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衔,不满军衔的有哪几位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了第一次全军大授衔,这是人民军队发展历史上的一件重要历史节点。在当年的授衔仪式上共授开国元帅10位,大将10位,上将55位,中将175位,少将798位。这是对这些开国将领浴血奋战半生的最好褒奖,军衔肩章是他们靠一件件战功换来的荣誉勋章。

此次授衔的名单是中央经过了多次的讨论、筛选、平衡,再三斟酌、综合考虑才做出的决定。

很多将军主动让衔、降衔,体现了自己高风亮节。

也有些将军,虽然授衔授低了,但却泰然处之:

萧克将军以元帅之资历被授上将,他却说:“过去我有那么多战友,他们为了新中国全都牺牲了,我早该被打死。评不评,评个什么都行!”

赵尔陆上将曾说过:“牺牲的老战友太多了,他们哪一个比我差?我算老几?”每当看到军装,将军就想起老战友,老泪纵横,难以自拔。

但有人,却不满自己的军衔。只不过表达方式不同,有人发起了脾气,闹起了情绪,有人公开叫嚣、主动要官,有人哭了鼻子,当然也有人表达的方式比较含蓄,以拒绝穿军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难平。

其中主要包括:上将许世友,中将王近山、王必成、聂鹤亭、莫文骅,少将钟伟、段苏权、贺晋年,大校尹先炳。

当然,他们不满军衔,所在乎的并不是名和利,在战争年代,他们都是有名的战将,哪一个不是有仗必打、争当先锋的狠角色,这些人都是多次经历过生死,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而且他们虽然觉得军衔低了,但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依然兢兢业业,无私为国奉献,有些人也是清苦了一生,绝不利用职权为自己谋私利。

对军衔不满,也是体现了他们战场上那种争强好胜的斗志,同时也是体现了他们对军人荣誉的重视。

他们争的不是军衔,而是为之奋斗半生的国家对他们的认可。

1、上将许世友

许大将军对自己军衔不满,他自以为可以授大将,而且在授衔前,中央的22人大将名单中也是有许世友的,只是后期消减名额,许世友只能位列上将。许世友不满自己的军衔,找到周总理,总理拿出大将粟裕和上将萧克的名字,许大将军才无话可说。

许世友一生7次当敢死队队长,每次都抱定必死的决心,但每次都全身而退,一路走来,战功赫赫,担任封疆大吏20余年,生前还指挥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上将军至此,无憾了!

2、中将王近山

王疯子可不是一般人,人称二野朱可夫,打仗不要命的狠人一个。

战功也是没得说,神头岭战斗、响堂铺战斗、上党战役、邯郸战役、定陶战役、襄樊战役、进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西南战役、上甘岭战役,哪一仗也少不了王疯子。

在1952年评级的时候,被评为副兵团级,也有授上将的资格。

解放战争时期就争过兵团司令,但上级综合考虑后,选择了杨勇。

被评为中将后,王近山很是不满,找领导抱怨,结果被刘邓首长一顿教育,才算老实下来。

和平年代,王近山为情所困,犯下了当时中央不能接受的错误,被下放,蹉跎了不少岁月。临终也拒绝前妻帮忙救治。王疯子,也是拗了一生。

3、中将王必成

王必成,“王老虎”,1952年评级也是被评为副兵团级,而之前和他经历相似的战友很多是正兵团级,最终他被授予中将军衔。

王必成不满自己的军衔,让自己的老领导谭震林去帮忙反映。谭震林也愿意帮王必成争取,结果遭到了罗帅的批评。王必成很羞愧,向谭老板道歉并接受了事实,谭老板也没有怪王必成。

王必成吃饭一碗干饭、两碟小菜,就已足够。去部队视察,鱼肉不撤,他决不上桌吃饭,故王必成下部队常上演“罢宴风波”。他严格要求身边工作人员和家属子女,并给家人规定了“五不许”,即:不许参政;不许到秘书办公室看文件;不许以他的名义办任何事情;不许乘坐配给他的汽车;不许搞特殊化。

可见王老虎淡泊名利,一生清廉。争军衔,不过是人生小小的插曲而已。

4、中将聂鹤亭

聂鹤亭资历很老,1926年参加革命,参加了南昌起义,早期职位高过林彪,解放战争时期做过四野副参谋长。

得知被评为中将,聂鹤亭找到罗帅牢骚不断、喋喋不休,罗帅听了十分生气,直接怒斥他,就你聂鹤亭这个觉悟,别说上将和大将了,中将都嫌多!

