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军统少将周镐被秘密处决,妻子16年后凭一本日记为他正名

1965年,一位衣着朴素的中年妇女,手里紧紧抱着一本日记,来到上海市政府的门口。执勤的警卫员见状迎了上去,询问她是否有事?中年妇女一开口令警卫员吃惊不小,她说:“我要找市长!”

上海市长日理万机,自然不可能随时随地接见所有想见他的市民。因此,警卫员希望她能留下一个联系方式,待他向市长报告以后,有时间再安排与她见面。

中年妇女告诉警卫员,她叫吴雪亚,是周镐的妻子。她此次前来的目的,是希望市长帮忙核实自己丈夫的身份,追认他为烈士。

周镐是国民党军统里有名的大特务,早在1949年时,就仿佛失踪了一般,至今杳无音讯。这位叫吴雪亚的女人,是周镐的遗孀,她口中所说要追认烈士的人,指的正是周镐

周镐明明是个大特务,又是国民党军统少将,怎么会追认他为烈士呢?这种质疑声,吴雪亚其实不是第一次听到。自从周镐断绝消息以后,她几乎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但她却始终不肯承认,坚称自己的丈夫是烈士。

有好心的人劝她,不要再继续等了,也不要继续折腾了。或许周镐压根就没有死,只是跟着蒋介石逃往台湾了。没准儿此时在那边已经另娶了妻子,生了孩子,幸福生活呢。吴雪亚每次听到这样的话,都不为所动,依然坚信,“他没去台湾,一定是牺牲了!”

吴雪亚为何态度如此坚定?难道在周镐军统少将的身份背后,还有什么鲜为人知的隐秘吗?

军统少将

周镐是湖北省罗田县三里桥乡周家垸人,出生于1910年1月21日。周镐的父母都是贫苦农民,世代耕种为生,生活条件一般,思想却十分开明。周镐的父母节衣缩食节省出钱来,也坚持供他读私塾,让他明道理,以求未来出人头地。

周镐6岁进私塾学习以后,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后来顺利考入武汉私立成呈中学。周镐喜欢读书,却不是书呆子,他信奉“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在读书期间,就已经心怀报国之志,是一个有志少年。

中学毕业时,周镐毅然决定报考军校,凭借优异成绩顺利考入桂系第四集团军在武汉创办的“随营军校”,成为该校步兵科第七期学生。

这所学校后来成为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实行的教育方式与主校基本一致,教学的过程中,都有一些将学员“蒋化”的成分,希望借此控制学员未来去向。

周镐是一个有个性的青年,在校期间对这种“蒋化”教育十分反感。随着时间的推移,周镐的不满情绪越来越流于表面,甚至在学校进行思想测验时都会表露出来。这种情况下,周镐逐渐被学校所不容,最后竟然到了因此被除名的程度。

周镐虽然被迫离开了学校,但他在校期间的学习却并没落下,学到了不少军事知识。凭借这样的经历,周镐离校很后很快就得到了参军的机会,投身于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成为一名低级军官。

淞沪会战以后,老蒋安排第十九路军到福建去“剿共”。对于老蒋的这个命令,第十九路军的将士十分反感,不愿意沦为蒋介石实现个人野心的“工具”,于1933年11月进行了“反蒋行动”。遗憾的是,行动最终没能成功,周镐被迫决定暂时返回老家。

但周镐此行并不顺利,他不知道的是,早就有国民党特务盯上了他,在他返乡的途中,将他给抓了起来。此前,周镐在学校期间就表示过对蒋介石的不满,这次他又参与了“反蒋行动”,被国民党特务抓住以后,后果非常不乐观。

周镐被抓以后,一直也非常忐忑,直到他见到负责审问他的宪兵军官,这才重新燃起求生的希望。原来,负责审问他的人是他的一位老相识,因此并未对他动刑。两人交谈以后,周镐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对方,令这位宪兵军官也有些为难。

两人虽然是旧交,但宪兵军官也不敢无故放人,思来想去,才想出一个办法来。这位军官劝周镐借助黄埔军校的出身,加入军统,这样一来就可以既往不咎,还能得到一个好差事,自然就能无罪释放了。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在形势的逼迫之下,周镐不得已只能答应加入军统,借此脱离了囚牢。

周镐进入军统之初,并不受重用,仅在军统武汉站做一名普通的站员,接触不到任何隐秘信息。但机缘巧合之下,周镐意外得到了周伟龙的赏识,职业发展之路迎来重大的转机。

周伟龙身份特殊,是军统的核心人员,有着戴笠结拜兄弟和军统元老双重身份,在军统内的地位颇高。周镐得到周伟龙的赏识以后,升迁之路可谓平步青云,短短数年时间,就一路从站员晋升为上校科长。

周镐是周伟龙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周伟龙又与戴笠是结拜兄弟的关系,戴笠自然对周镐信任有加。

