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周 文武帝嵩陵(西安路过)

唐末至宋初期间的五代十国(907年-979年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是对五代(907年-960年 )与十国(902年-979年 )的合称。960年后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期间中原地区之外还残存有许多割据政权,大约超过十几个之多,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北宋建国后赵匡胤先后消灭了各地军阀小国,基本实现了全国的统一,是中国在唐亡70多年后再次被汉民族统一。

而五代在中国历史上又是非常重要的一段时期,基本从朱温建立后梁开始就是军阀之间的互殴,而各地军阀多为地方武人和军官,缺乏长远的战略远官,纷纷效仿自己的前辈,杀死自己的领导而取代自立,结果没有一个好下场。所建政权大多就是几年或者十多年光景,朝代替换像走马灯似的,直到郭威(951年)建立后周才算是四分五裂的社会有所改变。

后周太祖郭威(904-954年),字文仲, 邢州尧山县(今河北隆尧县)人,顺州刺史郭简之子,五代时期后周开国君主(951-954年在位)。郭威出身官吏之家,加入后唐庄宗李存勖亲军,凭借军功一路升至天雄军节度使,协助后汉高祖刘知远称帝。期间大力发展自己的嫡系势力,逐步形成自己的势力范围,受到后汉隐帝刘承佑的猜忌和限制。郭威随发动兵变,攻破开封,推翻后汉政权,杀死隐帝刘承祐,不久率军抵御契丹,在澶州受部将推戴,黄袍加身,于广顺元年(951年)正月即皇帝位,建立后周。

郭威通过军事政变登上皇帝宝座建立周国之后,就努力革除唐末以来的积弊,重用有才德的文臣,改变后梁以来军人政权的丑恶形象。他崇尚节俭,仁爱百姓,重视减轻人民的赋税负担,自己也带头俭省,并让人把宫中珍玩宝器及豪华用具当众打碎,说:“凡为帝王,安用此”,彰显出一位有道明君的风范。

在治国理念上郭威更是通过改革达到统一中国的目的;郭威首先去曲阜拜谒孔庙、孔子墓,并下令修缮孔庙,禁止在孔林打柴毁林,以笼络读书人之心。在刑法上郭威废止了后晋、后汉一些极残忍的刑法,使百姓不再畏惧官府,并对前朝极为严酷的盐、酒、皮革的禁令稍予放宽,迅速恢复民间贸易,扩大百姓财富。并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废除京城内无名额的僧尼寺院等,没收寺庙财产,解散僧尼资格,有效的解决了社会劳动力匮乏的问题。对无主荒地听任农民耕垦为永业,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对恢复农业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在郭威的精心治理下,后周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显露出国富民强的迹象,为后周世宗继续他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显德元年(954年)郭威因病驾崩,时年五十一,谥号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庙号太祖,四月葬嵩陵。因郭威生前家人以及儿子都被后汉所杀,死后帝位也就由侄子柴荣继承皇位。

郭威嵩陵位于河南新郑郭店镇以西约两公里处,按记载具体位置是周庄村南,但是到了这里哪里能看出一星点农村的痕迹,基本就是一个大市镇,街道高楼林立,大面积在搞城市建设。街道两旁饭店,旅社尤其多,显然这里已经成为郑州以南的一处物资货运集散地,为了抢时间,我马不停蹄的从修武县跑到郭店黄金大道上,在与吉祥路西北角开始寻找嵩陵。

可是这里也和全国一样在搞建设,我标注的位置基本被用铁皮包围封住,铁皮高不下两米多,也根本无法翻入,只能绕着马路从西侧绕着寻找缺口想办法进去。行大约一里多路才绕道到黄金大道北面的一条无名大路上,这里是一个单位的货场,堆满各种机器等物件,货场南侧可以进入荒草丛生的空地中,可是面积太大,里面足有几个足球场还大,空地长满蒿草比人还高,寻找起来相当困难。前后找了个把小时,眼看就要天黑,于是开始怀疑起自己是不是搞错了位置?

当时心里就想是不是把几公里以外西北方向的吕夷简墓和郭威嵩陵搞混了?如是飞奔到车前加速驶向武岗村的吕夷简墓。吕夷简(978-1044年),字坦夫,寿州(治今安徽凤台)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司空吕蒙正之侄,光禄寺丞吕蒙亨之子。到了武岗村附近很快就在道路西侧找见一个很大的封土堆,从东侧围着的铁皮下向南钻了进去,结果一方新郑市吕夷简墓文保碑和一方神道碑就在墓前,显然这里并不是文武帝嵩陵,匆忙拍照后就离开这个垃圾环绕的宋相之墓。

十月的河南六点天说黑就黑,只能快速先行到郭店镇陵后村询问下情况在做下一步打算。河南人口众多,人口比陕西多了何止数倍,一个村子上的街道也都是车水马龙,进村直接开到宣懿符皇后懿陵前,天色就已经全黑下来,经过询问确定嵩陵就在郭店工业园路边,一颗心总算放了下来。既然是到了陵上村就先行把这里的三座陵墓看看再说,昏暗的路灯下拍照直接就成了问题,使用闪光灯效果根本不行,只能支起脚架拍了几张,效果看来还算过的去,但是拍照时间却要慢了很多。脑子一热又摸黑跑去周世宗柴荣庆陵寻访,柴荣庆陵在街道以西村民的房屋后的地里,到了却是伸手不见五指,更别说游览,也只能放弃。

