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的联蒙灭金计划,和宋理宗的头骨,回望那800年前的顶级决策

1234年,是一个同花顺年份,但这个同花顺对曾经满万不可敌的金国来说,却再也顺不起来了,因为就在这一年,蒙宋联军将他们逼至了穷途末路。就在前一年的11月,南宋最后一个统帅级别的名将孟珙率兵两万挺进蔡州城外;12月,蒙古军队又攻破蔡州外城。如是,蔡州内城的金哀宗及金国最后一支有生力量自此被围困了三个月之久,直至弹尽粮绝,毫无生机。

1234年,宋蒙联军攻灭金国。(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金国天兴三年,即公元1234年2月8日,不想做亡国之君的金哀宗猥琐地将帝位传给东面元帅、皇室完颜承麟,自己则学习明崇祯帝自缢而死(开个玩笑哈),但在凄风冷雨中,金末帝还没有完成登基大典,蒙古军队就攻进了蔡州内城,金末帝完颜承麟被杀,有国120年的金国正式宣告灭亡,完颜承麟也成为了历史上当皇帝时间最短的那个可怜人。

而这,也正式宣告了南宋王朝多年以来的“联蒙抗金”战略获得最终成功。

自从北宋王朝愚蠢地做出“联金抗辽”后,破坏力相对小得多的辽朝在宋金联军的努力下,终至亡国灭种。但消灭了一个相对温和的豺狼后,北宋迎来了更为凶残的虎豹之师,1127年,金军大举南下,将北宋王朝攻灭在了靖康元年,包括徽宗、钦宗皇帝在内的北宋皇室数千人,被金军如牛马一般掳掠至北国,这一惨剧史称“靖康之变”。

靖康之变,徽钦二帝北狩。(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幸好的是,徽宗皇帝第九子赵构逃出生天,在经历了类似于“搜山检海”“漂流东海”等一系列悲惨事件后,赵构终于在临安安下身来,并建立了南宋王朝。从此,终南宋一朝,那些名留青史的君王将相最大最高的政治意愿,便是北伐金国,以雪靖康之耻。

北宋王朝的联金抗辽策略被充分证明是极其愚蠢的,因为他们引进来的金国显然是更为可怕和残忍的一个敌人,远不如辽国温和讲信用。如果说辽军顶多是在北部边境打打草谷抢抢东西的话,那么金军则是隔三差五的大举率军入侵宋朝。而且,金军还有个更无耻的做法,那就是喜欢玩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小人游戏。

蒙古崛起后,金国却由于自身的腐朽日益衰落了起来,因此,他们在面对蒙古铁骑时毫无办法,经常性的被蒙古夺城掠地,甚是悲哀。怎么办呢?打蒙古是打不过了,思来想去且头脑简单的金国高层最后想出了一个比较傻叉的办法,蒙古抢我们的,那我们就从南宋身上抢回来,丝毫不知道树敌于天下的悲惨结局。

金国相比较于辽国,穷兵黩武得多。(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前面有靖康之耻做开端,现在又有烦不胜烦的金军南侵摆在面前,南宋王朝实在是没有太多办法了,他们被迫想出了找盟军共同对抗金国的办法。开始,南宋王朝找的盟友并不是蒙古,而是西北的那个西夏王国。1220年,南宋与西夏缔结盟约,共同进攻金国。但彼时金国宣宗皇帝在位,国力尚可,所以,西夏和南宋虽然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西夏军队败退西北。

再一次没有干过金国,金国又一次率军南下,随后,南宋有宗室和臣民共计70余人被俘虏至金国。此时此刻,我都可以想象出南宋朝野上下对金国的那种刻骨铭心之恨,我甚至觉得,如果那一年有人能帮忙攻灭金国,南宋王朝可能什么都能够答应下来。

历史没有让南宋等多久。1222至1223年,蒙古的无敌名将木华黎攻取了金国大片土地,但他们在凤翔府遇到了金军的顽强抵抗,等到胜利曙光快来临时,木华黎却病死在山西的征途之中。同年12月,最后一个有点作为的金国皇帝金宣宗病逝,金国的至暗时刻徐徐拉开了序幕。

此后几年,蒙古军队陆续攻占金国的太原、德顺州、临洮府、凤翔府、京兆府等军事重镇(期间,蒙古攻灭西夏),将金国逼至了死亡边缘。1228年,在金国最后一个名将完颜陈和尚的率领下,回光返照般地取得了面对蒙古铁骑的最后一次重大胜利,自此以后,金国急速衰亡。1232年,金国集齐最后的主力军,与蒙古在钧州、三锋山一带展开了最后的决战,战争的结果是金军名将完颜陈和尚等被俘处死,金军主力全线崩溃,金国灭亡已在朝夕之间。

趁你病,要你命!在这样的“国际局势”下,南宋王朝终于看到了向金国报仇雪恨的机会,这一次他们一定要将金国彻底碾为齑粉。于是,他们想起之前采取过的那个策略,找联盟军共伐金国,那同盟军是谁呢?连西夏都已经灭亡了,有实力帮助他们实现百年梦想的,就只剩下蒙古了,由是,“联蒙灭金”的计划油然而生。