1943年,戴笠将周镐秘密叫到自己的办公室, 两人进行了一次长谈。在这次长谈中,戴笠告诉周镐一个好消息,又给他安排了一项艰巨的任务。

好消息是,周镐由上校晋升为少将的申请,已经获批。从这一天开始,周镐就正式成为少将了。而且,蒋介石还送来一份密令,委任周镐为军统南京潜伏站站长。

军统此前确实设立过南京站,但后来随着日寇的入侵,军统南京站的成员不少都选择了投降,军统南京站也随之名存实亡。周镐此次被任命为南京潜伏站站长,其实就是需要他前往南京,重新组建军统南京站

另外,周镐出任的是军统南京潜伏站站长,而不是军统南京站站长。所谓的“潜伏”,其实就是指秘密身份,这个身份并不能公开,他组建军统南京潜伏站也必须秘密进行。言外之意,他此次去南京发展,是要在周佛海的眼皮底下组建一个军统的机构,风险很大。

戴笠口中的“好消息”,入了周镐的耳中后,令周镐不寒而栗。紧接着,戴笠话锋一转,给周镐安排了一个艰巨的任务,除了到南京组建军统站以外,还要积极掌控军队,为日后发起“大反攻”做准备。

当周镐问戴笠接头人是谁时,戴笠果然说出了那个名字,“周佛海”。他还不顾周镐的惊讶,调笑了一句:“你们会相处得很好,他还是你的本家呢。”周佛海这个名字,在当时是非常响的,他几乎成了特务、汉奸、狡猾、狠辣的代名词,想要在他身上占到便宜,并不容易。

最后,戴笠还专门打开一个抽屉,从里面拿出一张字条来,一边递给周镐,一边告诉他,这是蒋介石亲笔所写的密令,你看完得给我留下。周镐接过密令过目之后,确认了密令的真实性,又将它还给戴笠。

在南京与周佛海博弈

戴笠早已替周镐安排好了一切,这次长谈也只是告知而已,容不得周镐拒绝。周镐自己简单准备了一下行装后,就按照戴笠的安排,打扮成商人的模样,带上提前准备好的电台,与译电员李连青绕路前往南京。

由于南京方面有周佛海派人接应,一路上还算顺利,但周镐却一直未能见到周佛海。周佛海不见他是刻意安排的,因为周镐此次来南京,表面上的说法是加强重庆方面和南京方面的联系,但周佛海对此并不相信,对周镐也不信任。

原因很简单,早在1940年,周佛海手下的特工就曾经缴获过一部军统的电台。周佛海很有心机,他没有立刻将这个电台捣毁,而是买通了操控电台的军统人员,将这部电台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与重庆方面一直保持着联系。

短时间内军统并未发觉异常,但随着时间推移,军统逐渐意识到了不对劲儿。经过一番调查以后,识破了周佛海操控这部电台与重庆方面联系的诡计。周佛海得知军统准备停用这部电台以后,立刻着急了,因为他不希望就此与重庆方面断了联系。

无奈之下,周佛海亲自拟了一份电文,请戴笠代为转达蒋介石。他在电文中用词恳切,近乎哀求,希望蒋介石能够保留这部电台,继续保持他与重庆方面的联系。得到蒋介石的允许和军统的默许以后,周佛海索性将这部电台搬回了自己的官邸。

为了确保电台稳定运行,周佛海出了大价钱,将原来操作这部电台的军统人员也都请回了官邸,每天好吃好喝的安排着,还给他们一笔可观的酬劳。有了这部电台的存在,周佛海与重庆方面的联系得以在双方关系势如水火的情况下依然保持。

所以,戴笠此时派周镐到南京接近他,声称是为了加强南京方面与重庆方面的联系,周佛海根本就不相信。在他看来,自己与重庆方面的联系一直保持着,并不需要所谓的“加强”。而周镐的到来,必然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但周佛海并未直接拒绝戴笠,反而表现得十分积极,等到周镐真的抵达了南京,他却避而不见,故意将周镐晾在那里。一来是避免让他和自己扯上关系,自然也就无法对自己不利;二来也是为了观察周镐,试图利用这段时间找出他来南京的真正目的。

周镐在军统混了这么多年,自然清楚周佛海的想法,两人虽然没有见面,但事实上他们之间的博弈已经开始了。

周镐很沉得住气,抵达南京后一直赋闲在家,偶尔外出应酬,结识一些南京的朋友。转眼半年时间过去了,周镐依然没有任何不妥的行为,似乎非常享受在南京的赋闲生活。周佛海虽然有些狐疑,却还是不肯与他联系,两人就这样耗着。

终于,两人的僵持迎来了转机,日本人开始对周佛海家中私藏电台的事有所察觉,令周佛海十分不安。为了免除后患,他在自己的官邸亲手制作了一场“火灾”的假象,将电台付之一炬,这才消除了日本人对他的怀疑。