后来聂鹤亭授衔被推迟,而他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作了深刻检讨,第二年,中央给他补授了中将军衔。

文化大革命,聂鹤亭被迫害致死。

所有过往、皆成云烟。

5、中将莫文骅

莫文骅将军资历也很深厚,曾参加过百色起义。

解放战争时期,在四野曾做过14兵团和13兵团政委,搭档分别是刘亚楼和程子华。解放军五大野战军的16个兵团的政委(有4个是司令员兼任),授衔的绝大多数是上将。莫文骅手下的黄永胜、刘震等人也都是上将,他的军衔确实有点低了,当然其中有很多历史原因。

所以在之后的一些文件及文稿署名时,莫文骅通常不直接签下自己的名字,而是写“中将莫文骅”作为落款,也算是一种隐喻的表达吧。

6、少将钟伟

中国的巴顿将军---钟伟,可谓是闹得最凶的一个,被授少将的他扬言要把少将勋章挂狗尾巴上,还骂骂咧咧了好几天。为此都传到了毛主席那里。

钟伟虽然只被评了少将,但中央考虑他曾经的战功和能力,让他担任了北京军区的参谋长,后成为政协委员,典型的低衔高配。反观其他的少将,最高也就当到了副参谋长,无法跟钟伟相提并论。

战场上钟伟将军见好处就上,有仗就争,见了战利品就贴上封条,据为己有。可是谁能想到,生活中的将军却廉洁奉公,一生清苦。身居高位,从不为孩子谋私利,自己是将军,孩子照样当农民。临终前遗嘱,也不让国家照顾子女,遗物只有老旧的电视和冰箱,也作为党费上交国家。

我争的不是名,不是利,而是我为之战斗半生的新中国对我的认可。致敬!

7、少将段苏权

按照1952年的干部评定标准,当时段苏权就已经属于准兵团级别,先前这种情况之下,1955年之时,段苏权还是非常有希望被评为中将的。但因为历史原因,最终只授少将。将军临终遗言,不穿军装,而穿中山装,或许对此扔仍然耿耿于怀吧。

有人说段苏权曾拒绝参加授衔,还有人说他撕下肩章,其实并无史料考证。而将军一生经历磨难无数,百折不挠,中央领导对段苏权将军最中肯的评价就是“忍辱负重”.任弼时的夫人陈踪瑛说:"唉,他这辈子,受过不少委屈”。

所以将军并不会因军衔低,而公开抱怨,但心中的意难平或许只有他自己知道。

8、少将贺晋年

在东野,曾经的12个主力纵队司令员只有3位被授予少将军衔,即钟伟、段苏权和贺晋年。但这三人中,贺晋年红军时期就曾担任军长,授衔前是副兵团级(钟、段是正军级)。

在全军42位副兵团级干部中,共有41位授上将或中将(上将19人、中将22人),唯独贺晋年是少将。

所以贺晋年的军衔授得着实过低,这也是公认的事实。这也可能是跟高某人有关吧。

而贺晋年当时对军衔感到有些失望,虽然从未公开抱怨过,只是一生不穿少将军服,或许这是他无言的抗议吧。将军去世后,葬礼规格参照大军区司令员标准,悼词中不提55年仅获封少将一事,这也算是国家对他的一种补偿和认可。

9、大校尹先炳

尹先炳也曾战功赫赫,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都曾立下汗马功劳,深受上级器重,抗美援朝时,更是被毛主席委以重任,其执掌的16军成为装备最先进的合成军。可惜,尹先炳生活腐化,乱搞男女关系,原本应授中将的他,只被授了大校,后来还被开除党籍。后来尹先炳很少再穿军装了,不知是不甘心还是悔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军衔   解放战争   大校   司令员   战功   少将   资历   军装   兵团   上将   大将   中将   战役   将军   中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