的道路,从易武向北,有经普洱、昆明到北京的官茶大道,有经大理、香格里拉进西藏的滇藏茶马古道,也有从易武往南到越南、老挝、缅甸的外销茶路。而今易武境内还遗存20多段这样的古驿道。

这些路上走过多少整装待发的马帮?没有人计算过,但从某一块青石板上清晰的马蹄印记来看,应该是不计其数了。茶号兴盛那时,从老街的某一间屋子里往外看,必定是商贾云集,门外车水马龙,一派繁华景象。青石板两旁,是易武老街的居民,他们大多数人祖祖辈辈都居住在这条老街上,并且以茶为生。他们往山后看,就是祖辈的坟墓,往家门口看,是正在玩耍的孩子,血脉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延续下去,只有时光缓缓地流动着,在青石板上,倾听着岁月的回音。

易武茶文化博物馆

如果要更多了解易武的历史,易武茶文化博物馆是不可错过地方。于是我们先到了易武茶文化博物馆。馆内管理员向我们介绍着易武的历史。易武茶文化博物馆里,一开门就能看见孔明的塑像。据清道光年间编撰的《普洱府志·古迹》中的传说,诸葛亮当年曾带兵出征到云南,在西双版纳留下了茶籽给古代的少数民族,使他们以茶为生一直到了现在,所以诸葛亮被很多云南人认为是普洱茶的“茶祖”。

易武茶文化博物馆

孔明的塑像

孔明像两边的石碑从易武的四面八方搜集而来,一些已经断裂开,又被修补。从右侧清乾隆五十四年立的执照碑可以看出在雍正初年,当地因战乱等因素导致无人采制 茶叶而上交不了贡茶。于是清政府引导一些外地汉族进入茶山做茶,并通过云南茶法的颁布和给茶商发放“执照”等措施,规范茶商的行为。看来在那个年代买卖茶 叶就得持证上岗了。

易武茶文化博物馆-石碑

响应政府号召来到茶山的多是石屏人,他们大多是明朝时从江苏浙江一带迁到云南石屏的汉人,他们发现古六大茶山区域土地肥沃,有茶叶生意可做,于是相约“走夷 方,奔茶山”。他们不仅带来更精细的制茶工艺,还带来先进的经商理念,一代一代把茶叶生意日渐做大,把易武的茶叶贩卖到其他省市乃至东南亚诸国,还在易武 兴建了很多道路、庙宇、会馆等。

博物馆里有块碑文就记录了易武修建石屏会馆一事。或许是长期商贸繁荣,易武的商业环境较为开放,至今仍有不少广东、浙江、台湾的茶商在此经营。

易武茶文化博物馆-断案碑

印象最深的是断案碑,又称作“永远尊奉碑”,这是道光十八年立在易武关帝庙里的一块石碑,讲的是到道光四年,易武茶税收达每担一两七八钱,比云南茶法颁布时已经上涨了五倍左右。百姓难以承受,联合起来告官,后普洱府采纳建议,将茶税减至每担七钱二分。担心政府朝令夕改,张应兆、吕文采为首的茶商便联合易武几个寨子共同设立这块碑,把政府的条文刻在上面。这可谓是历史上少有的民告官还告赢了的案例。

从碑文可以看出易武茶崛起之后,有关茶事的争端不少。也从侧面说明当时易武的商人已经比较强大,可以去和官府抗衡,让这些争端并没有阻碍易武集镇的兴旺和茶业的发展。

易武茶文化博物馆-六角形石桌

博物馆里除了雕塑和石碑,还有一张六角形的石桌非常精致,管理员介绍说这个石桌是当时专为古六大茶山的头人坐在一起分摊贡茶任务、商讨茶山管理事宜而制作 的。1732年起,清朝廷要求每年进贡,指定倚邦土司主办年纳贡15000斤,易武土司主办年纳贡66666斤。易武和倚邦过去的茶农民间流传着“采办贡 茶,忙上不忙下”,采办贡茶成为当地的头等大事。

易武大青树故事和茶马古道起点

第二天,我们沿着易武老街往上走,从福元昌老宅出来,穿过一条林间小路,左边突然有一片开阔的地方,这里就是著名的大青树所在地。就可以看到一个黑色大理石碑刻,标志有“云南茶马古道——勐腊段”字样。大青树所在地是几棵参天大树,根系发达,枝叶繁茂,由于当年人多,树下的大片土地已经被踩下去四五十厘米,以至大青树已经露出了一部分根系。

千百年来,这里不仅是人们休息、娱乐的好地方,同时还是各方信息交流的重要场所。当地老人还向我们介绍,这棵大青树是官府发布通告的地方,还曾经用来悬挂罪犯人头示众的地方,晚上风吹着大青树的叶子哗啦哗啦作响,那可真是阴风惨惨。