公元1234年,南宋王朝油然而生的这个计划终告实现,我们文章开头的那一幕正式诞生,南宋王朝延续了百十年的耻辱终于得到洗雪。

金国最后一个名将,完颜陈和尚。(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同年,也就是宋理宗端平元年,南宋一雪百年耻辱后,举国欢庆,万众欢欣,朝野上下一片喜气洋洋之气。在这样斗志昂扬的气氛中,南宋王朝的高层显然过度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他们也不想想,自己凭什么能够灭亡金国,如果没有蒙古军队的战斗力,宋金双方鹿死谁手还尚未可知。接下来,南宋朝廷做出了一个令蒙古铁骑侧目的举动,他们要进取中原,赢回北宋皇室陵寝之所在,史称“端平入洛”。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宋蒙盟军之间对河南的归属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随着蒙古军队北撤后,河南就成为了事实上无人管理的空白地带。而原北宋皇室的陵寝就在河南一带,所以,尽管有大臣反对在宋蒙双方态度都不明朗的前提下贸然进军河南,但宋理宗还是坚持做出了“端平入洛”的决策,并于当年派遣军队进入了河南境内。

端平不入洛,何时入呢?(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可是,由于之前联蒙灭金的主战之地都在河南,中原大地已被战乱破坏殆尽,即便是说百里无人烟,千里无鸡鸣也不为过,再加上南宋缺少骑兵,机动能力严重受限,粮草供应不上等一系列原因,“端平入洛”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南宋王朝最后一次入主中原的计划被迫流产。最要命的是,这个失败的“端平入洛”也成了蒙古铁骑日后攻灭南宋的最大由头,自此时起,东亚大陆上仅剩的两个国家,南宋和蒙古成了“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死对头,蒙宋战争的全面爆发也正式拉开了序幕。

以上就是南宋王朝在1234年完成的两件大事,一是报了靖康之耻的百年大仇;二是入主中原的“端平入洛”计划终告失败。后世很多人在总结这两件事情的时候,把“端平入洛”失败、几十年后南宋灭亡的原因归结于南宋政府“联蒙灭金”的短见和愚蠢,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要肯定的是,北宋末年的那个“联金灭辽”计划确实愚蠢,愚蠢到我都不想多说一句话,但是,由此说南宋王朝的“联蒙抗金”也是短见和愚蠢的话,个人还是持保留意见的。

北宋联金灭辽的确愚蠢,不消多说。(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其一,北宋末年和南宋末年是两个不同的政治局势。北宋末年的金军和南宋末年的蒙古军队是不同战力的两支军队,辽国和金国也是两个不同的敌对之国。应该这么说,辽国是可以被团结的,但金国不是,澶渊之盟后,辽国和北宋保持了百年和平,说了不侵略就坚决不侵略;而金国呢?不易如意就找弱鸡打,几次三番地就来入侵南宋,这样的一个敌人,它是不可能被发展成盟军的。所以,灭金国其实是南宋无可奈何的一个选择。

其二,“联蒙灭金”是在紧要关头务必要做出的正确决策。蒙古铁骑的战斗力之强亘古未有,就连遥远的欧洲都惨遭他们的蹂躏,更何况日益衰落的愚蠢金国。因此,在蒙古军队强大的攻势下,金国灭亡是旦夕之间的事情,即便是南宋不与蒙古缔结联盟,他们也已经到了亡国边缘。此时,南宋主动找到蒙古,要求与他们南北夹击金国,是一件非常适当且没有其他选择的决策。这么说吧,如果不缔结蒙宋同盟,金国灭亡后,南宋就是下一个被灭亡的目标;而如果缔结了同盟,说不定还能在道义上占得先机,为自己的苟延残喘争取一个相对好点的基础,毕竟,蒙古要想成就大事,想必也会要讲点感情的吧,突然对盟军发动灭国之战,势必不会在历史上留下一个好的名声。

雄霸亚欧大陆的蒙古铁骑属实牛叉。(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其三,“端平入洛”的确给了蒙古灭宋的借口,但也是南宋的应有之义。彼时,整个亚欧大陆都已经臣服在蒙古铁骑之下,即便是没有“端平入洛”,我想蒙古也一定找得到其他灭宋的理由。而河南作为北宋的祖陵所在,已经在南宋朝堂乡野的念叨声中被追忆了百年之久,此时金国已灭,再不收复河南,以后只怕也没有什么机会了。由是,宋理宗力排众议,最终做出了“端平入洛”的决策,这也是他没有办法的办法。

因此,北宋的“联金灭辽”和南宋的“联蒙灭金”,看起来形式相同,连字数都一模一样,采取的方式也大同小异,最后取得的结果也惊人雷同,但两者间其实是有着很大区别的。无论从政治方面思考,还是从军事方面考虑,南宋的“联蒙灭金”远比北宋的“联金灭辽”要让人唏嘘得多,如果说“联金灭辽”是一种愚蠢的政治决策的话,那么,“联蒙灭金”实属一种万般无奈之下的最佳决策,只是,囿于绝对实力上的巨大差别,南宋王朝只能接受失败的事实,这是历史冥冥之中的抉择,任何人都没有办法力挽狂澜。

大概也是因为这个决策,宋理宗身后也备受煎熬,他的头骨被蒙古治下的番僧杨琏真珈取下制成了酒器,并呈送给了蒙古高层享用,最后还是明太祖朱元璋将他迎回重新安葬的,想来真是让人禁不住的仰天长叹!#历史开讲#

坐拥天下四十余年,死后却被人拿去头骨制成酒器,是不是悲惨了点?(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南宋   靖康   蒙古   王朝   头骨   西夏   铁骑   河南   北宋   愚蠢   军队   年前   计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