返回车旁,眼望懿陵满脸都是无赖,想想只能先行跑回郭店工业园,在黄金大道街道上距离嵩陵最近的地方找了个酒店住下。是呀!今天早上从安阳跑到现在,走陵不止,行程少也在三百公里以上,确实是累的很。登记好房间,从车里拿出一瓶酒就去街道上找了家适合我口味的饭店坐下,要了两个菜慢慢喝了起来,的确是太累了,一切都化在这酒杯中,放下心思,别的明天在说。

第二天我起了个大早六点多就已经走到黄金大道的铁皮围墙跟前了,今天学乖了,从道路西南角开始向北寻找。结果刚钻进路边的绿化带小树林里,满目看见的除了垃圾就是行人的大小便,看着就相当恶心,我也只能尽量在屎尿空隙间找干净的地方下脚,结果还真是最脏的地方也有鲜花的开放,竟然不远就发现一处狗洞。明显是被什么人把铁皮的下方给撕开了一个大口子,刚好可以容纳一人爬进去,我当即毫不迟疑的就钻了过去,总算是少走了好大一段路。

进入围墙内蒿草长的比人高了很多,当然狗洞脚下就有了一条明显不是路的路,可以看出还是有少量的人员偶然从这里经过,最大的可能就是走陵或者访古的游人。进去才走了十几米就看见正前方一排杨树下就是个大土堆,心里一喜可以肯定我是找见后周文武皇帝嵩陵了,我垫起脚尖把握了下方向,就在荒草从中摸索着向封土方向寻去。其实我距离封土并不远,也就百多米的样子,但是没有道路也看不清周围的环境,心理自然有些小心,一般走野陵始终要集中注意脚下安全,尤其是正南50面的地方,经常有盗墓留下的盗洞,相当危险。我自也是格外小心,先来到了杨树林旁,脚下竟然是一条十几米的壕沟,只能摸索着看看在做打算。

杨树林并不大,就在封土的正西一侧,大概有不下十七八棵,距离封土大约五米左右的样子。坑边就是挖沟翻堆起来的土,从这些判断时间不会过长,因为这里荒草丛生,基本看不见封土的情况,这条壕沟明显不是盗墓所为,必定河南是盗墓的故乡,盗墓的水平还不至于这么差劲。但是我也不敢冒然就跳下去擦看,必定有一米多深,无法看清下面的情况,我就在身旁随手捡起了根棍子,扒拉开荒草,发现封土外有红砖围切的好大一块围墙暴露出来,可以判断这里应该是后期对封土进行过维护,只是挖出的泥土并没有回填罢了。

嵩陵封土并不高大,目前也就七八米的样子,但是方圆还是不小,当得起一代帝陵的埋骨之冢。据记载显德元年(954年)正月,郭威病重眼看不行了,便嘱咐柴荣(日后的周世宗)说:“我不行了,你赶快替我修建陵墓,不要让灵柩留在宫中太久。陵墓务必从简,别去惊动扰害百姓,更不要用太多工匠修陵,也不用派宫人守陵。陵墓建好之后也用不着在陵前摆立石人石兽,只要用纸衣装殓,用瓦棺作椁就可以了”。休息片刻又告诫晋王荣(即柴荣)说:“我从前西征时,见到唐朝帝王的十八座陵寝统统被人发掘、盗窃,这都是由于陵墓里藏着许多金银财宝的缘故,而汉文帝因为一贯节俭,简单地安葬在霸陵原上,陵墓至今还完好无损。你到了每年的寒食节,可以派人来扫我的墓,如果不派人来,在京城里遥祭也可以”。这样看来嵩陵是不设下宫和寺庙等礼仪性建筑的,陵前装饰性的石人石马更是没有,我也就自然不用走去过多寻找。

我尽可能的以封土为中心绕着陵墓转圈,在四周不时发现大量探洞,密集度相当高,可以看出不是盗墓人所为,应该是文物部门留下的痕迹。探洞出口整齐并无塌迹,而洞口也没有挖出的土质,说明这里已是半年以前的事情了,而方圆都用铁皮围栏着,也证实就是进行过考古勘探。而这里早期的建筑全部都被拆掉而并没有复建,在旁观四周的楼房,说明这里是要进行保护了。郭威作为后周的开国之君,其历史价值还是很高的,在说这里现在已经成为城市的中心,最有可能的就是以郭威墓为中心修建一座开放式的公园。

郭威在中国历史上是出了名的好皇帝,名声极佳,这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到是及其难得。而史书对郭威的记载也很详细,因此探访周朝帝陵并不费劲,只要找见封土就可以了。从记载看嵩陵在明朝官方是给修过陵园,但是陵南我并没有看见石碑等,这也符合近期陵友们寻访的记录。在封土东北角是一方2001年所立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保碑,中间是后周皇陵四个大字,并没有标注“嵩陵”字样。但是后周就三个皇帝,这里也只能是嵩陵了。

嵩陵东侧地势平整,蒿草较低,地面大多是硬化过的道路,说明早期这里是工厂的道路,也是目前观看嵩陵的最佳方向,封土以北大约一里多远的地方有架龙门吊,也是我昨天晚上进来的地方,距离嵩陵封土较远,难怪昨天我在那边看不见嵩陵封土。抬头远处天际此时已经开始泛白,郭店镇的早晨第一缕阳光就要来到,看手机依然是六点半了,满怀寻访后的满足迈开大步踏向下一座后周帝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7

标签:后周   封土   后汉   荒草   陵墓   西安   铁皮   河南   政权   皇帝   地方   文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