茶马古道起点石碑

更为重要的,这里还是茶马古道的其中一段起点。在清朝到民国那一段时间,易武山山有茶园,处处有人家,来驮茶的马帮更是壮观。每年贡茶制作完成准备运往京城的时候,马锅头便会带领马帮成员在这棵大青树下集合,强调马帮的各项规矩,也交代一路上的注意事项,喊上几句振奋人心的口号,干上一碗酒,然后在亲人们的送行中,浩浩荡荡的马队就启程了。

早年马队使用的马灯(仿制品)

情景再现茶马古道的旅行体验

当时对于很多以马帮为生的人来说,漫长的茶马古道常常也是一条艰辛的不归路:由于山路艰险,土匪来劫都不算大事,最怕瘴气猛兽,有人被野兽叼走,有人吸了瘴气几天就死了。由于沿路没有医生而马帮只带着一点点草药,有的人得了病不能及时治疗,不幸死在半路上,直到马帮几个月回来之后,家人才知道出去的人已经死了,人已经埋在了半路上。

我们站在大青树下,回望过去,只能感叹,在这棵大青树下,马背驮走了太多人的青春。而今,踢达踢达的马蹄声已换成了轰轰的汽车引擎声,七村八寨、易武老街里继续人头攒动,车水马龙恐怕不减当年。易武茶的复兴,除了因为代代相传的古茶树,也包括这些淹没在历史长河里的人和事吧!

云南茶马古道——勐腊段标志牌

马帮贡茶万里行(易武-北京)纪念牌

大青树下马帮贡茶万里行的纪念碑,六个支柱上分别镌刻着普洱茶古六大茶山的名字:攸乐、倚邦、革登、蛮砖、蛮枝、漫撒(易武)。有人说,古六大茶山孕育了普洱茶,普洱茶拓展了茶马古道,茶马古道连接四面八方,使普洱茶名扬四海内外。

易武茶区主要概况

易武茶山,茶马古道的一个起点。按照古书上记载,充当着茶马古道主要货物的“普洱茶“主产地是在云南的南部地区,核心区域包括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思茅地区、临沧地区和大理市一带,其中最著名的茶山共有六座分别叫做倚邦、攸乐、莽枝、哥登、蛮砖和易武。清朝中期,每年进入六大茶山采茶的人有十万人之多,外销茶叶60000多担,相当于300吨。易武种茶的历史从公元200年左右开始。由于易武最先发明了紧压茶的加工,清朝乾隆年间成为茶叶生产的重要产地。

易武茶区包含整个易武乡的产茶区,也包含着过去的慢撒茶山。易武茶区老树茶比较多的有易武、麻黑、落水洞、刮风寨、老丁家寨、曼秀等地。由于茶地分到各家各户,因此要对茶叶产量作出很准确的统计是不可能的,比较公认的说法是易武每年老树茶产量在60-70吨。当然随着茶价上升,茶农对茶园管理投入增多,产量已在逐年上升。

在六大茶山中易武区范围内有易武、曼洒两个茶山历来这两个茶由约面积和产量都比其他茶山居多。易武茶山包括麻黑曼洛、易武、易田等四个乡茶区范围东至中老边界,西至易武与象明接壤的小磨移丫口,南至麻芋林,北至过乃河,方圆三百二十一平方公里左右除石灰岩及徒坡峡谷外,到处都有茶园。

易武区范围内的另一个茶山是曼洒茶山(一九八四年易武区分成两个区时划归曼腊区),包括曼洒、曼腊、曼乃、保德(一九八零年从曼乃分出去的新乡)等四个乡。茶园范围东至中老边界,南至过乃河,西至直保河、磨者河,北至杨柳淘河,方圆三零三平方公里左右,除陡峭山峰、峡谷外,到处都有茶园。

比较形象说法,易武镇内村村有茶庄,寨寨产茶叶,在易武茶山众多的村庄中,以“七村八寨”最具特色。这些村寨地理位置不同,所产茶也有各自的风味特点,但却是茶园面积广、人口多、建有庙宇、铺设有石板道、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都较为繁荣的村庄。

易武普洱茶为何如此有名,离不开易武七村八寨的鼎力支持,那么七村八寨具体是什么呢?易武七村八寨易武七村包括:曼洒村、曼秀村、落水洞村、麻黑村、高山村、三合社村、易比村;易武八寨包括倮德寨、新寨、旧庙寨、大寨、张家湾寨、丁家寨(汉寨)、丁家寨(瑶寨)、刮风寨。下面就简单讲解一下易武的顶流的七村八寨。

易武七村八寨示意图

麻黑寨地名牌

落水洞地名石碑

曼秀村山门

关于易武八寨:对于易武八寨,茶友比较熟悉丁家寨、刮风寨、弯弓寨等。丁家寨又分成汉寨、瑶寨。弯弓是丁家寨(瑶族)产出。这里由于篇幅原因,我们不能对易武八寨的茶叶特色一一介绍,就选刮风寨和弯弓寨的茶叶特色,做简单介绍。

