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埃及自由主义时代的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

文案|法拉

编辑|法拉历史

简介

20世纪30年代以来,埃及先后经历了伊斯兰运动、埃及共产党(马哈茂德主义)、纳赛尔主义和埃及社会主义四种思潮的较量与角逐,这些思潮及其运动在埃及社会生活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自由主义时代的思想交锋在不同历史阶段显示出不同的特点和作用,它与不同时期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本文通过对自由主义时代思想交锋特点与作用的分析,进一步了解埃及社会思潮及其运动。

一、社会思潮和运动

社会思潮是指一定时期内占统治地位的哲学、宗教、文化、社会政治制度等方面的观点和主张。这些思潮在一定时期内对埃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具有各自的特点。

第一,伊斯兰运动是从阿拉伯民族主义发展而来的,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强调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

纳赛尔主义是在30年代后,受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影响产生的20世纪50年代,纳赛尔主义由于受到苏共的批判,曾一度被取缔。

第二,马哈茂德主义是埃及民族主义的产物,强调埃及民族独立和统一。

第三,马哈茂德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强调阿拉伯文化。马哈茂德主义是一个较为完整的社会思潮体系。

在它诞生之前,有两个相对独立的思潮存在:

一是在纳赛尔主义成立后,作为对纳赛尔主义的补充而出现的穆罕默德·马哈茂德思想。穆罕默德·马哈茂德思想是对纳赛尔主义的发展和完善,其特点是强调埃及民族意识的增强和国家独立。

二是在埃及共产党(马哈茂德主义)成立后,成为其核心思想之一。它不仅具有民族主义和帝国主义色彩,而且强调工人阶级和农民在革命中的作用。

它与穆斯林兄弟会同时产生,它是伊斯兰运动的组成部分,也是埃及穆斯林兄弟会中最激进的派别。

二、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与发展

自由主义时代的政治思想是在马哈茂德思想、纳赛尔主义、伊斯兰主义等思潮的相互激荡中确立起来的,其特点是随着新政权的建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完善。

马哈茂德思想与纳赛尔主义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思潮。

它们相互对立、相互排斥一、从“革命”到“自由”这两种政治思潮,都主张通过激进的改革来实现革命,但它们的理论基础不同,对社会生活的作用也有很大差异。


马哈茂德主义强调激进改革、自由和民主,它认为应通过彻底的革命来建立一个自由、民主和统一的国家。

纳赛尔主义则强调通过改良方式来实现民族平等,他主张用经济改革来实现国家的稳定、社会公正和民族团结。

二、从“革命”到“宪政”与“革命”在20世纪30年代之前,埃及的政治思想中基本上没有出现过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影子。

这就造成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埃及社会中不能形成主流意识形态,由此也就无法形成真正的政治力量。

马哈茂德主义是一种反对专制和独裁统治的自由主义思想,主张通过广泛而彻底的政治改革来建立一个自由、民主和稳定的国家。

而纳赛尔主义是一种反对专制和独裁统治,主张通过无产阶级专政来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以及通过普选来实现民族平等和社会公正的政治学说。

在整个20世纪30年代,它们在埃及都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在不同时期显示出不同的影响。

三、从“革命”到“革命后的改良”

20世纪40年代末,埃及共产党与伊斯兰运动开始了“革命”后的思想交锋

在这场思想交锋中,以马哈茂德为首的埃及共产党认为,应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中汲取教训,通过改革来实现革命后的改良。

1940年2月,马哈茂德在埃及共产党机关报《前进》上发表题为《革命后的改良》的文章,强调了社会主义和改良主义是“两种不同的思想体系”。

他认为,社会主义是“人民大众的思想体系”,而改良主义则是“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他指出,由于革命后的改良主义没有找到适合于埃及国情的出路,因此没有实现真正的社会主义。

马哈茂德认为,只有通过彻底而全面的改革才能真正实现“革命后的改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彻底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人民大众思想体系”与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相互兼容。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资产阶级思想也将为社会主义所吸收。在此基础上,马哈茂德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即实现革命后改良主义同实现真正社会主义之间的相互兼容。