怀疑消除了,但电台也没了,周佛海与重庆方面的联系就此中断。这个时候,周佛海终于想起了那个被他晾了半年的周镐。为了继续保持和重庆方面的联系,周佛海立刻换上一副面孔,主动向周镐献殷勤。

周佛海不断夸赞周镐,还派人去给周镐定制了好几套衣服,从中山装到大衣,应有尽有。周镐主动向周佛海要求,自己需要一个公开身份的职务,周佛海立刻心领神会,将周镐安排为汪伪的少将科长,两人从此达成了一种“亦敌亦友”的特殊关系。

从此以后,周镐暗中替戴笠办事,搜集汪伪的相关情报;表面上为周佛海办事,主要负责南京方面与重庆方面的暗中联系。但戴笠和周佛海都不知道的是,此时的周镐其实还替共产党办事。没错,周镐在南京的这段时期,是一位真正的“三面间谍”。

正是在这半年的闲居期间,时任汪伪“上校秘书”的徐楚光,与周镐取得了联系。这位徐楚光先生,除了“上校秘书”的身份以外,还有一个隐藏的身份——共产党地下党员。

不仅如此,徐楚光与周镐还是同乡,更是同学,两人的关系颇为不俗。徐楚光此次拜访周镐,意在劝其弃暗投明,他随身带了不少进步书籍交给周镐。

周镐见徐楚光来访,万分高兴,两人叙旧期间,周镐也表现出对国民党腐败黑暗的厌恶之意,以及对共产党的敬仰之情。但周镐也向徐楚光坦言自己的担心,他是一个有“污点”的军统少将,不知道会不会被信任。

徐楚光对周镐很了解,周镐也清楚徐楚光是中共情报人员,从徐楚光的直言不讳就能看出,他对周镐十分信任,否则这一番话就足够周镐拿他“邀功”了。而周镐的回答,也表明了他的决心,徐楚光没有理由不相信他,昔日他为何被学校除名,徐楚光清清楚楚。

两人达成共识以后,周镐利用自己在军统和汪伪的身份,屡屡在南京帮助徐楚光。他还利用自己掌管的火车和汽车,为新四军运送物资。

1944年,日军已经逐渐呈现出战败的迹象,新四军在华东地区积极抗日,打算给日军沉重一击。然而,蒋介石此刻却准备调转枪口,对新四军下手。他给周镐下达密令,要求他按照此前的计划,抓紧扩充军队,将工作重心放在“防共”方面。

周镐接到蒋介石密令以后,很快又接到戴笠的具体命令,让周佛海调防。周佛海随后将孙良诚和吴化文的两个军分别调防至苏北和皖北,将防守重心调整为新四军。

1945年,日本正式宣布投降。蒋介石这个时候慌了,因为国民党军队距离南京都很远,反而新四军近在咫尺,他想要先一步接收南京,就只能指望周镐和周佛海了。所以,老蒋任命周镐为南京指挥,而周佛海也摇身一变成了国民党要员,负责此事。

周镐上任以后,先强行接管了电台和主要报纸,随后接管了汪伪,又马不停蹄的着手起草给冈村宁次的受降书。同时,周镐还派人在南京城里大肆抓捕汉奸,与一些反抗的汉奸发生激战,动静闹得很大。

周镐此举得罪了不少人,也令蒋介石十分不满。蒋介石原本是希望他能替自己守住南京, 阻止新四军接收,没想到周镐竟然打算让冈村宁次向他投降,这明显是不将蒋介石放在眼里。蒋介石一时间拿周镐没办法,竟然下令让日军维持南京治安!

蒋介石素来没有民族大义,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日军得到蒋介石的命令后,派人将周镐诱捕。随后军统局的人将他押送到上海,等候戴笠处置。结果,戴笠因为空难丧命,没能处置周镐。

周镐在军统的人脉很广,如今主要审理此案的戴笠都死了,自然也没人再继续难为周镐。几个熟人出面替他担保以后,周镐也就顺利出狱了。

弃暗投明

周镐出狱后赋闲在家,回想最近几年发生的事情,才意识到自己是被蒋介石和戴笠联手利用了,若不是戴笠发生意外,自己可能已经死在军统的大牢里了。正在周镐郁闷之时,徐楚光再次登门拜访。

这一次,徐楚光已经打定了主意,邀请周镐参加革命。鉴于周镐一直以来的表现,徐楚光断定他是可以争取的人。两人正式谈这件事以后,徐楚光带着周镐走出思想误区,终于坚定地向徐楚光表示,自己愿意加入。