易武刮风寨的山门

刮风寨刮风寨位于易武产区,刮风寨位于西双版纳勐腊县的易武镇,在边境上,东边出去就是老挝了。因为地处风口,四面环山,水自寨而流,风穿寨而过,所以,得名“刮风寨”。这里的古树保护得很好,都在国有林里面,有些外地的茶友可能不知道什么是国有林,国有林在我们这边就是属于国家的林地,一般国有林的森林覆盖率都特别的高。

刮风寨高大的古茶树

良好的原始森林为刮风寨保证了优越的自然环境,茶汤有一种独特的山野韵味,茶的品质也的确很高,有圈里人说能喝出原始森林的感觉,这个可能联想的方式会更多一些,不过的确这个地方的茶树和原始森林是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了。刮风寨的茶非常好地体现了易武片区的阴柔,口感厚重,有强烈的山野气息,水路很滑顺,苦涩味极低,回甘迅速,绵柔的后劲特别的持续。

弯弓寨,曾是茶马古道上的著名寨子,曾是易武茶山最辉煌的两个寨子之一。位于西双版纳勐腊县易武乡的“七村八寨”中的丁家寨(瑶族),古树生长在1800米以上的海拔。常年四季如春,高山雨水充沛,高海拔荒山野岭,终年人烟稀少,少了世俗喧哗,原始森林古树,自由旷野粗放,最大限度保证了弯弓古树原生态品质!

弯弓茶农需要爬上高大茶树采摘茶青

弯弓的古树茶青

弯弓在易武古树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古树茶保存较好的地方。不过,现在我们常说的弯弓,通常是指茶园的名字,不是某一个寨子,因为现在弯弓古茶园的归属权属于丁家寨瑶族寨下寨(丁家寨瑶寨分为上下两寨,上寨管辖白茶园,下寨管辖弯弓茶园)。

弯弓普洱生茶的汤色

易武弯弓茶汤香甜可口,甜度很高很纯,入口留存度很高,茶汤质感很好。至柔至美的好茶,汤色清而亮,香柔水甜,沁人心脾,回甘强烈。弯弓古树茶以其独特的茶质及特殊的香气独自成韵。易武弯弓大寨原始森林的古茶树,带有独特的原始森林气息,此茶因为树龄极大,还体现出一种不可替代的醇和度,这种醇无比舒爽,堪称易武茶中的极品。

说到易武七村八寨,茶友们不禁要问,这么少了曼松。如果按照地理位置上看,曼松位于勐腊县的象明乡,都属于易武茶区的。如果按照普洱茶六大古茶山划分,曼松也可以说属于倚邦茶区。严格意义上,曼松属于古六大茶山之一的倚邦茶区,其地理位置在北纬22度8分,东经101度,海拔高度为1375米,曼松普洱茶分为三个片区:王子山、背阴山,还有一处是靠近曼腊的零星茶树(数量偏少),常见的曼松普洱茶主要分布在王子山和背阴山。

曼松茶叶质厚味美,其味甘香可口,饮后神志清醒。曼松贡茶区因茶叶品质内涵丰富,加之产量“年解贡茶100担”而得名。王子山到现在曼松居住的寨子,开车加上步行约两个小时才能到达,茶园的整体情况基本上是老根新枝型古茶树,连片面积约5亩茶地,还有一些零散的茶地分布在一些不集中的区域。

曼松贡茶,成熟叶片叶脉8对是标准的中叶种。茶甜润,喝的时候口里很甜,喉头很润,像喝蜂蜜水一样。茶气足且暖,喝上一杯,身体就会发热,神志清醒。现在曼松古树不足百棵,而且由于过度的采摘,数量还在减少。所以很多人都只是听说过曼松并没有真正的喝过古树曼松,因为实在是稀少。

结束语:我们在易武停留多日,走过老街,寻访古茶山、老村寨,要离开时,已是黄昏。老街少了些游人,缺多了一份宁静,老屋依然在,青石板静静地躺着,居民的房屋里继续传出春茶炒制的香味,那古老的屋檐下燕子啄来春泥筑巢,老人静静地坐在街头安享暖暖的太阳……走着走着就会想起走过以前的茶马古道上,骑着在马上、人仿佛穿越在时空中。我想,茶马古道上一块块青石板,既有岁月的痕迹,又是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印证。

【茶有道道头条号——寻访茶马古道专题】
茶马古道是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茶马古道南起云南西双版纳易武、普洱市,经过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丽江市、香格里拉进入西藏,直达拉萨。有的还从西藏到达印度、尼泊尔,是古代中国一条重要的贸易渠道。

从云南出发,探寻茶马古道的路线有两条:
滇南官马古道:推荐路线为西双版纳---普洱---红河---昆明---曲靖---昭通
滇藏茶马古道:推荐路线为西双版纳---普洱---昆明---南华---凤庆---祥云---束河---剑川---云龙---丙中洛---德钦---香格里拉---昆明

#茶有道道# 为你传播茶文化的方方面面
申明:以上文字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改正
茶有道道头条号小组:编辑:老丘 审核:小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大青   古道   普洱   老街   西双版纳   马帮   弯弓   茶园   云南   普洱茶   茶叶   易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