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名镇-兴化市沙沟镇

江苏省兴化市沙沟镇

千年水乡古镇沙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极其深厚。沙沟镇位于兴化市西北部,江苏中部,乃五县市交汇处,是兴化西北部沙沟经济区中心镇。沙沟襟江连海、河湖密布、历史悠久、文化昌明、气候宜人、草木丰茂,是江苏省风貌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大的明清古镇遗存之一。

江苏省兴化市沙沟镇

沙沟独特的地理位置,位于泰州市西北部,地处兴化、盐都、高邮、宝应、建湖五县(市)交汇处。历史上是周边乡镇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沙沟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四周拥有“两湖五荡”(大纵湖、郭正湖、南荡、花粉荡、官庄荡、王庄荡、团头荡);土地肥沃、良田万顷,是里下河著名的“鱼米之乡”。沙沟是一个商贸重镇,自明末清初以来,商贾兴旺,贸易兴隆,素有“金沙沟”之美誉。

沙沟镇自古水运交通发达,历史上曾是里下河腹地重要的转运中心、商业集镇。但随着交通方式的转变,水路交通逐渐为陆路交通取代,虽地处五县交界,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但因对外陆路交通条件的落后,沙沟的交通枢纽地位明显下降。

江苏省兴化市沙沟镇

据志载:远古时代,盐城以西、淮安以南、宝应以东、兴化以北地区曾是一片湖泊,称古射阳湖,沙沟是湖中的一座小岛,公元前206年称射阳村;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为答谢鸿门宴上的救命之恩,赐项伯为射阳侯,成为项伯的封地;西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8年),射阳村为镇,曾取名沙溪、石梁;清朝嘉庆年间(1780年)定名为“沙沟”,沿袭至今。历史上沙沟曾三度更名,从公元前206年的射阳村到今天的沙沟镇,已跨越了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沙沟人崇尚读书,人才辈出。据统计,历史上先后出进士、举人120多人,海内外教授20多人,高级知识分子、专家、学者800多人,许多仁人志士在沙沟成就了大业。

古镇文化特色明显,具有八大文化特色。

江苏省兴化市沙沟镇

一是徽派建筑文化。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群187处、古民居7.2万平方米,古巷道75条;拥有9处市文保单位、52处控制性保护单位。

江苏省兴化市沙沟镇

二是湖荡渔业文化。为让遥远的渔事永远鲜活在人们的记忆里,创办了国内第一家里下河淡水渔业文化博物馆,各类渔具和渔民生活用品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渔具制作技艺”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江苏省兴化市沙沟镇

三是民俗传统文化。闻名遐迩的民间文艺表演形式“段式板凳龙”、“沙沟游走灯会”,现均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沙沟菩提文化东岳庙会停办70多年后,已正式恢复举办。成为本地区文化旅游的一大亮点;还有50多种具有地方特色、保存完好的老行当、老字号。

江苏省兴化市沙沟镇

四是宗教菩提文化。古庙大士禅林始建于元朝,长江以北唯一枝繁叶茂的菩提圣树、枯木逢春的元代香橼树,吸引了八方香客的参拜和各地旅游团的参观。

江苏省兴化市沙沟镇

五是红色革命文化。沙沟是革命老区,现有“沙沟市政府”旧址、“苏中公学”旧址等革命遗址。陈毅、叶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在此开展革命斗争活动,留下了许多感人故事。

江苏省兴化市沙沟镇

六是地方饮食文化。沙沟饮食文化独树一帜,自古有“游在东吴杭州,食在广陵沙沟”之说。具有代表性的沙沟大鱼圆、藕夹子、水粉鸡等菜肴,相继成为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式入选《中国名菜大典》,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品牌。

江苏省兴化市沙沟镇

七是孝道感恩文化。据清乾隆《盐城县志》载:“王太保庙,沙沟,祀晋王祥,庙前洲数丈,冬月不冰。”多少年来,沙沟人敬王祥、学王祥,他们把王祥的孝道发扬光大,留下了像“节烈坊”、“孝子团”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江苏省兴化市沙沟镇

八是生态健康文化。沙沟水网密布,河湖纵横,气候宜人,资源丰富,特产丰饶,芦苇荷香交相辉映,湖荡鱼塘水天一色。是一个聚平原之秀色,汇江河之便利的“鱼米之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兴化市   下河   射阳   宝应   兴化   盐城   江苏省   公元前   交通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