徐楚光上报组织以后,很快得到批准,周镐也随之接到了第一个任务——策反孙良诚。周镐终于走上了光明大道,心情十分愉悦,立刻就准备出发前往苏北孙良诚总部。令周镐没想到的是,他刚出门就被保密局的便衣给抓了,关了几个月后,又被新上任的毛人凤给放了。

周镐一头雾水,徐楚光分析保密局应该是没有找到证据。但不管什么原因,刚被释放的周镐必然会被敌人监视,不适合继续前往苏北策反孙良诚了。

就在两人无计可施之际,却意外得到了一个消息,蒋介石怀疑孙良诚“通共”,命毛人凤派人去调查。毛人凤刚刚上任不久,此前就有拉拢周镐的想法,这次为了表示对周镐的信任,竟然派周镐前去苏北调查孙良诚。

阴差阳错之下,周镐顺利成行,在苏北见到孙良诚以后,周镐直接开门见山的说明了此次前来的意图,并将蒋介石派他来调查孙良诚的情况也如实告知了孙良诚。孙良诚怒骂蒋介石后,求周镐给指条求生之路,周镐趁机劝他起义。

孙良诚其实一个唯利是图之人,在日本投降之前,他同时与日军、蒋介石、共产党保持联系,就是为了待价而沽。此刻他确认周镐是中共情报人员以后,狮子大张口,索要1500两黄金,令周镐十分气愤,却还是向上级作了汇报。

周镐一边敷衍蒋介石争取时间,一边等待上级回复,就在他周旋之际,徐楚光和他的几个同事被捕了,其中出了叛徒,将周镐给出卖了。周镐被抓以后,所幸有黄逸公等人为他担保,毛人凤这才放了他。

但不久后,又有叛徒出卖了周镐,黄逸公也不敢继续包庇,只好给他通风报信。周镐得知后,立刻带着妻子吴雪亚和儿子逃到解放区。毛人凤知道他跑出了南京,暴跳如雷,立刻下发了通缉令

周镐抵达解放区后,还惦记着策反孙良诚的任务,决定再次前去做孙良诚的工作。与此同时,蒋介石为了拉拢孙良诚为他卖命,许诺他高官厚禄和大量财物。孙良诚两面都不得罪,一边敷衍着周镐,一边拿着蒋介石的赏,企图两面获利。

就在孙良诚脚踏两条船时,淮海战役打响了,他麾下的主力部队很快被解放军包围,如同丧家之犬,再也没有了斗志。周镐此刻前往他的指挥部见他,孙良诚如同抓住救命稻草,向周镐保证,这次自己一定起义。

但周镐的脸若冰霜,淡淡地说了一句:“晚了!”是啊,晚了,一个月前算是起义,现在被团团围住,最多只能算是投降。孙良诚很无奈,被带到解放军指挥部后,垂头丧气的写下了四个字:“放下武器”。

随着黄百韬军团被歼,国民党第八兵团刘汝明部成为下一个策反目标。由于周镐有策反经验,这个重任再次落到了他的肩上。周镐知道刘汝明与孙良诚是老乡,更是结拜兄弟,便打算给孙良诚一个立功的机会,让他写信劝降刘汝明。

孙良诚一面向周镐保证,一定策反刘汝明,一面暗中告诉送信的心腹,让他转达刘汝明,“信中所写不要相信,请将我救出去。”经过漫长的等待之后,刘汝明派人前来回信,要求孙良诚去他那里详谈。

为了避免引起周镐怀疑,刘汝明专门派来了自己的儿子刘铁均。周镐以为事情即将成功,并未对此怀疑,他决定亲自陪同孙良诚一起前去。

1949年,周镐一行人前往刘汝明部所在地,结果刚进入刘铁均的团部,周镐就被人控制起来,他这才意识到,自己被孙良诚给骗了。孙良诚与刘汝明商量以后,决定押送周镐到南京请功,孙良诚因此得以官复原职。

周镐被关进保密局看守所以后,革命者多次进行营救,均未能奏效。蒋介石得知周镐被抓以后,对他此前愚弄自己的行为十分痛恨,于“下野”前一天,在毛人凤送来的报告上写下四个字:“立即处决!”

就这样,周镐牺牲了。吴雪亚与丈夫失去联系以后,一直不知道他的去向,又担心自己四处寻找会暴露他的身份。所以,每当有人劝吴雪亚别等周镐时,或者说周镐去了台湾时,她总是坚定的表示,周镐是不会去台湾的,她也会一直等他回来。

直到16年后,吴雪亚才带着日记去说明周镐的真实身份。经过证实以后,于1965年被追认为烈士,他的遗属也都得到了照顾。

周镐烈士牺牲后,遗骨的下落一直不明。但在纪念馆中,他的遗像被高高地悬挂在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的陈列大厅内,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在他的遗像前默默地悼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军统   少将   苏北   密令   南京   重庆   蒋介石   国民党   电台   年后   妻子   身份   秘密   日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