马哈茂德说:“我们所要做的不是消灭这个体系,而是将其改造成适合于它自身特点的体系。”

他认为,必须使社会主义制度适应埃及国情,使改良主义为社会主义所吸收并用来指导社会主义建设。

由此而产生了马哈茂德主义和埃及共产党之间的新的思想交锋。

四、埃及社会主义的起步

在纳赛尔政权成立之初,埃及出现了社会主义思潮,主张通过革命彻底改变埃及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使国家由社会主义走向民主,最终实现真正的社会主义。

这一时期,埃及社会主义思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社会主义思潮要求废除不平等的经济制度,实行公平分配,但这并不意味着否定资本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思潮认为,应当把国家建设成一个“平等、公平、正义”的社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社会主义思潮主张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其次,社会主义思潮强调必须打破旧有的宗教和政治制度。他们认为,宗教和政治制度都是统治阶级进行统治的工具。

他们不希望通过宗教和政治制度来实现民族平等和社会公正,而应该通过一系列政治、法律等手段来实现民族平等。

最后,社会主义思潮还主张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新经济体制。它是与纳赛尔政权的建立相适应的政治思潮和运动。

纳赛尔政府在革命期间通过三个重要法案,包括《土地法》《民主政纲》和《经济平衡计划》,这些法案为纳赛尔政权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第一个法案规定了土地分配原则,允许土地私有制存在,允许地主出售自己的土地,并且可以使用这些土地。

第二个法案规定了农民的义务和权利。

第三个法案则规定国家实行公有制、国有化和分配等原则。这一时期出现的社会主义思潮对埃及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五、埃及伊斯兰复兴运动

20世纪80年代以来,埃及出现了一个新的社会思潮:

以埃及伊斯兰复兴运动为代表的“温和的”、“世俗的”思想它认为,埃及的社会发展应符合伊斯兰教的教义,其社会发展目标是“在所有伊斯兰国家中,伊斯兰复兴运动为第一位,伊斯兰教为第二位。

”它还指出,要实现“民族的伊斯兰化”,必须消除宗教差异,宗教要与世俗社会融合。埃及伊斯兰复兴运动是在纳赛尔政权建立后形成的。

它的产生与纳赛尔政权坚持“三不政策”(不承认、不干涉)有着直接关系。

同时,纳赛尔政权在宗教事务方面也采取了“去政治化”政策。尽管如此,伊斯兰复兴运动仍把自己看作是埃及的正统主义派别之一。

它以“圣战”、“爱国”为旗帜,主张以《古兰经》为信仰,维护伊斯兰教的地位和作用。

这一思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维护伊斯兰教。其思想基础是《古兰经》中所规定的穆斯林信仰自由。在政治上,主张由总统和议会选举产生民选政府。

穆巴拉克下台后,埃及在1993年修改宪法后,建立了一个新的议会,作为总统和议会之外的权力机构。

在经济上,主张由国家支持发展民族经济。在社会生活上,主张将宗教原则与世俗原则相结合。

二是强调穆斯林和世俗政权的平等关系。要求埃及政府取消对宗教组织的限制,允许穆兄会等宗教组织参与政治活动。

三是主张宗教宽容,反对教派冲突。

四是重视发展经济和教育,积极发展民族工业,反对依靠石油进行大规模投机和掠夺。

五是在对外关系上,主张不干涉他国内政;主张民族和解与独立;强调经济与和平发展。

六、作者观点

通过对自由主义时代不同阶段社会思潮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些社会思潮之间存在着对立、斗争,它们既相互对立又相互斗争。

政治和思想领域中的种种活动是思想、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各方面相互影响的产物,它们与埃及的历史发展紧密相连。

每个时期的社会思潮都对埃及历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它们也通过各种方式影响着社会生活中各个领域和社会生活中各个阶层。

当今埃及处于转型时期,各种社会思潮处于交锋阶段,但无论哪种思潮,其最终目的都是为维护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自由和社会公正而服务。

因此我们应正确认识各种思潮在历史上的作用,认清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斗争的关系,这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埃及社会思想文化现象及其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埃及   思潮   伊斯兰教   伊斯兰   改良主义   社会   自由主义   主义   民族   思想   政治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