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的形成,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有多大?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一些古装电视剧中,常常出现清贫潦倒的读书人的地位比家缠万贯的读书人要高的情景,让人不免疑惑。其实,这种情况与我国古代社会等级“士农工商”有关,从前往后,社会地位依次下降。

图源网络

可以说,除了皇戚贵族,“士”是普通百姓中地位最高的,且存在时间贯穿春秋战国至清朝,其在古代社会中的影响深远。但是,它是如何崛起?又是为何能占据如此重要的位置?

这些问题的答案,要追溯到士阶层诞生之初!

因社会变动而现世

图源网络

在周朝之前,已经出现“士”,但意义与后世不同,是一种对于武士的称号。随着周朝礼乐制度的出现,武士不仅要通晓武艺,还要具备礼、乐、射、御、书、数等一系列技能,但依旧不能称之为“阶层”。

这是因为贵族阶层是国家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比如处理政事、外出征战等。而那时的“士”,也就是武士,只能仰望建功立业的贵族得到应有的社会地位与权力。

图源网络

这种社会制度,与雅利安人入侵东印度后提出上层阶层“刹帝利”一样。

简单来说,贵族能成为阶层,是因为享受社会地位与权力,而士等普通百姓,无论个人能力多么突出,也无法获得相匹配的地位,也自然无法被称之为“士阶层”。

不过,这种情况并非一成不变。

图源网络

后周时期,礼崩乐坏,不仅周天子受到诸侯国的权力制约,连诸侯国内的国君也深陷被卿大夫掣肘的困境中。他们为重新掌握权力,打击卿大夫的发展,将目光放在平民百姓身上。

很快,“世卿世禄制”被“学而优则仕”所替代,先前能文能武的武士凭借智慧与才能登上政治舞台,为赏识他们的贵族服务。

图源网络

这些人中,无论是帮助诸侯国对内打压贵族以收缩君权,还是对外富国强兵以争夺天下,都无一例外地担任职务,能够参与到国家政治决策活动中。

自此以后,名正言顺的“士”正式诞生。

图源网络

不过,周朝的文人数量固定,并未形成“士阶层”,直到春秋战国时期后出现从奴隶制到封建制的巨大社会变动,权力者需要更多的知识与智谋以稳定地位,文人数量因此增多,形成“阶层”。

比如魏国的李悝变法,以及秦国的商鞅变法,都是士人通过变法革新使得本国发展强大,而权力者能够稳定地位的例子。

图源网络

这种成功,吸引了更多贵族阶层为在剧烈的生存竞争中站稳脚跟,而争相邀请士人出谋划策。

比如被世人称为“战国四公子”的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赵国平原君、齐国孟尝君,用士的同时也争夺人才,然后“养士”。他们礼待士人,也因此留下传世佳话。

图源网络

信陵君仁德有才,对待门客谦虚有礼,深得周边世人的追捧;春申君以锦衣玉食待之,足有三千多名世人追随;平原君为安抚门客不惜杀死妾室,引得众士人生死相随;孟尝君与门客同吃同睡,深受士人爱戴。

有付出就有回报,战国四公子名下的士人们出谋划策,为四人维护自身地位与权力做出很大的贡献。而他们的这番养士用人之道,也为后世所借鉴。

图源网络

《管子·霸言》中记载:争天下者,必先争人。墨子也说:“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足以见士阶层在当时环境下的重要性。

士阶层诞生于政治需要,也服务于政治,但是,他们不仅仅有这一个作用,另外在军事和文化上也占据重要地位。

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军队,主要由士兵与士族组成,士阶层担任指挥者。在战争中表现出极强的战斗力,是一个国家开拓疆域与抵制叛乱的中坚力量。

图源网络

而思想文化方面的作用,远比其他两个方面,要大的多。其作用最直截了当的是对于教学活动的影响。

要知道,夏商周时期的学校都是政教合一,主要是用于统治阶层培养后继者,有“夏商周时期,学校都在官府”的说法。但是,士阶层的发展,逐渐打破官办学校的桎梏,导致私学的兴起。

图源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官学退出时代,也意味着奴隶制度退出教育活动。也正是在急需要能人贤士的时期,出现许多代表性任务,比如孔子。

孔子是士阶层的一员,为实现心中的“理想国”而周游列国进行求学,但结果差强人意,因此,他决定自己办校教学,走上“传道授业解惑”的人师之路。

孔子(画像)

由此,儒家思想诞生,而士阶层则是主要的传播者与参与者。特别是孔子,被封为儒家的“创立者”,不仅为当时的社会培养许多人才,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另外,儒家思想也是墨家、道家、法家等思想诞生的基础,可谓是中华传统文化繁荣发展的基石。

图源网络

总得来说,士阶层的兴起,是春秋战国时期时社会的主要力量,更是封建制度建立的基础。而后历朝历代的发展,一度让士阶层的权力靠近统治者。

蓬勃发展与影响

在贵族中,士阶层处于最低位,而在“士农工商”的普通民众中,则居于首位。它介于平民与贵族之间,拥有流动性,因此也与官僚体制一脉相承。

图源网络

简单来说,士阶层学习是为了思想政治抱负,治国安邦,也为富贵功利。因此,能称之为“士”与德行与才能有关,而与出身无关。

因此,士人有可能来自田间地头,也有没落贵族或者征战沙场的将军。不仅地位与权力得到提高,还能参与到手工业与商业之中,获取更多的财富。

图源网络

而秦国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历史中第一个大一统王朝,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君主对士人的吸纳与重视。《孔丛子·居卫》中记载:天下诸侯方欲力争,竞招英雄,以自辅翼。此乃得士则昌,失士则亡之秋也。

因此,士人的崛起以及国家的需要,让士阶层登上秦朝的政治舞台。比如李斯,明末思想家李贽评论:“秦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裂,掀翻一个世界。”

图源网络

可以说,士阶层已经演变为“士族”,类似于贵族,即达成一定的统战模式。比如采用亲族联姻、贿赂拉拢等等,成了割据政治势力的存在。

两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盛行,令士族得到更加蓬勃的发展,而察举制、任子制、征辟制等任官制度,给士人提供了进入政治中心的机会。

图源网络

另外,西汉时期,国家私有制与国有制两种方式并存,而当时的统治者只顾得集中力量打击诸侯王势力,忘记土地兼并的问题,造成大量土地掌握在地主的手中,成了士族赖以生存的重要经济基础。

图源网络

可以说,那时的士人非常重视士名,也就是学识才能、名望等,一旦成为名士,官位与财富便接踵而至。反之则不被社会重视,甚至出现一种“即使家财万贯,但无学识也会遭到社会歧视”的现象。

图源网络

自此以后,士阶层凭借政治、经济、文化优势,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人才,都在国家危难之际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而在相互作用下,士族的地位更加稳固,发展成士族门阀,甚至超越皇权。

不过,随着唐朝选官制度进行本质性的改革,再加上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等合理分配土地,存续了六百余年的门阀士族渐渐成为历史,士阶层的权力也趋于正常。

图源网络

总的来说,士阶层是社会变革的产物,也要受到社会变革的制约。不过,即便其一时对国家稳定造成影响,也不能忽视这个群体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探究历史终究要以辩证的眼光看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阶层   孔子   士族   社会   士人   贵族   春秋   战国时期   权力   地位   政治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